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無礙解
[法相辭典(朱芾煌)]如四無礙解中說。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五實
善導之觀經疏散善義中就深心列舉七種,其第七之深心,相對四重破人,而明四種信心,並就其中之上上信心,說明增長成就決定之原因,謂「由佛語真實決了義故,佛是實知、實解、實見、實證,非是疑惑心中語故」,日僧親鸞據此分別,稱為五實,即:(一)真實決了義,佛語不虛妄,故稱真實;決擇正理,究竟明了,故稱決了。(二)實知,指一切種智。一切種智,謂知一切事法差別之相,乃佛之智,故稱實知。(三)實解,謂四無礙。四無礙,即法無礙解、義無礙解、辭無礙解、樂說無礙解,此四者皆契實而解,故稱實解。(四)實見,謂佛眼。佛眼能究竟如來藏中之性相為常,知見一切諸法,其所見契實,故稱實見。(五)實證,謂大涅槃。即萬德圓滿之大般涅槃真實之極果,故稱為實;證得實果,故稱實證。〔愚禿鈔卷下〕 p117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四無礙辯
指佛、菩薩、聖眾等所具有的四種自在無礙辯。即法無礙辯、義無礙辯、辭無礙辯、辯無礙辯。又譯四無礙智、四無礙解。略稱四辯或四無礙。乃大小乘之通目。用來顯示無礙自在說法教化的德用。
依小乘教義而言,指︰
(1)法無礙辯︰亦稱法無礙智、法無礙解,或略稱法辯。謂於一切法相、名字有無礙自在的智解,故能善於辯說。
(2)義無礙辯︰亦稱義無礙智、義無礙解,或略稱義辯。謂關於一切法相、名字的義理有無礙自在的智解辯才。
(3)辭無礙辯︰亦稱辭無礙智、辭無礙解、辭辯。謂通曉一切方言而無礙辯說的智解、辯才。
(4)辯無礙辯︰亦稱辯無礙解、辯無礙智、應辯,或稱樂說無礙辯。謂隨順眾生根機而巧妙演說,令眾生樂聞的智解、辯才。《大毗婆沙論》卷一八○、《舍利弗阿毗曇論》卷九、《品類足論》卷五等就此義有所廣說。
大乘的說法大抵類似小乘。然謂法、義、辭、辯四者窮法性,入第一義諦,甚妙難測。因此,惟有佛、菩薩真正具有四辯,小乘聖者並不具有此四辯。新譯《華嚴經》卷三十八、《大集經》卷五、南本《涅槃經》卷十五等就此有詳細的解說。又,《大乘義章》卷十一分別七門論述大小乘所說的不同,《法界次第》卷下也有略說。
關於大小乘是否皆具四無礙辯,有謂大小乘皆具。其中,小乘唯利根阿羅漢具,大乘種性已上皆具,部分十信菩薩亦具。另一說謂大乘有、小乘無,即《涅槃經》所說︰聲聞、緣覺無四無礙。
此外,唯識家又就四無礙立初地分得、九地離障、圓成佛果三種說法。謂初地已上部分得四無礙辯,入第九地永斷利他中不欲行障、斷陀羅尼與辯才中之二愚及粗重而得四無礙解,乃至佛果成滿一切圓。
〔參考資料〕 《自在王經》卷下;《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本);《法華玄贊》卷三;《華嚴大疏鈔》卷三十八(下);《俱舍論》卷二十七;《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五。
[法相辭典(朱芾煌)]
訓辭無礙解
雜集論十四卷二頁云:訓辭無礙解者:謂於諸方言音及訓釋諸法言辭無礙具足中若定若慧。餘如前說。諸方言音者:謂無量國邑,各隨自想所起種種言音差別。訓釋諸法言辭者:謂可破壞故名世間。可變壞故名色。如是等。若於是中通達無礙;名訓辭無礙解。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