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行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不正確的行為,指不善或不能導向解脫的行為。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總稱九十六種外道之行法。瑜伽倫記六上曰:「邪行九十六種外道等。」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上夕嗟反下音幸大論云違背正教信諂偽言五熱炙身持鷄狗戒無益勤苦名為邪行又非其匹對婬幸他人妻自妻非時及以非道皆曰邪行也
[佛光大辭典]
(一)全稱欲邪行。又作邪淫。為十惡之一。於非境、非道、非處、非時行淫,概稱為邪行。(參閱「十善十惡」468)
(二)邪語、邪業、邪命或身邪行、口邪形、意邪形等合稱「三邪形」。前三者為八邪支之部分,係屬於色業(即身業、語業)而別立者。後三者為違背正道之三業之行,包括殺、盜、邪淫、鞭杖、繫縛、自淫妻、誑他、貪、恚、邪見等。(參閱「三邪行」558)
(三)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之行法,亦總稱為邪行。(參閱「九十六種外道」126) p3032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三頁云:復次由四種相,能令彼人雖入聖教,而行邪行。一、由微劣不淨意樂故。二、由伺求聖教瑕隙,為正法賊故。三、由專為飲食衣服活命因緣故。四、由怖畏王賊債主所加迫切故。
二解 瑜伽八十九卷十八頁云:云何邪行?謂如有一、不能了知自業雜染;不能了知彼業對治;又於前後所證差別,不如實知。彼成如是愚癡法故;於其師所、得無根信;於非信處,妄生真實聖教勝解。彼由墜墮非實非理邪論朋黨他迴動時,於可疑處、而不生疑;不尋求師、躬往請問、為能正記、為不能記,為能淨疑、為不能淨,為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師去世,於所疑處,畢竟隨轉。何以故?大師住世,能為決了此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師滅後,何所請問。云何決了。是名邪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一)ㄒㄧㄝˊ ㄒㄧㄥˋ
不正當的行為。《管子.權修》:「凡牧民者,使士無邪行,女無淫事。」
(二)ㄒㄧㄝˊ ˙ㄒㄧㄥ
古怪。如:「他這話問得有點兒邪行。」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