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ㄓㄨㄛˊ ㄐㄧㄡˇ
斟酒、喝酒。《後漢書.卷五一.龐參傳》:「昔白起賜死,諸侯酌酒相賀。」《三國演義.第四六回》:「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ㄍㄨㄢˋ, [動]
1.注入、倒進。如:「灌水」、「灌酒」、「灌風」、「他不肯吃藥,媽媽只好硬灌。」《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2.澆水。如:「灌溉」。《莊子.逍遙遊》:「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
3.錄製。如:「灌唱片」。
[名]
1.一種古代祭祀的儀式,酌酒灑地以告神。《禮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山罍,鬱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
2.姓。如漢代有灌嬰。
[形]
叢聚的。如:「灌莽」。《詩經.周南.葛蕈》:「黃鳥于飛,集於灌木。」
ㄎㄠˋ, [動]
慰勞、酬賞。如:「犒軍」、「犒勞」、「犒賞」。《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三國演義.第九回》:「允乃大犒軍士,設宴於都堂,召集眾官,酌酒稱慶。」
ㄒㄩㄣˊ, [動]
往來查看。如:「巡視」、「巡察」。《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諸侯兵至,甸設庭燎,僕人巡宮。」
[名]
量詞。計算酌酒奉客的單位。如:「酒過三巡」。《紅樓夢.第五四回》:「你也去斟一巡酒,豈不好?」
ㄧㄣˊ, [名]
1.(argentum,Ag)化學元素。原子序47。金屬元素之一。白色,光澤甚美,質軟,富延展性,易傳熱及導電。可供合金、製造貨幣、餐具及裝飾品之用。
2.金錢、貨幣。如:「賀銀」。《宋史.卷四二一.包恢傳》:「恢歷仕所至,……課盆鹽,理銀欠,政聲赫然。」
3.姓。如明代有銀鏡。
[形]
1.白亮的、色白如銀的。如:「銀髮」。南朝梁.簡文帝〈元圃園講頌.序〉:「朱堂玉砌,碧水銀沙。」
2.銀製的、含銀質的。如:「銀牌」、「銀箸」、「銀器」。《三國志.卷五五.吳書.甘寧傳》:「寧先以銀碗酌酒,自飲兩碗,乃酌與其都督。」
3.與貨幣有關的。如:「銀行」、「銀根」。
ㄅㄧㄥˇ ㄒㄧㄥˋ
天賦的品性資質。《三國演義.第五七回》:「騰身長八尺,體貌雄異,稟性溫良,人多敬之。」《紅樓夢.第一回》:「因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
ㄈㄢ ㄈㄨˋ, 1.傾倒、翻轉。如:「他酒後駕車,轉彎時一不留意,車子翻覆,人也受了重傷。」
2.反覆,變易無常。唐.王維〈酌酒與裴迪〉詩:「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ㄌㄧㄤˇ ㄖˋ ㄙㄢ ㄓㄠ
每天,時時刻刻。《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一○出》:「酌酒東郊已先醉,門前早已排轎兒。兩日三朝望你歸……。」
ㄑㄩˇ ㄌㄜˋ
尋取快樂。《文選.張衡.西京賦》:「取樂今日,遑恤我後。」《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ㄒㄧㄠˇ ㄓㄨㄛˊ
小飲。唐.白居易〈雪夜小飲贈夢得〉詩:「小酌酒巡銷永夜,大開口笑送殘年。」《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姚老夫子接過來一看,乃是胡中立請他到萬年春番菜館小酌的。」
ㄒㄧㄥˊ ㄐㄧㄡˇ
酌酒奉客。《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大張筵席,奏軍中得勝之樂,輪換行酒。」
ㄓˊ ㄏㄨˊ, 1.手拿酒壺。《西遊記.第一二回》:「唐王見了,先教收拾行囊馬匹,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紅樓夢.第二二回》:「寶玉執壺,迎春送酒。」
2.一種酒壺,旁有把手,狀似茶壺。《金瓶梅.第三一回》:「我後邊看茶,你抱著執壺 ,在席上與娘斟酒。」
ㄓㄨㄛˊ ㄒㄧㄢˋ, 1.酌酒獻神。《宋史.卷一三二.樂志七》:「酌獻告神,禮以時舉。」宋.范成大〈祭灶詞〉:「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2.酌酒獻客。《禮記.仲尼燕居》:「爾以為必鋪几筵,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
ㄧㄣˇ ㄕㄡˇ, 1.伸頭。《新五代史.卷三五.唐六臣傳.蘇循傳》:「循父子皆自以附會梁得所託,旦夕引首,希見進用。」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神奇》:「祭之日,既酌酒,蛇乃自奩中引首吸之。」
2.說書人於開講前用以引入正文的詩詞或小故事。亦指小說前導出正文的開頭部分。也作「引子」。
ㄨㄟˊ ㄒㄩㄣ
微醉。《宋史.卷四二七.道學傳一.邵雍傳》:「旦則焚香燕坐,晡時酌酒三四甌,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