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寡尤,行寡悔
[國語辭典(教育部)]ㄧㄢˊ ㄍㄨㄚˇ ㄧㄡˊ ㄒㄧㄥˊ ㄍㄨㄚˇ ㄏㄨㄟˇ
說話很少錯誤,做事很少悔恨。形容言談舉止小心謹慎。《論語.為政》:「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ㄧㄡˊ, [動]
1.怨恨、責怪。《詩經.鄘風.載馳》:「許人尤之,眾?且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2.親近、喜愛。唐.羅隱〈春中湘中題岳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跡,野花芳草奈相尤。」宋.柳永〈如魚水.帝里疏散〉詞:「共綠蟻,紅粉相尤。」
[副]
更加、格外。《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余并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抑又聞之,古者重冠禮,將以責成人之道,是聖人所尤用心者也。」
[名]
1.特異。唐.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2.過失。《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3.姓。如宋代有尤鶴。
ㄑㄧˊ ㄓㄨㄥ
當中,在這中間。《論語.為政》:「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青邱文字,雖其中並無毀謗朝廷的言語,既然太祖惡其為人,且現在又是禁書,先生就不看他的著作也罷。」
ㄧㄢˊ ㄧㄤˊ ㄒㄧㄥˊ ㄐㄩˇ
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指求取賢才要以聲名和德行為選錄標準。《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時候,那時用『言揚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