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千僧供養

[佛光大辭典]

又作千僧齋、千僧會。即同時供養一千名僧侶之法會。據大智度論卷二、卷三載,釋尊之時,頻婆娑羅王曾供養千位比丘。又佛陀入滅之後,摩訶迦葉亦曾招集千人,舉行經藏之結集大會。我國自南北朝以來,即甚為盛行,王侯貴族常舉行之。如陳後主至德四年(586),詔請智顗大師為皇太子授菩薩戒,設千僧齋;唐貞觀八年(634),為穆太后設千僧齋;文宗開成二年(837),於開元寺設齋,供養五百僧;懿宗咸通十二年(871),於禁中設萬僧齋;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亦曾於內殿設千僧齋。近年(1969)以來,臺灣亦漸倡行供僧齋會,多在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又此類法會所供養之僧侶數目並不限定一千人,亦有五百人,或五千人、一萬人者。該法會尚有無遮會、懺法、講經、年忌法要等項目。〔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佛祖統紀卷四十二、日本書紀卷二十五〕 p742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日奧

(1565~1630)日本日蓮宗不受不施派之祖。京都人。字教英。號佛性院、安國房。師事妙覺寺日典,並嗣該寺第二十一世之法燈。立不受不施之義,以不應豐臣秀吉於京都大佛殿妙法院修千僧供養會之召請,而隱退丹波小泉。復拒絕德川家康之大阪城千僧會,遂被流放至對馬。獲赦後住於妙覺寺。寬永七年入寂,享年六十六。著宗義制法論三卷、守護正義論、禁斷謗施論各一卷等。 p1455


供養

梵語 pūjanā,巴利語同。又作供、供施、供給、打供。意指供食物、衣服等予佛法僧三寶、師長、父母、亡者等。供養初以身體行為為主,後亦包含純粹的精神供養,故有身分供養、心分供養之分。據遺教經論載,飲食、衣服、湯藥等,屬身分供養;不共心供養、無厭足心供養、等分心供養等,屬心分供養。

蓋初期教團所受之供養以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為主,稱為四事供養。施予佛、塔廟、佛像、教法、比丘(尼)、僧團之房舍與土地為僧團經濟之重要來源。所行之供養除財供養外,尚有法供養,如以恭敬供養、讚歎供養、禮拜供養等精神之崇敬態度亦稱供養。密教則有塗香以洗清罪業、除去煩惱之說,並有供養儀軌(供養法式)之制定。初時甚而有以塔、廟作為祭祀對象之供養,稱塔供養,至後世,一般對死者亦行塔供養,亦有以其他供物作為回向之情形。

總括供養物之種類、供養方法與供養對象等,有各種不同之分類:(一)二種供養,據十住毘婆沙論卷一之說,有:(1)法供養,指善於聽聞大乘正法,或廣或略。(2)財供養,指飲食等四事供養。據大日經供養法疏說,有:(1)理供養,指以證入真實之理為供養。(2)事供養,指供養香花等。(二)三種供養,據普賢行願品疏之說,有:(1)財供養,指供以世間之財寶、香花等之供養。(2)法供養,指起菩提心,而行自利、利他之二利。(3)觀行供養,指行周遍含融觀、事事無礙觀等華嚴觀行供養。十地經論卷三說,有:(1)利養供養,指衣服、臥具等。(2)恭敬供養,指香花、幡蓋等。(3)行供養,指修行信行、戒行等之供養。(三)三業供養,法華文句卷三之一載,有身、口、意三業供養,即:(1)身業供養,身至誠禮敬諸佛菩薩。(2)口業供養,口發言稱美諸佛菩薩功德。(3)意業供養,端心正意,想念諸佛菩薩相好莊嚴。(四)四種供養,(1)據大日經義釋卷十一之說,有香花、合掌、慈悲、運心等四種供養。(2)據理趣釋卷下之說,有菩提心供養、資糧供養、法供養、羯磨供養等四種瑜伽教之供養。(五)四事供養,(1)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之說,有衣被、飲食、床臥具、病瘦醫藥等四種供養。(2)據無量壽經卷下之說,有懸繒、燃燈、散花、燒香等四種供養。(3)據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三之說,有飲食、衣服、湯藥、房舍等四種供養。(六)五種供養,據蘇悉地羯囉經卷下之說,有塗香(持戒)、花鬘(布施)、燒香(精進)、飲食(禪定)、燃燈(智慧)等五種供養;另加閼伽(淨水,忍辱),即為六種供養。(七)十種供養,據法華經法師品之說,有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十種供養。

另據大藏法數之說,將繒蓋、幢幡合併為幡蓋,而加入合掌,成為十供養。若據菩薩地持經卷七所舉之十種,則為:身供養、支提供養、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自作供養、他作供養、財物供養、勝供養、不染污供養、至處道供養等。

此外,佛前之供物稱佛供,神前之供物稱神供。供養梵天、帝釋天、功德歡喜天等,則稱供天或天供。供於亡者,稱追善供養。專供餓鬼者,稱餓鬼供養。慶祝佛像開光者,稱開眼供養。供養經者,稱開題供養,又稱經供養、一切經供養、書寫供養,如書寫維摩經而供養之,稱維摩經供養。叩鐘慶祝者,稱鐘供養。又就佛法僧三寶而言,供養佛,稱佛供養、供佛;供養法,稱法供養、行供養;供養僧,稱僧供養、僧供。其中,招請百僧,設齋以供養者,稱百僧供養、百僧供;招請千僧,設齋以供養者,稱千僧供養,或稱千僧齋、千僧供、千僧會;傳說此種供養之功德無量。又供養之施主,稱供養主。供養眾僧,亦稱供眾、供贍。記載供養意義之諷誦文,稱供養文。為供養求福所造之佛像,稱供養佛。以燈明供養佛像、塔廟,則稱供燈。於日本,在書寫經典之後,以之供養、宣講,稱為供講。〔佛藏經卷下、無量壽經卷下、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佛本行集經卷一供養品、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五、大日經卷五祕密漫荼羅品、供養儀式、大智度論卷九十三、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卷上、法華經玄贊卷二本、梵網菩薩戒本疏卷二、大日經疏卷八、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三、釋氏要覽卷中、禪苑清規卷一赴粥飯法、卷三藏主、大明三藏法數卷七〕(參閱「四種供養」1803) p306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千僧齋

指供養千僧的齋會。又稱千僧供養、千僧會。《大智度論》卷三載(大正25‧78b)︰「憶王舍城中,頻婆娑羅王約敕常設千比丘食,頻婆娑羅王雖死,此法不斷。」同書卷二亦載及佛滅後,摩訶迦葉選千人結集經藏,以王舍城常設飯食供給千人,因此選取千人。我國自南北朝以來即相當盛行,王侯貴族屢屢行之。如陳後主至德四年(586),詔請智顗於崇正殿為皇太子授菩薩戒,設千僧齋。唐太宗於貞觀八年(634),為穆太后建弘福寺,設千僧齋,懿宗於咸通十二年(871),於禁中設萬僧齋。在日本,自孝德天皇於白雉三年(652)舉行講經以來,亦盛行此千僧齋。但所謂千僧齋,並非限於千人之數,乃係泛指對眾多僧侶的供養而言。

〔參考資料〕 《廣弘明集》卷二十八;《隋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佛祖統紀》卷四十二;《續高僧傳》卷五;《日本書紀》卷二十五。


不受不施派

日本日蓮宗的支派。佛性院日奧為其派祖。本山設於日本岡山縣金川妙覺寺。「不受」是指不接受不信日蓮宗者之供養;「不施」是指不布施給不信日蓮宗之僧。

文祿四年(1595),豐臣秀吉在妙法院修「千僧供養法會」,日蓮宗的僧侶也在受供養之列,然日奧以「不是一宗,雖是國恩也不受其供養」為由,而拒絕參加,並倡導不受不施之教義,因此被視為異端邪說,且遭受排擠。日奧遂逃離妙覺寺,隱棲於丹波小泉,弘揚不受不施的制法,並闡述宗祖日蓮及歷代高僧等拒絕幕府招待的事蹟。慶長四年(1599),日奧奉德川家康之召,到大坂城受審,妙顯寺日紹等人以「受而不施」之義與之辯論,日奧反更加堅持其「不受不施」主張,認為「受而不施」之義有違宗義。幕府乃以「異端邪說」問罪,並於慶長五年(1600)六月將他發配至對馬國(即今長崎)。

日奧於流放期間,仍堅持其義,不受非日蓮宗者的供養,故衣食無源,飢寒交迫,飽嘗辛酸,然其意志節操益見堅強。慶長十七年(1612),日奧獲赦,返回京都妙覺寺靜養,停止昔日激烈的抗諍行動,然其所倡導「不受不施」之義,猶行於宗內。寬永五年(1628),本門寺日樹再倡「不受不施」之義,獲日賢、日領、日弘、日進、日充等人的大力支持,此後,「不受不施」之義蔚然風行於關東各談林之間。身延山主日暹為此大憂,遂與日乾、日遠等人以日樹之說為「異端邪說」而向幕府上訴。於是,幕府召日樹、日賢等人進行審問,經數次對論,終將日樹等人流放至信州、奧州等處,喧擾多年的紛爭暫趨平靜。

其後,幕府雖再次禁止倡導「不受不施」之義,然私下倡導者仍相繼不絕,如日講、日述等。寬文五年(1665),幕府告諭日講等人,謂寺領田園皆屬幕府的「供養田」,日講乃作「守正護國章」一文反駁,謂寺領、田園等乃出自國王的「仁恩」,而非「供養」,日述、日院等人亦多次上書陳述此意,然皆被駁回,並被處以流罪。元祿十一年(1698),日講示寂於流放之地日向(今宮崎)。此後二百年間,倡導「不受不施」之義者銷聲匿跡,日蓮宗皆以「受而不施」作為宗義。至明治九年(1876)四月,日正請求繼承日奧之學派,政府予以承認,始有「不受不施派」的名稱。十五年(1882),政府又依日心之請,承認「不受不施講門派」的分立。「講門派」的分立,據說是就「本尊論」的看法不同所導致。

〔參考資料〕 村上專精著‧楊曾文譯《日本佛教史綱》第十七章;坂本幸男編《法華經の思想と文化》第一篇第四章;齋藤昭俊(等)編《日本佛教宗派事典》。


方廣寺

(一)位於日本遠江國(靜岡縣)引佐郡奧山村奧山︰號深奧山方廣萬壽寺,為臨濟宗方廣寺派大本山。乃當地藤原朝藤(是榮居士)所創建。至德元年(1384,一說應安四年)延請元選(1323~1390)為開山祖。元選曾入元,登天台山,因本寺之風格頗類天台山方廣寺,故命名方廣寺。

永祿十一年(1568)十二月德川家康曾止宿本寺。天正十五年(1587)六月被列為敕 願所。十八年十二月受豐臣秀吉捐贈朱印四十九石五斗。文祿元年(1592)二月遭回祿之災。延寶年間(1673~1680)獨湛性瑩(1628~1706,中國黃檗宗僧)止宿本寺。明治六年(1873)附屬南禪寺。十四年遭火燒毀殆盡。十八年重建拜殿、本殿、開山堂等。三十六年六月獨立,成為一派之本山。四十年再造開山堂、唐門及本堂其它建築。今存山門、本堂、僧堂、庫裡、方丈、鐘樓、經藏等。

本寺寺域五千餘坪,地處深山多富勝景,有白崖峰、虎豹石等十景。

(二)位於京都巿東山區大和通正面茶屋町︰通稱大佛殿。屬天台宗之寺院。

天正十四年(1586),豐臣秀吉倣效奈良東大寺大佛,而造高六丈的木造漆膠盧舍那佛像。又以諸國運來的巨石,於十九年完成高二十丈的大佛殿,寺名為方廣寺。以大德寺古溪宗陳為開山祖。

文祿五年(1596),大佛殿舉行千僧供養。同年發生大地震,大佛殿倒壞。慶長七年(1602)失火,堂舍燒燬。十四年豐臣秀賴著手再建。十八年完成金銅釋迦佛像及佛殿。

寬文元年(1661),幕府修理堂舍。次年,因地震而使大佛及佛殿遭破壞。四年依舊規造木像,七年完成。寬政十年(1798),遇雷火而燒燬佛殿及大佛。天保年中(1830~ 1843),尾張國(愛知縣)捐贈半身的木像,為現今殿中的本尊。


日奧

日本日蓮宗不受不施派之祖。字教英,號佛性院,後改名安國院。京都人。十歲隨妙覺寺日典出家。

文祿四年(1595),豐臣秀吉舉行大佛殿落成典禮,在妙法院舉辦千僧供養法會,招請天台、真言、日蓮等各宗僧侶時,日奧以不接受不信法華者的布施的理由,拒絕前往,因而被日蓮宗諸山斥為異端邪說。慶長四年(1599),奉德川家康的命令,在大阪與「受不施義」派對論,但其所倡不受不施義被判為邪說。翌年被處刑流放對馬(長崎縣)。十七年(1612)獲赦回京都妙覺寺。寬永七年三月示寂,年六十六。

〔參考資料〕 《奧師行業記備考》;《了義箭》;《東照宮御實紀附錄》卷二十一;《本圀寺年譜》卷九;《不受不施講門派本覺寺記》;《諸宗祖師略傳》。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