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因
[國語辭典(教育部)]ㄧㄡˋ ㄧㄣ
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如:「大型超市物價低廉,是促使顧客前來採購的誘因之一。」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謂與佛法締結因緣,以為未來成佛證道的誘因。諸佛菩薩以種種順逆方便與眾生結此因緣,眾生雖僅有彈指、散華等微善,亦可藉之而結未來成佛之因緣。《摩訶止觀》卷六(下)云(大正46‧80a)︰「為作父母、師長,世世結緣。(中略)和光同塵,結緣之始。」意謂如來以神通妙用與眾生結緣。《法華文句》卷二(下)解釋四眾中之結緣眾,謂(大正34‧26c)︰「結緣者,力無引導擊動之能,德非伏物鎮嚴之用,而過去根淺,覆漏污雜,三慧不生,現世雖見佛聞法,無四悉檀益,但作未來得度因緣。」《法華文句記》卷二(下)解釋結緣之義,云(大正34‧190b)︰「結謂結構、立機之始;緣即緣助,能成其終。則為未來修得三德之先萌也。無前三益,故云結緣。」
天台家謂結緣有汎爾、下種二種,「汎爾結緣」指聞法而未發圓解者,「下種結緣」指聽聞圓教、發圓解,成佛之種子方下於心田。又有藏、通、別、圓四教之結緣,即《法華玄義》卷六(下)所云(大正33‧755c)︰「或作三藏結緣,說生滅之法;或作通教結緣,說無生之法;或作別教結緣,說不生生恒沙佛法;或作圓教結緣,說不生不生一實相法。」
現今為結緣而舉行的儀式,有密教的結緣灌頂、各宗的結緣諷經、日本佛教的結緣五重(即結緣灌頂、結緣八講、結緣經、結緣供養、結緣授戒)等。又為造立寺塔等而喜捨金錢財物以結法緣,亦稱結緣。
◎附︰〈結緣灌頂〉(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結緣灌頂,為與密教曼荼羅中的諸尊結緣而行的灌頂。係五種三昧耶的第二,二種灌頂之一。此乃針對一般根機所施行,與「傳法灌頂」有別。即有發菩提心求入壇者,無需揀擇是器非器、持戒破戒及無戒,為結緣而將其人引入灌頂壇,授以一印一明,使其獲益。如《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一云(大正18‧224a)︰
「其中,且入壇者,為盡一切眾生界救護利樂,作最上所成事故,於此大壇場應入者,不應簡擇器、非器。所以者何﹖世尊,或有眾生造大罪者,是等見此金剛界大壇場已,及有入者,一切罪障皆得遠離。」
又,《大日經疏》卷四云,若結緣弟子,則舉手低頭之善悉皆攝受。又,同疏卷十五闡明五種三昧,文云(大正39‧737a)︰
「第二見曼荼羅坐位。謂引彼入於壇中,禮拜供養,投花散於本位。師告彼,汝花墮某尊位上。為說本尊名號,並得入壇門內,悉見諸位也。此人說名第二三昧耶也。」
此法是所謂初夜一座法,唯從初夜到後夜,將受者引入壇中。其儀式簡單,即灌頂教授阿闍梨先用布覆受者之面,授印明,執印端,引入壇中,越香象令趨向大壇,在印端插一華,使投於壇上的敷曼荼羅上,依華所著之尊而得本尊。於是教授取去受者之覆面,令目視本尊所在,而後唱本尊的尊號,三度以瓶水灌受者之頂,然後授以其本尊的一印一明即成。一受結緣灌頂者,即可依佛的加持力不墮入三惡趣,一切罪障頓時滅除,得無量功德。若有適合密教的根機想更深入修行,則另親近阿闍梨如法修習。阿闍梨再依其學習程度而授以傳法灌頂。
唐玄宗天寶五年(746),不空三藏由師子國回國,不久奉詔入宮,建壇為帝灌頂,此是中國行結緣灌頂之始。
〔參考資料〕 《法華經文句》卷七(下);《法華文句記》卷八之二;《止觀輔行傳弘決》卷六之三;《法華玄義私記》卷一(上)。
[國語辭典(教育部)]
復甦期
ㄈㄨˋ ㄙㄨ ㄑㄧˊ
為經濟景氣循環的四階段之一。當經濟景氣跌至谷底後,由於投資誘因的產生,有效需求的增加,使得社會經濟逐漸擴張的階段。
投資誘因
ㄊㄡˊ ㄗ ㄧㄡˋ ㄧㄣ
投資邊際效率大過於利率時,企業會願意增加投資的一種誘因。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