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淨土教行證文類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書名)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之略名。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
(書名)六卷。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廣明淨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與化身土卷並分兩卷,故總為八卷。日本親鸞撰。後世略曰教行證。教行信證,淨土文類,教行證文類,顯淨土教行證文類等。
梵語 nirmānaksetra。乃佛為初地以前菩薩、二乘及凡夫所方便示現之國土。又作變化土、應化土、方便化土。係三土或四土之一。與「真實報土」相對。此土隨眾生機宜而有淨、穢之別,淨心所感者稱為淨土,如彌勒淨土;穢心所感者稱為穢土,如釋迦示現之娑婆世界。此淨、穢二土皆為長時變現之化土,異於維摩經中之足趾按地而一時暫變之化土。又阿彌陀佛特為往生淨土而不能見到真實佛土者,所權巧施變之彌陀淨土亦是。
信樂彌陀之他力本願者,直接往生真實報土而證得佛果;不信彌陀本願而以修諸善、稱名號等一切功德迴向往生者,因其尚有疑惑,故不能入真實報土,唯入佛化現之佛土,如觀無量壽經所說之淨土相皆是,即疑城、胎宮、懈慢界、邊地等。〔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一、成唯識論卷十、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七末、顯淨土教行證文類卷六〕 p1322
懈慢之人所生之國。又稱懈慢界。據菩薩處胎經卷三載,懈慢國位於閻浮提洲之西方十二億那由陀,為至阿彌陀佛極樂國之中途,生於此國者,皆染著此土之快樂,而生懈怠憍慢之心,不更前進生於阿彌陀佛國,故稱懈慢國。懷感於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中,以此說配於善導所說之專雜二修,謂執心牢固之專修者,能往生於極樂國土;執心不牢固之雜修者,則生於懈慢國。其意以懈慢國為化土,凡疑惑佛智之不可思議,雜修自力之善根而願往生阿彌陀佛之國土者,即生於此。
日本淨土真宗主張願海有真假,故佛土亦隨之而有真土、化土之別,認為懈慢界為化土,係依阿彌陀佛第十九願(修諸功德願)而修諸功德者所生之處。〔顯淨土教行證文類卷六、往生要集卷下末〕 p6222
日本淨土真宗謂,阿彌陀佛之化土分邊地與懈慢二種。邊地乃懷疑佛智者所往生之國土;懈慢為懈慢界之略稱,乃修行「要門」者所往生之處。復次,邊地乃無量壽經卷下所謂之疑城、胎宮,係第二十願之自力念佛者所往生之處。至於菩薩處胎經卷三所說之懈慢界,則為第十九願之諸善萬行者所往生之處。〔顯淨土教行證文類卷六〕 p6708
謂懈慢之人往生之國。又稱懈慢界。係《菩薩處胎經》卷三所說,至阿彌陀佛國途中之國土。謂在閻浮提洲之西方十二億那由他有一歡樂國土,作倡伎樂,衣被服飾香花莊嚴,有七寶轉關床,前後發意眾生之欲生阿彌陀佛國者,皆染著此國土之快樂,而生懈怠、執心不牢固,因而不能前進往生阿彌陀佛國,故稱此國土為懈慢國。
懷感《釋淨土群疑論》卷四就《菩薩處胎經》所說,而論述專雜二修之得失。謂雜修者,為執心不牢固之人,故生懈慢國;專行此業者即執心牢固,定生極樂國。又云(大正47‧50c)︰「報淨土生者極少,化淨土中生者不少。」此係以懈慢為化土之意。《往生拾因》云(大正84‧96c)︰「亦於道中且有化城,謂懈慢國,莊嚴微妙,國土安樂,令雜修者先生彼土,遂生極樂。」此說則以懈慢國為化城。
〔參考資料〕 《往生要集》卷下(末);《顯淨土教行證文類》卷六;《愚禿鈔》卷上。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