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四種不可思議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增一阿含經十八曰:「有四不可思議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為四?世界不可思議,眾生不可思議,龍不可思議,佛土境界不可思議。」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真言八種義

(名數)一真如性一體之義。所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離言離相,言語道斷,心行寂滅,本來淨故也。二隨想流出相成之義。以性淨故,應化相應之義也。三加被護念之義。以四種不可思議力故,所謂業力佛力真言力藥力等護念成熟也。四隨諸眾生所求不同之義。本願如神藥隨服應念成就故也。五慈悲義。慈悲證此法故。六以佛願度有情之義。隨心應像故也。七以諸菩薩度有情之義。八一切諸佛不思議之義。真言不思議力。亦成無上不思議之果故也。見慈氏軌上。


[佛光大辭典]
四不思議

指世間之人無法思議測度之四事。又作四事不可思議、四種不可思議、四不可思議。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一載,即:(一)眾生不可思議,謂眾生生成之原因,及其死後趣向之當果,無法思議測度。(二)世界不可思議,謂一切世界皆由眾生業力而成,成而復壞,壞而復成,始終相續,無有斷絕,其生成及終始無法思議。(三)龍境界不可思議,謂龍降神雨,非從口出,亦不從眼、耳、鼻出,乃從意之所念,其念若善若惡皆能作雨,故龍境界不可思議。(四)佛境界不可思議,謂如來之身清淨無染,不可摸測,不可言長言短,其梵音深遠,智慧、辯才、壽命等亦皆超絕常倫,現神通而說法,一切人、天、二乘等眾皆莫能測度,故佛境界不可思議。〔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八〕(參閱「不可思議」962) p1662


真言八種義

乃慈氏菩薩儀軌(善無畏譯)卷上所揭示者,即:(一)真如性一體之義,所謂無生無滅,無來無去,非一非異,離言離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本來性淨。(二)隨想流出相成之義,以本性淨故,乃得應化相應。(三)加被護念之義,以業力、佛力、真言力、藥力等四種不可思議之力護念成熟。(四)隨諸眾生所求不同之義,諸佛本願猶如神藥,隨服應念,即得成就。(五)慈悲義,謂以慈悲而證之故。(六)以佛願度有情之義。(七)以諸菩薩度有情之義。(八)一切諸佛不思議之義,由是真言不思議力亦成無上不思議之果。 p420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分別功德論

五卷。著者、譯者均不詳。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五冊。又作《分別功德經》、《分別功德論經》、《增一阿含經疏》。

全書內容在註釋《增一阿含經》之最初四品,其中〈弟子品〉集錄許多佛弟子的逸事傳說,並稱讚他們修行的功德。書名題為「分別功德」,或有列舉佛弟子功績之意。全書要目如下︰(1)以香象喻阿難之所聞所知;(2)迦葉救帝釋一命的故事;(3)阿修羅與其子站在海面上的故事;(4)解說四種不可思議,梵志以樹葉測知阿難有等智的故事;(6)比丘與一女子的故事;(7)比丘觀身得道;(8)阿難胞妹嫌恨迦葉;(9)捨身飼虎;(10)祇園精舍創建緣起;(11)惡比丘陷佛;(12)薄福比丘梵達摩;(13)為全戒而不飲水之比丘;(14)須羅陀教化梵志;(15)比丘因女屍頭髮而開悟;(16)婆吉利比丘因自殺而得道;(17)阿難入涅槃;(18)阿難背上生癰;(19)長者之愚僕;(20)優鉢蓮華比丘尼見佛;(21)因念天而得至涅槃者;(22)等會比丘入定,天雷地動皆無所聞;(23)阿育王造作地獄;(24)阿育王之弟念死得道;(25)列舉各德目中最殊勝第一的弟子及其事蹟。

本書雖屬小乘論,然內容論及六度與十住,又認可大乘戒與小乘戒,在思想上與般若經頗為類似。日本學者神林隆淨以為本書一方面代表部派中大眾部的思想,另一方面也顯示出由《增一阿含經》轉向初期大乘的般若經思想的迹象。

本書譯出年代不詳,《後漢錄》中記為失譯,《歷代三寶紀》卷二則謂譯於後漢‧中平二年(185)。學界亦有以為係東晉之後譯出者。

〔參考資料〕 《開元釋教錄》卷十三;《道行般若經》卷五〈本無品〉;《法經錄》卷五;《歷代三寶紀》卷四;《大藏經南條目錄補正索引》;《大正大學學報》第二輯。


四不思議

指世間人無法思議揣測的四事,即眾生不可思議、世界不可思議、龍境界不可思議、佛境界不可思議。又稱四事不可思議。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一載,即︰

(1)眾生不可思議︰謂世間眾生從何而來、復從何起、命終後復從何去等生成原因及趣向之當果,皆不可思議。

(2)世界不可思議︰謂一切世界皆由眾生業力而成,成而復壞,壞而復成,始終相續,無有斷絕。其生成及始終皆不可思議。

(3)龍境界不可思議︰謂龍降雨,非從口出,亦不從眼、耳、鼻出。但以大神力,意之所念,若善若惡皆能作雨。故云龍境界不可思議。

(4)佛境界不可思議︰謂如來之身,清淨無染,不可摸測。身高壽命,不可言長,不可言短。梵音所及,智慧辯才皆不可思議,故云佛境界不可思議。該經又勸比丘勿思議此四事,而應思議四諦之理。其文云(大正2‧657b)︰
「如是比丘,有此四處不可思議,非是常人之所思議。然此四事無善根本,亦不由此得修梵行,不至休息之處,乃至不到涅槃之處,但令人狂惑,心意錯亂起諸疑結。(中略)佛眼之所見,非餘者所及,是故諸比丘,當思議四諦。所以然者,此四諦者,有義有理得修梵行,行沙門法得至涅槃,是故諸比丘,捨離此世界之法,當求方便思議四諦。」

《大寶積經》卷八十六〈大神變會〉、《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三亦出業境、龍境、禪境、佛境等四種不可思議。而《大智度論》、《顯揚聖教論》、舊譯《華嚴經》、《首楞嚴三昧經》等經論,則出五種不可思議、六種不可思議、十種不可思議,乃至二十種不可思議功德云云。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