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法行補特伽羅
[法相辭典(朱芾煌)]瑜伽二十六卷四頁云:云何隨法行補特伽羅?謂有補特伽羅,如其所聞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觀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勢力,隨法修行。不從他求教授教誡,修證果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
二解 集論七卷十頁云:何等隨法行補特伽羅?謂資糧已具,性是利根;自然隨順諦增上法修諦現觀。
三解 集異門論十六卷十一頁云:云何隨法行補特伽羅?答:此隨法行補特伽羅,先凡位中,稟性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揀擇、多推求,少信、少愛、少淨、少勝解、少慈愍。彼由多思惟多稱量多觀察多揀擇多推求故;得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由遇如來或佛弟子宣說正法教授教誡,以無量門分別開示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便作是念:善哉善哉,所言諦實,定不虛妄。苦真是苦,集真是集,滅真是滅,道真是道。我於今者,應自審知,應自審見,應自審察,諸有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作是念已;便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由自審察諸行無常有漏行苦一切法空無我故;便於後時後分,修得世第一法。從此無間,生苦法智忍相應聖道。觀欲界行為無常或苦或空無我,隨一現前。乃至未起道類智現在前,爾時名隨法行。是名隨法行補特伽羅。
四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四卷二頁云:云何隨法行補特伽羅?謂有一類,本來稟性多思多量多觀察多揀擇,不好信愛思樂隨順及與勝解。由彼稟性多思等故;有時遇佛,或佛弟子,為說法要,教授教誡,廣為開闡無常苦空無我等義。彼作是念:所為我說無常苦空無我等義,我應觀察為實為虛。審觀察已;知無顛倒。復作是念:甚為善哉。欲令我修如是觀行,我應無倒精勤修學。所餘廣說,如隨信行。
[法相辭典(朱芾煌)]
七補特伽羅
集異門論十六頁十一頁云:七補特伽羅者:云何為七?答:一、隨信行補特伽羅,二、隨法行補特伽羅,三、信勝解補特伽羅,四、見至補特伽羅,五、身證補特伽羅,六、慧解脫補特伽羅,七、俱分解脫補特伽羅。
集論七卷八頁云:云何方便差別?此有二種。謂隨信行隨法行補特伽羅差別故。
瑜伽二十六卷十二頁云:云何由加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謂隨信行及隨法行補特伽羅。若隨補特伽羅信,勤修正行;名隨信行補特伽羅。若於諸法,不待他緣;隨毘柰耶,勤修正行;名隨法行補特伽羅。如是名為由加行差別建立補特伽羅。
瑜伽二十六卷四頁云:云何見至補特伽羅?謂即隨法行補特伽羅,於沙門果;得觸證時;說名見至補特伽羅。
二解 集論七卷十一頁云:何等見至補特伽羅?謂隨法行已至果位。
三解 大毗婆沙論五十四卷三頁云:云何見至補特伽羅?謂隨法行,得道類智;捨隨法行,得見至。問:彼於爾時,何所捨得?答:捨名得名,捨道得道。捨名者:捨隨法行名。得名者:得見至名。捨道者:捨見道。得道者:得修道。此見至補特伽羅,或是預流果,乃至或是阿羅漢向,如信勝解,應說其相。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