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兩部不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金胎兩部,理智一雙之法門也。胎藏界為理性,金剛界為智用,而理為智之體,智為理之用,理智冥一,有如水波。因此兩部一體不二也。在果智之妙用與法性之寂靜,姑異法門而已。依兩部不二之深秘,則胎藏為詮金剛之名。金剛為詮胎藏之名。其故以字雖是金剛界大日之種子,然以五字布於身之五處時,以字布於胎,是金剛詮胎藏之證也,又以字雖為胎藏界大日之種子,然大日經說字謂為勝作金剛輪。是胎藏詮金剛之證也。因此於胎藏界安金剛門,於金剛界安蓮華門,又胎藏界之道場觀,先觀月輪於其上觀蓮華,金剛界之道場觀,先觀蓮華,於其上觀月輪。是即胎金非二,理智是一之意也。故東密於兩部之外不立蘇悉地之不二法也。見秘藏記鈔一。


[佛光大辭典]

謂金剛界、胎藏界兩部一體不二、理智一雙之法門。金剛界為智用,胎藏界為理體,理為智之體,智為理之用,理之外無智,智之外無理;離金剛界之智德即無胎藏界之理德,離胎藏界之理德即無金剛界之智德,理智冥一,有如水波,故謂兩部不二。依兩部不二之義,金剛、胎藏可互詮。蓋 (vaj,鍐)字雖是金剛界大日如來智法身之種子,然以五字布於身之五處時,則 字布於胎;又 (a,阿)字雖是胎藏界大日如來理法身之種子,然大日經謂 字為勝作金剛輪,是故於胎藏界設金剛門,於金剛界設蓮華門。又胎藏界之道場觀,先觀月輪,於其上觀蓮花;金剛界之道場觀,先觀蓮花,於其上觀月輪,即金胎非二,理智是一。

金、胎兩部一雙而不可分之說法,為密宗七祖惠果之創意,門人日僧空海將其旨意傳入日本,於日本真言宗即產生兩部不二說,如東密之主張。然台密則主張金胎兩部對立而二,在兩部之外另立第三部「蘇悉地部」,以蘇悉地經詮說理智一體,乃融合兩部為一之法門。 p3075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不死甘露

(雜名)稱真言兩部不二之灌頂水也。不死者,甘露之譯也。大疏五曰:「明日當貽內不死甘露,皆令充足也。」演奧鈔十一曰:「不死甘露者,口傳云:不死者字,甘露者字,示兩部密言不二義也。」


十八道

(術語)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兩部者也。十八道念誦次第密記曰:「先洗手,著淨衣,懸袈裟,作淨三業三部神守護身法,觀字於心上,成為金薩,而趣行於道場。五秘密軌云:一切修金剛乘,人皆名金剛薩埵,故三密修行之人無論行何法必住於此尊三摩地。次行普禮於壇前摺念珠誦普禮真言:唵(歸命三身),薩婆(一切),怛他俄多(如來),波馱(足),縛馱曩(禮),迦路彌(我作)。次塗香,以香塗五指,即成五分法身於磨覺也。次三密觀,作蓮華合掌,先於掌中想有月輪。次觀月輪上有八葉蓮華,華上有字,成五股金剛杵,斷除身業中煩惱不淨速顯得佛部諸尊,誦字三。次以印當口,觀舌上有月輪,月輪上有八葉蓮華,蓮華上有字,變為五股金剛杵,斷除口業中煩惱不淨速顯得蓮華部諸尊。誦字四。次以印當心,觀心上有月輪,月輪上有八葉蓮華,蓮華上有字,成五股金剛杵,斷除意業中煩惱不淨,速顯得金剛部諸尊。誦字三。亦合觀掌中舌上心上各有字,變成八葉蓮華,蓮華上各有字,變成圓淨月輪,月輪上各有字,變成五股金剛杵,從杵各照身口意業中,由此加持力而三業罪障速疾消滅,顯得三部諸尊,此即滅身三口四意三之十惡而顯得三部諸尊之實義也。已下正為十八道。」十八道者,金剛界九會與胎藏界九尊合為十八也,故謂為兩部不二之行法。若合攝之,則為一大曼荼羅,若開列之,則為十八各大曼荼羅,故曰十八道。道者曼荼羅之義,又初入學法灌頂之道場,散華而得緣佛,故以此緣佛為本尊,因結誦十八契印及真言,故復名為十八道。使初入之行者。結十八契印者,以開顯兩部十八曼荼羅故也。於每日之三昧修行此一尊之三摩地,分明證顯本不生之理,故名為道。其法如下:一、淨三業,先隨行人力而嚴供具,對於其緣佛本尊之本方禮拜本尊。次禮餘方之佛以五輪著地,如教敬禮,雙膝長跪,虛心合掌住於誠心,悉陳說三業一切罪曰:「我從過去世,流轉於生死,今對大聖尊,盡心而懺悔,如先佛所懺,我如今亦是,願垂加持力,眾生悉清淨,以此大願故,自他獲無垢。」真言曰:唵(歸命三身),薩(自性),輸馱(自即自清淨),薩婆(一切),達磨(法),薩(自性),輸度(他即他清淨),唅(我),此十六字攝三十七尊(見淨三業真言)。次對本尊結跏趺坐或半跏趺坐,起大悲心,我修此法為一切眾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二、佛部三昧耶陀羅尼印,二手虛心合掌開二頭指少屈而各著於二中指上節,又屈二大指著於二頭指下節,此印為率婆印。開大指者,是開塔印,即法界塔也。又為佛頂之形,安印於頂,頂配於佛部,淨身業之義也。中指為正體智,頭指為方便智,其印成而置於當心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一一分明如對目前,而至心誦真言七,於頂上散之。真言曰:唵(歸命),怛他都(如來),納婆(發生),娑訶(圓滿也究竟也)。由結此印及誦真言之故,即警覺一切如來悉,當護念加持行者,以光明照觸,所有罪障,皆得消滅,壽命長遠,福慧增長,佛部聖眾,擁護歡喜,生生世世離諸惡趣,蓮華化生,速證無上菩提。三、蓮華部三昧耶印,二手虛心合掌,散開二頭指,二中指二無名指少屈,如蓮華之形,是為八葉印。印置心上想觀自在菩薩相好具足,誦真言七,於頂右散印。此印為心蓮開敷之形,開即修生顯得之義,開自心八分之心蓮,上有一大摩尼寶,此蓮華部之寶珠也。以前淨三業表眾生本有清淨之心蓮,故為合蓮之印。今印為三部果德之隨一,故作開蓮之印也。印置於頂右者,成蓮華部之灌頂也。真言曰唵(歸命),跛[女*羽]謨(蓮華),納婆也(發生),娑訶(究竟)。結誦此印言,故警覺觀自在菩薩等持蓮華部聖眾,悉皆歡喜,加持護念。一切菩薩光明照觸,所有業障,皆得除滅。一切菩薩,常為善友。四、金剛部三昧耶印,以左手翻掌向外,以右手掌背安左手背,以左右大指小指互相鉤,中間六指,散開,如金剛杵形,是為三股印。安置心上想金剛手菩薩,誦真言七,於頂左散之。真言曰:唵(歸命),日囉(金剛),納婆也娑訶(究竟)。由結此印及誦真言之故,即警覺一切金剛部聖眾加持護念,所有罪障,皆悉消滅,一切病苦,不著於身,當得金剛堅固之體。五、被甲護身三昧耶印,以二手內相叉,右押左,二手中指,屈二頭指如鉤,於中指背勿使相著,並二大指押無名指。以此印印於身之五處,初額,次右肩,次左肩,次心,次喉,於頂上散之。各誦真言一。此印為內三股之印,真言曰:唵(歸命),日囉(金剛),銀(火即智也),缽囉拾跛多也(極威曜),娑訶(究竟)。以結誦此印言之故即成被金剛甲冑,所有毘那耶迦及諸天魔作障礙者,退散馳走,悉是見行者,身被光明,威德自在,若居山林,若居險難,皆悉無畏。六、地界印,以云地結金剛撅。右無名指入左無名指與小指內,右中指入左中指頭指內,左亦如此。餘指並頭相著,即想印變成火燄金剛杵形,以大指著地掣之,一掣一誦,三乃止。隨意大小標心,即成堅固地。真言曰:唵(歸命),枳里枳里(義禁罰義),日囉(金剛慧),日唎(金剛定),部律(堅固),滿馱(結),滿馱(極結),吽(恐怖),發吒(破壞)。由結此印及誦真言加持地界之故,下至水際如金剛座,天魔及諸障者,不作惱害,少加功力,速得成就。七、方隅金剛牆印,又云四方結。準於前地界印開二大指之側如牆形,想印如金剛杵形,右遶身三轉,隨標心大小,即成金剛堅固之城,諸佛菩薩,尚不違越,何況其餘難調伏者,毘那耶迦及毒蟲利牙爪者不得近。真言曰:唵(歸命),薩囉薩囉(堅固極堅固),日囉(金剛),缽囉迦囉(牆),吽發吒(如上)。八、道場,觀行者次應想於壇中八葉大蓮華上有師子座,師子座上有七寶樓閣,垂諸瓔珞繪綵幡蓋,寶柱行列,垂妙天衣,周布香雲,普雨雜華,奏諸音樂,寶瓶有閼伽天妙飯食,摩尼作燈。作此觀已而說此偈: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以法界力,普供養而住。其印為如來拳,左手作蓮華,右手作金剛拳,以右手小指,握左拳大指甲。蓮華拳者,地水火風之四指握之,以大指腹捻風(頭指)之側也。金剛拳者,以地水火之三指握大指,風於大指背也。此胎(蓮)、金(金)二拳重合之為如來拳。蓮金二部具足,為如來部也。真言曰:唵(佛寶法身),步(法寶應身),欠(僧寶報身)。九、大虛空藏普通供養印,二手合掌,以二中指相叉於外,以二頭指相著,反蹙如寶形。此印二頭指表寶形,二中之外,又表蓮華,二小二無名指並立,表幢,是即幢上蓮華之寶珠也。自上高幢上寶珠,流出周法界廣大供養雲,而供養前道場觀之本尊海會,一切賢聖,皆受有之也。真言曰:唵(歸命),曩(虛空),三婆(生),日囉(金剛),斛(喜)。由此印真言加持故,所想供養供具,真實無異,一切賢聖眾,皆得受用。十、寶車輅印又云送車輅,二手相叉於內,而仰其掌,頭指橫相著,以二大指各捻頭指根下。想七寶車輅金剛駕御寶車,乘空而去,至於本尊極樂世界。誦真言三。真言曰:唵(歸命),部嚕部嚕(重轉聲也)。由此真言印加持故七寶車輅至本尊國土,且想本尊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乘寶車輅,至於道場虛空而住。十一、請車輅印,準前印以大指向身,撥中指頭,誦真言三。此印之八指內者,為八葉蓮華,即華藏世界也。二掌者即雙圓之性海(理圓智圓),二大指者於兩部大日所謂華藏世界重如(理如智如)之月殿召請本尊之義也。真言曰:那麼(歸命),悉底哩野三地尾加喃(世),怛他他喃(諸如來),唵(三身),日囉(金剛),銀也(火也),迦刺沙也(召請),娑訶(成就)。由此印真言加持,故聖眾自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十二、請本尊三昧耶降至於道場印,二手內相叉而作拳,左大指入掌,右大指向身招之。真言曰:唵(歸命),爾曩(仁),爾迦(者),翳計翳枳(召請),娑訶(成就)。由此真言印加持故,本尊不越本誓,即赴集於道場。十三、馬頭觀自在菩薩真言印,次應辟除諸作障者,結蓮華部明王馬頭觀自在菩薩真言印,二手合掌,屈二頭指二無名指,於掌內甲相背,開二大指。以此印左轉三匝,心想辟除諸作障者,一切諸魔見此印已,退散馳走。以印右旋三匝,即成堅固火界。真言曰:唵(歸命),阿密哩都(甘露),納皤(發生),吽(恐怖),發吒(破壞)。十四、金剛網印,又云虛空網,虛空結。準前壇印(地界),二大指捻二頭指下節。誦真言三,於頭上右轉三匝而止。此印表網形,觀上下虛空覆網也。真言曰:唵(歸命),尾娑普囉(周),捺囉乞叉(擁護),日囉(金剛),半惹囉(網),吽發吒(如上)。由此網印真言加持故,即成金剛堅固不壞之網。十五、火院密縫印,又云金剛炎,火界。以左手掩右手,背二大指。誦真言三,右繞身三匝,想金剛牆外火院圍繞。真言曰:唵(歸命),阿三莽(無等),擬(火也),吽發吒(如上)。十六、獻閼伽香水真言印,二手捧器,想浴聖眾足,誦真言三。真言曰:曩莫(歸命),三曼多沒馱喃(普請如來),那(虛空),三摩(引),三摩(等無等),娑訶(成就)。由獻閼伽香水故,行者三業清淨,洗滌煩惱垢。十七、獻蓮華座印,二手虛心合掌,舒開左右無名指中指頭,屈如微敷蓮華形,是使三部法尊座也。在寶樓閣內想諸聖眾及本尊各坐本位,眷屬圍繞,了了分明,誦真言三。真言曰:唵(歸命),伽摩囉(蓮),娑訶(成就)。由結華座印,誦真言故行者當得十地滿足,當得座於金剛座。十八、普供養印,二手合掌,以右押左,交指,誦真言三,想無量無邊塗香雲海花鬘雲海燒香雲海飲食燈明號雲海,皆成清淨,廣多供養,普供養之。真言曰:唵(三身供養),阿目伽(不空即無間斷義),布惹(供養),摩尼(寶),缽納摩(蓮),日囉(金剛),怛他他(如來),尾嚕枳帝(觀),三曼多(普),缽囉娑囉(舒展),吽(皆滿願)。攝以上十八契印為六種:一、莊嚴行者法,此有五法:一淨三業,二佛部,三蓮華部,四金剛部,五被甲護身也。二、結界法,此有二法:一地結,二方結也。三、莊嚴道場法,此有二法:一道場觀,二大虛空藏也。四、召請法,此有三法:一送輅車,二請輅車,三奉請諸尊也,五、結護法,此有三種:一當部明王,二金剛網,三火院也。六、供養法,此有三法:一閼伽,二華座,三普供養也。出於無量壽軌,十八契印儀軌,十八道念誦次第密記等。


大佛頂法

(修法)金輪佛頂法也,此有金剛部大日金輪與胎藏部釋迦金輪二者。大妙經所說為大日金輪,大日經所說為釋迦金輪,首楞嚴經所說為兩部不二


東台二密

(術語)此為日本密教之派別。吾國密教式微,故特詳著之。日本弘法於東寺弘通之密教,謂之東密,日本慈覺於天臺山,智證於園城寺弘傳之密教,謂之台密,二密不同者,東密以大日為本位,台密以釋迦為本位也。故東密以大日與釋迦為別體,台密以大日與釋迦為同體。又台密於密教,分理秘密教與事理俱密教,理秘密教為總說真如法性之妙理者,法華華嚴楞伽仁王等之一乘教,悉為真言教。此以大日經疏解真言以真語如語不妄不異之語,且疏中往往援引法華華嚴等諸大乘之說,證其與大日經所說,一其理趣故也。是為成立理秘密之屈強口實。故於兩經中置重大日經,於兩部中置重胎藏界,對於金胎次第而定胎金次第。故在台密,法華圓教與兩部真言於理無軒輊。所異者唯在三密之事相說與不說耳。較諸東密貶法華置於第八住心即華嚴之下位,其差實為天淵。又如東台所立之神道,東密之兩部神道,以大日金輪為本尊,臺密之一實神道,以釋迦金輪為主尊。即其名稱,東密取於密經而稱為兩部,台密取於法華而謂為一實。又台密於兩部之外立兩部不二之蘇悉地法而為三部,是亦東密之所不許也。其他兩部之血脈,東密以一通之血脈,通用於兩部,台密之血脈則兩部各別而立。又在修法,東密以愛染法為至極之大法,而台密則以熾盛光法為至極。如此種種,不遑枚舉。要之東密固執釋迦大日顯密不同,故台密斥之為昧於一實之理,台密主張釋迦大日同一理密,故東密斥之為未脫顯網也。


瑜祇灌頂

(修法)日本東密一流,於金胎兩部灌頂外,由瑜祇經別立灌頂法,謂之瑜祇灌頂。謂兩部之灌頂為金胎二、瑜祇灌頂為金胎不二。因而為五種三昧中第五三昧耶之秘密灌頂。是與日本台密於兩部外,立兩部不二之蘇悉地灌頂相似。

又為以心灌頂之別稱。瑜祇經內作業灌頂品,明以心灌頂,亦明手印灌頂。經所謂「置華於印中,令散彼支分。隨華所墮處,行人而尊奉。教彼本明印,令共作成就」是也。


金剛薩埵

(菩薩)Vajrasattva,又云金剛手,秘密主。又云普賢。是真言宗八祖中之第二祖。大日如來為第一,此薩埵為第二。梵名縛曰囉薩怛縛摩訶薩怛縛。譯名執金剛,持金剛,金剛手,金剛手秘密王,金剛薩埵,金剛手菩薩摩訶薩,金剛手薩埵摩訶薩埵等。薩埵者有情之義,勇猛之義,總言勇猛之大士。此薩埵與普賢菩薩同體異名。普賢從大日如來受灌頂,於二手與以五智之金剛杵,故云金剛手。但金剛薩埵有通別之二名。通名者,以名一切之執金剛神。以此皆為開東方金剛薩埵之一德者也。又無論何人,五相成就,從一切如來受授職灌頂時稱為金剛薩埵。如金剛頂經一切義成就菩薩(即悉多太子),之受授職灌頂時,稱為普賢大菩薩(即金剛薩埵)是也。又在顯教,普賢菩薩為一切諸佛長子之總名,如華嚴經所說。即無論何人,成就十大願者,為諸佛之長子,稱為普賢也。四十華嚴經四十頌曰:「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其別名即今所言之金剛薩埵,金剛界東方月輪中之金剛薩埵是也。大日經謂為金剛千手秘密主。即大日內眷屬之薩埵,為本宗第二祖。是總即別名也。是既得金剛之實智而稱為金剛薩埵,尚依本名而稱為普賢菩薩也。求之於金胎兩界,則金剛界十六菩薩之金剛薩埵與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中之普賢,第一重金剛手院之中尊金剛薩埵,皆同體異名,皆為內眷屬。而此外大日之大眷屬中,亦有普賢菩薩。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之第十六尊,胎藏界第二重文殊院中之普賢,是與顯教所說之普賢同體同名,與得金剛之稱之內眷屬金剛薩埵,異體異名。再就同體異名言之,金剛薩埵之名,約於胎藏界,標本有之菩提心,普賢菩薩之名,約於金剛界標始成之大圓鏡智,又標菩提心所生之萬行也。理趣釋上曰:「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者,此菩薩者,此菩薩本是普賢。從毘盧遮那佛,二手掌親受五智金剛杵,即與灌頂,名之為金剛手。」仁王經念誦儀軌上曰:「此金剛手即普賢菩薩也。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能斷我法微細障故。」聖無動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羅尼經曰:「此金剛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賢。即從如來得持金剛杵,其金剛杵五智所成,故名金剛手。」金剛智之五秘藏訣曰:「金剛薩埵者,即是普賢大菩薩異名也。亦名一切如來長子,亦名大阿闍梨。」又,此薩埵為一切眾生菩提心之本體,其性堅固如金剛,故名金剛,一切眾生由此薩埵之加持力而發心也。理趣釋上曰:「金剛手菩薩者,在毘盧遮那前月輪中,表一切如來菩提心,初發菩提心由金剛薩埵加持。」又,金剛藏王為此薩埵之別號(見金剛藏王條),其曼陀羅所在,在金剛界為根本成身會中十六菩薩之上首,即阿如來四親近菩薩之第一,於理趣會為中臺之本尊,在胎藏界為金剛手院三十三尊之中尊。於兩部大日如來為兩會,而金剛薩埵則為一人,一人傳受兩部,是表兩部不二也。


[佛光大辭典]
十八道

為十八道印契之略稱。又密教結十八契印供養本尊之修法,稱為十八道法,略稱十八。以修十八印言能到佛果之覺位,故稱十八道(因道);又因十八契印皆為如來內證果地之智印,故稱十八道(果道)。或謂十八道為金剛頂十八會之總行;或為表金剛界五佛四波羅蜜(或謂九會)與胎藏界中臺八葉院九尊,以顯金剛、胎藏「兩部不二」行軌之深意。 p359


三種法華

指根本、隱密及顯說三種,乃日本天台宗之說。日僧最澄在守護國界章卷上指出,一切佛教盡攝於法華經所說之一乘教中,故一切教說皆屬法華之教,法華一乘之外別無教法。即:(一)根本法華,指華嚴經;該經是佛之自內證,為佛尚未說出之法華。(二)隱密法華,指阿含、方等、般若時等諸經;此等諸經乃為根機較低者廣開方便之三乘說,然其中之義理教說亦隱含一乘法。(三)顯說法華,指法華經;該經明白地說出唯一之佛乘。

復次,在口傳法門方面,有惠思及惠威立別種之三種法華。此外,又立有四種、五種、七種法華等說。此說與密教結合,則顯示胎藏界與金剛界兩部不二,或謂印與種子不一不異。 p654


不死

梵語 amrta。指永遠的生命。一般譯作甘露。佛陀之教稱作甘露法,以其超越時空而永恆,故佛生時降甘露雨,象徵不死之意義。以甘茶浴佛,即由甘露而來;甘茶之音頗似甘露之原語。又涅槃稱不死;密教灌頂中表金、胎兩部不二之灌頂水,稱作不死甘露。 p969


甘露

(一)梵語 amrta,巴利語 amata。音譯阿密哩多、阿蜜[口*栗]多。意譯作不死、不死液、天酒。即不死之神藥,天上之靈酒。吠陀中謂蘇摩酒為諸神常飲之物,飲之可不老不死,其味甘之如蜜,故稱甘露。亦以甘露比喻佛法之法味與妙味長養眾生之身心。密教則稱真言兩部不二之灌頂水為不死甘露。注維摩經卷七(大三八‧三九五上):「什曰『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中略)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長壽,遂號為不死食也。』」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七一上):「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清淨香潔,味如甘露。」〔金光明經文句卷五、大日經疏卷十三、大日經疏演奧鈔卷十一、玄應音義卷二十二〕

(二)阿彌陀佛三名(無量壽、無量光、甘露)之一。密教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參閱「甘露王如來」2053) p2052


仰月點

空點之一種。即於空點之下劃一半月形,而成,稱為仰月點。又作圓點半月。屬於悉曇文字「嚴字文」之一種。悉曇字母發音中,有一類係以聲音遍滿口腔為發音方法,稱為遍口聲,如 (ya,耶)、(la,攞)、(va,嚩)等,而通常在上記遍口音前,如有 (m)、(n)等鼻音時,此鼻音即變為仰點之音。如:sam+yam=say=yam、yam+lokam=yallokam 等。蓋於悉曇文字中,凡加上特殊之點或劃者,稱為嚴字文,例如仰月點即是於空點之下加上半月形而成,故屬嚴字文;所謂「嚴字」,即藉裝飾之點、劃來莊嚴文字之意。

日本之台密學者,如安然等人以 (va)、 (ña)、(na)、(na)、(ma)五字屬於仰月點,(aj)則屬於圓點;東密則於上六字之外,加 (kha)而立七種空點,並以此七種皆通於圓點半月(仰月點)。

關於圓點與仰月點之異同,據悉曇三密鈔載,圓點為實體,仰月為莊嚴點,二者皆為空點。此外,另一種說法則為,圓點者,乃就胎藏界之日輪而示大空;仰月點者,乃就金剛界之月輪而示大空。為示兩部不二,故並用兩點。〔悉曇藏卷三、卷五、悉曇三密鈔卷上〕 (參閱「空點」3484) p2170


合智印

又作閉心戶印、閉心門印、闔心門印、闔智字印、闔智字陀羅尼印、如來堅固拳印、金剛拳三昧耶印、三昧耶金剛拳印、金剛入印。於密教中,此印可令如來之無漏寂靜智於行者自心之藏識中和合堅固,封閉心殿之門戶,使不散去。

密教行者修金剛界法時,由開心之印言,以開啟心殿之門戶,結誦入智之印明,並召入無漏智,為令其不散,故以此等印言加持,而封閉心門。所結之印契為二手作「外縛拳」,二拇指並入掌中,屈二食指之中節,指甲相合,二拇指之背相拄,即成二個金剛拳相合之印,故略出經卷一稱之為金剛拳大三摩耶印、金剛拳三昧耶契等。此印相自外形觀之,為二個 (vaj)字相合之形;於內則成圓狀,係心月輪,即 (a)字。故此印係表示金剛、胎藏兩部不二、色心一體之印;亦表示行者自心與諸佛冥合一體之義。以二食指封閉心殿之門,故稱閉心門印。真言為:縛日羅(vajra,金剛)母瑟底(musti,拳)鍐(vaj,縛)。〔理趣會普賢儀軌、蓮華部心儀軌〕 p2268


成就一切印

為瑜祇經金剛吉祥大成就品所載密教六種佛眼印之一。又作成就一切明印。其印契為:二手各作不動劍印,左手仰上,右手覆下,以劍(食指、中指)互插入掌中(小指、無名指、拇指間)。互插入掌中,表示生(眾生)佛(諸佛)不二、生佛共住心月輪等義。蓋此印乃密教用以表示諸尊「入我,我入」之印。印相中之小指為 (a)字,表示胎藏界;無名指為 (va)字,表示金剛界。以拇指(空指)壓小指與無名指指甲,表示在、二字之上加空點,即 (aj)、(vaj)。於二指中加一空點,即表示不二之意;左手為胎藏界之不二,右手為金剛界之不二;左右互插入掌中,表示不二之上之不二。於密教深祕之義,本尊與行者之本乃金胎兩部不二之體,故「入我,我入」,亦表不二之上之不二。又此印亦用於臨終之祕印。 真言為:唵(oj)吒吒(ta ta)吒烏吒烏(tu tu)置智置智(ti tī ti tī)吒烏吒烏吒烏吒烏(tu tū tu tū)嚩日羅婆怛嚩(vajra satva)弱吽鍐榖(jjah hūj baj hoh)纈哩郝吽北吒吽(hrīh hah hūj phat hūj)。瑜祇經又記載此真言之功德,謂其能成就一切明,攝伏一切天,成辦一切事,若欲預知未來事,即結印安於左脅,誦真言一○八遍,隨印便睡,本尊阿尾奢即於夢中示現一切吉凶事。 p2929


而二不二

日本佛教用語。乃東密及台密對金剛界及胎藏界兩部,或對立或一體之不同看法。又作二而不二。而二,乃分別闡釋金剛界之智德、胎藏界之理德,謂金胎兩部各有所詮,分別對立。日本台密即主張兩部而二,故於兩部之外另立蘇悉地部,以融合金胎兩部。不二,乃將金剛界之智德與胎藏界之理德合為一體,謂理智為一法之兩面,離「理」智即不存,離「智」理即不存,理智冥合而不可分。日本東密即主張兩部不二。蓋佛教界於金胎兩部、生佛、因果、迷悟等法相之而二不二論,夙有諸種互異之說法。(參閱「兩部不二」3075、「金胎兩部」3531) p2509


兩部合行灌頂

兩部指密教金剛界與胎藏界二法門,依金剛界之法而修行,稱金剛界灌頂;依胎藏界之法而修行,稱胎藏界灌頂,合此兩部之灌頂,即稱兩部合行灌頂。又金剛界之灌頂僅詮說「智」,胎藏界之灌頂僅詮說「理」,兩者相對;而蘇悉地經則融和二者,乃詮說理智一體、兩部不二之極致,故修該法者,稱蘇悉地灌頂。此為日本台密所立者。 p3075


金胎兩部

指密教之金剛界、胎藏界兩部。略稱兩部。於「一心法界」之上,立理平等與智差別二門,以顯其理智之應用無窮。詮說智差別之經軌為金剛頂部,詮說理平等之經軌為胎藏部。金剛頂部以金剛頂經為根本經典,依此所畫之曼荼羅,稱為金剛界曼荼羅;胎藏部以大日經為根本經典,依此所畫之曼荼羅,稱為胎藏界曼荼羅。金剛界即智差別門,以金剛表之,象徵如來實智之堅寶,又稱智界;胎藏界即理差別門,以蓮花表之,象徵眾生本有之理性蘊含於大悲萬行之中,又稱理界。又金剛界為除障成身,自受法樂之行相,即轉九識而成就五智,故立五部;胎藏界為化度利生,他受法樂之行相,故立三部,開大定、大智、大悲三門,以引攝眾生。

有關兩部之三昧耶形,諸說各異,如:(一)金剛界以塔為三昧耶形,胎藏界以窣堵波為三昧耶形。(二)金剛界以多寶塔為三昧耶形,始藏界以五輪塔為三昧耶形。(三)兩部同以五輪塔為三昧耶形。又金剛界大日如來之種子為 (vaj,鍐),係五智融通之故;胎藏界大日如來之種子為 (ah,惡),係方便為究竟之故。而 (hūj)為金剛界之種子,(a,阿)為胎藏界之種子。金剛界以字門之末字為種子,表示「從本垂迹」之義;胎藏界以字門之首字為種子,顯示「從因至果」之義。另有一說則謂,字為胎藏界大日如來理法身之種子,字為金剛界大日如來智法身之種子,此二字即可代表金、胎兩部。又金剛界曼荼羅以月輪表示而用圓形,胎藏界曼荼羅以蓮花表示而用方形,兩者之理趣互異。

金剛界與胎藏界雖各立詮說,然理之外無智,智之外無理,色、心本不二;離金剛界別無胎藏界,離胎藏界別無金剛界,故金、胎兩部一體不二。金、胎兩部乃一體而不可分之說,始於密宗七祖惠果,其門人日僧空海將師之旨意傳入日本,真言宗遂產生兩部不二說,如東密之主張;台密則主張兩部對立,故於金、胎兩部外另立蘇悉地部,因蘇悉地經融合理、智,詮說兩部一體不二之旨,蘇悉地部之曼荼羅稱為雜曼荼羅。〔大日經疏卷三、金剛頂大教王經疏卷一〕 p3531


金剛界

梵語 vajra-dhātu。音譯作嚩日囉馱睹。西藏語 rdo-rje-dbyivs。與「胎藏界」相對,二者合為密教根本兩部。略稱金界。密教視宇宙中一切皆為大日如來所顯現,表現其智德方面者稱為金剛界;表現其理性(本來存在之永恒悟性)方面者稱為胎藏界。如來內證之智德,其體堅固,不為一切煩惱所破,猶如金剛寶石之堅固,不為外物所壞,故金剛界具有智、果、始覺、自證等諸義。反之,如來之理性存在於一切之內,由大悲輔育;猶如胎兒在母胎內,亦如蓮花之種子蘊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覺、化他等諸義。又金剛界若配以五智,即分為佛、金剛、寶、蓮華、羯磨等五部;胎藏界為導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則分為佛、蓮華、金剛三部。

若據金剛頂經所說,將金剛界以圖繪表示,稱為金剛界曼荼羅;若據大日經之說,將胎藏界以圖繪表示,稱為胎藏界曼荼羅。以上兩界合稱真言兩部,或稱金胎兩部,為密教最根本之二面。若視為彼此對立,則稱兩部相對;若視為兩界一體,則稱兩部不二。於此,日本東密主張兩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台密另立不二之法,稱為蘇悉地法。此外,於色、心二法之中,金剛界配屬心法;於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之中,金剛界配屬識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為五股杵印。其傳承系譜,一般多以為:大日如來─金剛薩埵─龍猛─龍智─金剛智─不空。〔金剛頂經卷一、大日經義釋演密鈔卷七、十住心論卷十〕(參閱「曼荼羅」4400) p3546


悉地

梵 siddhi,西藏語 grub-pa。意譯作成就、妙成就。梵漢並舉而稱成就悉地、悉地成就。於密教,意指依誦持真言等,以身、口、意三密相應而成就世間、出世間種種妙果。據大日經疏卷十五載,完成正覺之階位,稱為無上悉地;達於此位之前,尚有信、入地、五通、二乘、成佛等五種悉地。對此,顯教諸師認為「信」是地前之信行,「入地」是指入於初歡喜地(相當於聲聞之入見道),「五通」是遍知世間五神通之境,至超越五通仙人位而臻第四地,「二乘」是超越二乘之境界,而至第八地,「成佛」即是由第九地修菩提道,進而完成如來位。若依密教,則初歡喜地有十心,初心至第四心為五通,第五心至第八心為二乘,第九心至第十心,即得成佛。即初地十心分三品,初四心為下品,次四心為中品,後二心為上品。

尊勝儀軌卷下更分悉地為有相、無相二種,得世間長壽或福德等,稱為有相悉地;成就出世間果德,則稱無相悉地。二悉地亦各有三品之別。若以此配於前述五種悉地及無上悉地,則有相之下悉地與中悉地相當於五種悉地之最初三種,上悉地相當於第四之二乘悉地;至於無相之下悉地則相當於有相悉地,中悉地相當於第五成佛悉地,上悉地相當於無上悉地。

日僧空海之「即身成佛義」即是將始覺因位之悉地稱作持明悉地(持明意即誦持真言)、本覺果滿之悉地稱作法佛悉地。同時,據大日經疏卷三,真言行者在觀心上所現之境,共分為三品悉地,上品安住於密嚴佛國,中品安住於十方淨土,下品安住於諸天修羅宮。

又「蘇悉地」為梵語 su-siddhi 之音譯,意譯作妙成就,即成就勝妙之義。日本台密基於三部大法之一的蘇悉地經,而說蘇悉地法,以此表金剛、胎藏兩部不二之最深祕法。〔大日經卷三悉地出現品、卷五祕密漫荼羅品、如意寶珠轉輪祕密現身成佛金輪咒王經悉地成就品〕 p4562


蘇悉地法

又作蘇悉地羯羅。意譯作妙成就法。即根據蘇悉地羯羅經所修之祕法。為日本台密所立三部大法之一。蘇悉地(梵 susiddhi),意譯作妙成就,密教主張依誦持真言等,得以完成究極、殊勝之妙果。依蘇悉地羯羅經所修之法,稱為蘇悉地法;依此經所修之灌頂,則稱蘇悉地灌頂。一般以金剛、胎藏兩部為二,蘇悉地法則以兩部不二為旨趣之最深祕法。

據蘇悉地羯羅經卷上真言品載,此經深妙如天中之天,亦有真言為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修行,一切諸事無不成就。蓋蘇悉地法即為速成就三種悉地所修之念誦法。其行法係依據圓仁之蘇悉地妙心大及最澄之藥師儀軌次第。又據安然之真言宗教時問答卷四,蘇悉地之行法,以金、胎兩部通法之十八道為紀綱;又蘇悉地法為胎藏大法中之悉地求成就之法,故與胎藏界同立佛部、蓮華部、金剛部等三部。此外,或有以此法屬胎藏三部中之金剛部法,其所成就則為佛部與蓮華部;其立三部之別,係為表明與胎藏三部相異之處。 p6785


蘇悉地經

梵名 Susiddhikara-mahātantra-sādhanopāyika-patala。凡三卷。唐開元十四年(726)輸波迦羅(即善無畏三藏)譯。又作蘇悉地羯羅經、蘇悉地羯囉經、蘇悉帝羯羅經、妙成就法、妙成就作業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本經廣說有關佛部、蓮花部、金剛部等三部悉地成就之儀則,與大日經、金剛頂經同為密教三部大經之一。內容包括持誦、灌頂、祈請、護摩、成就、時分等。

大正藏第十八冊中所收之本經共有三種版本,皆為三卷,即麗本三十七品、宋本三十八品、和本三十四品。和本乃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即日本延曆二十四年),由日本天台宗開祖最澄請回日本;其後,圓仁又請回梵本,並著蘇悉地羯羅經略疏七卷以解釋經文文義。於日本台密,大日經、金剛頂經二經為「胎(藏)、金(剛)而二」之經;相對於此,本經係用以詮釋金剛、胎藏「兩部不二」深旨之經。〔開元釋教錄卷十二、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佛祖統紀卷二十九、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五〕 p6786


蘇悉地灌頂

指依蘇悉地羯囉經而修之灌頂。行此灌頂時不另建壇場,僅面授密印。所授印明即三種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三界祕密陀羅尼法所說三種悉地之印明。又此印明於金剛、胎藏兩部合行灌頂或阿闍梨位灌頂之後授與,故此二種灌頂亦稱蘇悉地灌頂。

日本方面,在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等三部經中,東密以大日經、金剛頂經兩部經典為最極祕經,空海雖由惠果傳此法,然以兩部本有為宗旨,故其所著真言付法傳僅記載受傳兩部大法,而未言及蘇悉地大法,亦不付囑此法,惟後世之東密仍有此法印信之付傳。台密則以蘇悉地經說兩部不二之深旨,尤勝前二經,故特重蘇悉地灌頂。其傳承有二,一為最澄所傳,其傳承次第為善無畏、義林、順曉、最澄;一為圓仁所傳,其傳承次第為大日、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惠則、義操、義真、圓仁等。〔蘇悉地羯囉經卷一分別阿闍梨相品、顯戒論緣起卷上、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三、了因決卷三十二蘇悉地灌頂事、四十帖決卷十二〕 p678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音譯又作烏𤙖、呼𤙖、虎𤙖、戶含、𤙖等。在密教中,為金剛部的通種子字,也是諸天的總種子字,被視為真言密語,而用於陀羅尼。有能滿願、三解脫,或摧破、能生、恐怖等義。《慧琳音義》卷十所說的「如牛吼聲,或如虎怒胸喉中聲也」,乃源自野獸的吼聲,是在考慮、疑問、忿怒、叱責或恐怖時所發出的聲音。

真言宗依《理趣釋》卷上之說,認為吽字具有特殊深義。其說如下(大正19‧609c)︰「吽字者,因義。因義者謂菩提心為因,即一切如來菩提心,亦是一切如來不共真如妙體恆沙功德皆從此生。此一字具四字義,且賀字以為本體,賀字從阿字生,由阿字一切法本不生故,一切法因不可得。其字中有污聲,污聲者一切法損減不可得,其字頭上有圓點半月,即謂麼字者,一切法我義不可得。我有二種,所謂人我、法我,此二種皆是妄情所執,名為增益邊,若離損減增益,即契中道。」

日僧空海撰著《吽字義》一書,詳述吽字的字相、字義,說︰此吽字由阿、訶(賀)、污、麼四字合成。其中,「阿」是法身之義,「訶」是報身之義,「污」是應身之義,「麼」是化身之義,舉此四種即足以涵攝諸法。又說吽字同時具有下列諸德︰(1)詮顯諸法之實相最勝,(2)是菩提心的種子,(3)是諸法能生的根本,(4)能攝因、行、果等一切諸法,(5)由大日如來授予金剛薩埵,師承分明,(6)是兩部不二的字,(7)是金剛薩埵的種子,(8)以摩多體文最後的訶字為本體,(9)是金剛部的通種子,展現出意密的殊勝,(10)為一切真如等所依。

〔參考資料〕 《祕藏記》;《吽字義撮義鈔》卷下;《即身成佛義顯得鈔》卷上;《塵添壒囊鈔》卷十三;《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九。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

一卷。唐‧金剛智譯(一說不空譯)。簡稱《瑜伽瑜祇經》、《瑜祇經》。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冊。係五部祕經之一。內容主要在說明理智不二之性佛住於金剛一體的祕宮,及兩部不二、最極深祕的法門。古來與《理趣經》同稱祕經中之祕經。

全書共分十二品。第一〈序品〉,敘述金剛界遍照如來與自性所成眷屬三十六尊,共住於光明心殿,各說一字心真言。第二〈一切如來金剛最勝王義利堅固染愛王心品〉,敘述大日如來入馬陰藏三摩地,說金剛染愛王之根本印及心真言,此真言為一切瑜伽中最尊最勝者,能令速獲悉地。第三〈攝一切如來大阿闍梨位品〉,敘述如來復入一切如來眼色妙明照三摩地,說攝一切阿闍梨行位真言,若誦此明言一日乃至一月,一切阿闍梨所修行法皆通達,當得法性大日身。第四〈金剛薩埵冒地心品〉,述說金剛薩埵菩提心明,若日日持此真言七遍,即於現世代替諸佛救度有情,名大金剛薩埵。若誦此真言,諸漫拏羅王悉皆親近,尊敬持明行者。

第五〈愛染王品〉,金剛手以偈頌說愛染王之畫像法及五修法之密印,及一字心印等。第六〈一切佛頂最上遍照王勝義難摧摧邪一切處瑜伽四行攝法品〉,金剛手復說一切處無不相應真言,以四攝法廣作利樂一切有情,壞二乘心。第七〈瑜伽成就品〉,金剛手復說成就金剛薩埵,一字心大勝心相應真言,時會中諸地菩薩各以神力、福德威光讚歎金剛手,時有一障者忽然而現,不久即作金剛薩埵形,遍身放光,照燭會中諸大菩薩,表障者即是菩提心之義。第八〈大勝金剛品〉,敘述遍照如來於頂上放金剛威怒光明,復現身手,具十二臂,持智拳印及十二大印,身住千葉大白蓮華,即說大勝金剛頂最勝真實大三昧耶真言及根本印,其次說明四攝等八明,及五種瑜伽行相。

第九〈金剛吉祥大成就品〉,敘述佛眼尊真言(大咒),謂欲教授祕密法印時,先當誦此真言一千遍,令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薩埵皆悉歡喜,又說其根本大印(五眼印),及一百八名讚、佛眼曼荼羅之圖位等,又說大悲胎藏八字真言及印相,五大金剛虛空藏真言、畫法、所用之珠、金剛線等。第十〈內護摩品〉,廣明大阿闍梨當行之內護摩法。第十一〈內作業灌頂品〉,說五部灌頂法,列舉內護摩法及外護摩法所用的黑鹽、黑沈香、黑華等護摩物。第十二〈金剛焰口品〉,說明大焰口金剛夜叉法及其曼荼羅畫法,又告誡此法不可妄傳,必當交付智慧者傳與人。

〔參考資料〕 《阿娑縛抄》卷三十一〈金界雜要〉;《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六。


蘇悉地經

三卷。唐‧輸波迦羅(善無畏)譯。全名《蘇悉地羯羅經》,又作《蘇悉帝羯羅經》,或意譯作《妙成就作業經》、《妙成就法》。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冊。本書為五部祕經、三部祕經之一,是頗受重視的密教經典。全書分三十四品,就佛、蓮華、金剛三部,敘說相應於息災、增益、降伏等作法之真言及其持誦法、持誦者之人品、供養法、灌頂法、三種護摩等密教儀軌,以及根據此等密教儀軌而來的種種成就法。

本經有高麗本、宋本、和本等三種版本。三本雖皆為三卷,但仍有若干差異︰(1)麗本三十七品,宋本三十八品,和本三十四品。(2)麗本及宋本二本之中卷相當於和本之下卷,二本之下卷相當於和本之中卷。(3)宋本與和本皆闕麗本之〈扇底迦品〉、〈補瑟徵迦法品〉、〈阿毗遮嚕迦品〉三品,麗本則闕宋本與和本最後之〈成就具支法品〉。此外,本經亦有西藏譯本。

由於本經係闡明真言行者之威儀法則等,因此古來被稱為咒毗奈耶。《開元釋教錄》卷九〈善無畏譯經〉之下載(大正55‧571c)︰「蘇悉地羯羅經三卷,唐言妙成就法,此與蘇婆呼並是咒毗奈耶,不曾入大曼荼羅,不合輒讀。同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便成盜法。」日僧空海當係依此說,而以本經為密教律部之戒經。在空海之《三學錄》中,此經與《蘇婆呼童子經》即為持明藏中之二部戒本。密教以為,真言行者行住坐臥之行事,若能常依此二經,則悉地之事業較易成就。

日本之台密,以此經為「兩部不二」之祕經,相對於金胎二部之為「而二」之經,此經係更深祕之經。台密並將依據此經而有之「蘇悉地灌頂」,視為最極之法門。此經之註疏有圓仁之《略疏》七卷。

◎附一︰〈蘇悉地法〉(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蘇悉地法,指根據《蘇悉地羯囉經》所修之祕法。為日本台密所立三部大法之一。金剛界法、胎藏界法及此蘇悉地法三部大法中,台密特別重視此蘇悉地法,以之為「金胎不二,兩部合一」之最極祕法。其本說即《蘇悉地羯囉經》卷上〈真言相品〉所云(大正18‧604b)︰
「復次,此經深妙,如天中天,亦有真言上中之上。若依此法,一切諸事無不成就。此經雖屬金剛下分,以奉佛教敕許通成故,亦能成就上二部法,譬如國王敕許依行,此法亦爾,准義應知。」

此法係為令速成就三種悉地所修的念誦法,其行法乃依圓仁之《蘇悉地妙心大》,及最澄之《藥師儀軌》的次第。依安然《真言宗教時問答》卷四所述,蘇悉地之行法係以金胎兩部通法之十八道為紀綱,而且為胎藏大法中的悉地求成就之法,故與胎藏界同立佛、蓮、金三部。又,《四十帖決》卷六亦以蘇悉地為胎藏成就之法,謂修胎藏經年月,但未得成就時,即修此法得成就。此外,《四十帖決》卷六又言,此法為胎藏三部中之金剛部法,其所成就為佛、蓮華二部,雖於其中立三部之別,但與胎藏之三部不同。

◎附二︰〈蘇悉地羯羅供養法〉(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等)

《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三卷。唐‧善無畏譯。又作《蘇悉地供養法》、《蘇悉地羯磨法》。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冊。內容係依《蘇悉地經》,敘述有關佛、蓮華、金剛三部之供養法則。上卷說曼荼羅之造法;中卷闡明護身、結髮、寶座、獻閼伽水、三部母真言、三部心真言、三部母印相、三部心印相、奉請本尊、淨地真言、除遣從魔等;下卷說塗香、華、燒香、飲食、燈、運心供養、坐法、正念誦等。

在大藏經中,宋、元二藏未收本書,唯高麗及明藏收錄,皆為三卷。《大正藏》第十八冊另收一別本,同為善無畏所譯,但分二卷。此二卷本與上述三卷本比較時,至第二卷運心供養為止,內容與三卷本全同,唯二卷本中之真言係以梵字書寫。運心供養以下之文則與三卷本稍有異同。

◎附三︰〈蘇悉地業〉(摘譯自《密教大辭典》)

蘇悉地業為日本台密五業之一。係指專研《蘇悉地經》之業。傳教大師(最澄)於延曆二十五年(806)上奏,請制「止觀業、遮那業」二業,得敕許設年分度者二人各習一業。此中,「止觀業」宗天台,以學《法華經》、《金光明經》等諸大乘經典為主;「遮那業」則以學《大日經》等密經為主。其後,慈覺大師別開遮那業為大日業、金剛頂業、蘇悉地業三業,與止觀業合稱四業,並得勒許置學生四人。智證大師時,又開一字業,獲准置學生五人。其後,安然更加瑜伽業,而成六業。上述大日業、金剛頂業、蘇悉地業、一字業、瑜伽業等,依次分別以學習《大日經》、《金剛頂經》、《蘇悉地經》、《一字頂輪王經》、《瑜祇經》為主。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