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禪寺
[佛光大辭典]位於福建福州西郊之怡山。原為梁朝煉丹士王霸所居,唐代貞元十二年(796),建立沖虛觀祀之,後廢弛。唐咸通八年(867),曾隨禪宗溈仰宗初祖溈山靈祐就學之懶安大安來此居住,改寺號為清禪,未久又改稱延壽。後唐時,閩主王審知請雪峰義存之弟子超覺大師長慶慧稜住持。慧稜之後,常慧、妙果大師弘辯、藏用等先後來此住錫。宋代景祐五年(1038),改稱怡山長慶院。宣和年間(1119~1125),改稱西禪寺。明代宣德年間(1426~1435)重建,明末衰破,清代順治年間(1644~1661)曾重修。本寺占地約百畝,大小建築凡四十餘座,大部分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微妙禪師往海外募資重建者,規模雄偉。 p2587
位於福建福州西郊的怡山(以山形如飛鳳落洋,故又稱鳳山)。原為梁朝王霸仙人修道處,後改為寺。唐‧咸通八年(867),嘗隨溈仰宗初祖溈山靈祐就學的懶安大安至此居住,寺號清禪寺。不久,改稱延壽寺。五代後唐‧長興年間(930~933),閩王改寺名為長慶寺。後因福州東西南北四方各有一寺院,後人遂稱此寺為西禪寺。繼大安之後,長慶慧稜、常慧、妙果大師弘辯、藏用等先後入寺駐錫。
本寺佔地約百畝,現存建築多為清‧光緒年間(1875~1908)微妙禪師募資所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閣、法堂、藏經閣等四十餘座建築。又,本寺分院頗多,除福州巿內的西湖開化寺,於山頂護國寺、觀音閣等處之外,另有建於海外者,如新加坡雙林寺、馬來西亞雙慶寺、越南普陀寺等。
1979年,談禪、清禪等人曾修復各殿堂,且增建玉佛樓,其內供奉兩尊自緬甸請來的白玉佛。此二尊玉佛,坐臥像各一。坐像高二點九五公尺,重八噸。臥像長三點七公尺,重十噸,為我國罕見的兩尊大玉佛。1986年,新加坡雙林寺住持談禪等又捐款建八角十三級報恩塔一座,塔高六十七公尺。寺內所藏的文物古蹟,有開山祖懶安禪師塔內真身記石碑、唐代慧稜禪師塔、弘一大師放生池碑、雪庵禪師朱地金字百壽屏、康熙御筆《藥師經》,及刺血繕寫的《法華經》與《楞嚴經》等。
[佛光大辭典]
宗元
(1100~1176)宋代臨濟宗大慧派僧。福建建陽人,俗姓連。少時,人譽稱為儒林秀傑。二十八歲,入西峰道聳門下出家。未久,參謁徑山大慧宗杲,得宗杲印可而嗣其法。後於西禪寺任分座,應丞相張浚之請,遊歷諸寺弘法。晚年歸返故里隱居,所居茅舍,稱為眾妙園。淳熙三年示寂,世壽七十七,法臘五十。著有竹原元菴主語一卷。〔聯燈會要卷十八、嘉泰普燈錄卷十八、古尊宿語要卷五〕 p3145
(1593~1648)明代曹洞宗僧。嘉興府(浙江嘉興)人,俗姓陳。字石雨,世稱石雨明方禪師。年二十二遊雙塔寺,得觸宿緣,遂拜投杭州南高峰之西築宗出家。萬曆四十三年(1615),前往嘉興之石佛寺參謁湛然圓澄,苦修七年方得印證。崇禎四年(1631),初主象田寺,後住紹興天華寺、雲門顯聖寺、杭州寶壽山光孝寺、福州怡山西禪寺、雪峰寺、汀州靈山寺、建寧府(福建建甌)普明寺、考亭靈峰寺、杭州龍門悟空寺、嘉興府東塔廣福寺、杭州臬亭山佛日寺、紹興府蘭萼山寺等諸剎。清順治四年(1647),一日忽語眾等(卍續一四四‧四七三上)「世界勿寧,不如歸去。」順治五年示寂,世壽五十六,法臘三十五。門人遠門淨柱編輯石雨禪師法檀二十卷行世。〔五燈會元續略卷二、續燈正統卷三十九、增訂佛祖道影卷三(虛雲)〕 p3278
(1600~1661)明末曹洞宗僧。南海(廣東)人,俗姓陸。號宗寶,別名空隱。世稱空隱宗寶、宗寶道獨禪師。六歲喪父,隨母近寺而居,聞鄰嫗「發願來生童真出家」、「見性成佛」等語,乃立定出世之志。稍長,得六祖壇經,初不識字,乃禮請大德誦讀,竟能成誦。年十六,禮十方佛後自行執刀剃髮。歸隱龍山,結廬而居,侍母盡孝十餘年。二十九歲,往謁博山無異元來,受具足戒而得法。出住廬山,其後歷主廣州羅浮山、福州長慶、閩之雁湖、南臺山之西禪寺、粵(廣西)之芥菴、海幢等諸剎。清順治十八年七月示寂,世壽六十二,法臘三十三。有長慶宗寶獨禪師語錄六卷行世。〔五燈全書卷六十三、續燈正統卷四十、正源略集卷三〕 p5659
(一)梵名 Gunaprabha。音譯瞿拏鉢剌婆。北印度鉢伐多國人。據大唐西域記卷四秣底補羅國條載,師英傑而弘敏,博物強識。住於中印度秣底補羅國之僧伽藍,初習大乘,未窮其玄奧,因覽毘婆沙論,心生欽羨,乃捨大乘而學小乘,後造論數十部以破大乘;又製俗書數十餘部,斥先進先哲之典論。 師於佛經研究雖久,卻疑情未除。其時,有提婆犀那(天軍)羅漢,常往來於睹史多天(兜率天),師亦願見彌勒(慈氏)請益決疑,遂與羅漢同至天宮謁彌勒,然僅行長揖而不禮拜。羅漢言(大五一‧八九一下):「慈氏菩薩次紹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業,如何不屈?」德光對曰:「尊者此言誠為指誨,然我具戒苾芻、出家弟子;慈氏菩薩受天福樂非出家之侶,而欲作禮,恐非所宜。」因此往來三返,不得請疑。後師欲重求覲禮,然因我慢心終不可得,後入山林修發通定,又因我慢未除,不得證道果。
據多羅那他(梵 Tāranātha)印度佛教史載,師生於秣菟羅國之婆羅門家,出家受具足戒後投世親門下學大小乘,住於阿古拉普利寺(梵 Agra-puri),持戒清淨,與護法論師等同為十大論師之一,與安慧、陳那為同時期之人。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西方學法條謂,德光弘傳律藏。又西藏藏經中所存師之著作,署名 Gshi thams-cad yod-par smra-bahi hdul-ba hdsin-pa chen-po bram-ze slob-dpon btsun-pa yon-tan hod(聖根本說一切有部大持律婆羅門阿闍梨尊者德光),與多羅那他所傳相合。另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二載,玄奘於秣底補羅國(633)從師之弟子蜜多斯那學辯真論、隨發智論等,時蜜多斯那九十歲,依此推知師之出世年代應於六世紀時。據傳著有辯真論等百餘部,然未被漢譯,僅於西藏藏經中存有師之作品七部。〔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三、翻譯名義集卷二、T. Watters: On Yuang Chwang, vol. I〕
(二)(1121~1203)南宋臨濟宗大慧派僧。臨江(江西)新喻人,俗姓彭。自號東庵。為南嶽門下第十六世。二十一歲依同郡東山光化寺之足庵吉落髮、受具足戒,後師徒相攜入閩,住福州西禪寺。未久參謁大慧宗杲於阿育王寺,稟教契悟後,為函丈之侍者數年。乾道三年(1167)住同郡天寧寺,時衲子雲集。孝宗欽仰其高風,淳熙三年(1176),敕住杭州靈隱寺,屢召入宮中稱對揚旨,留宿中觀堂。帝特賜號「佛照禪師」。後奏進宗門直指一篇。嘉泰三年示寂,世壽八十三,戒臘七十。敕諡「普慧宗覺大禪師」。著有佛照禪師奏對錄一卷、佛照光和尚語要一卷。門人有浙翁如琰、北磵居簡等。〔古尊宿語錄卷四十八、宗門統要續集卷二十二、五燈會元卷二十、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一〕 p6009
日本臨濟宗僧。姓源,字雪村,號幻空。越後(新潟縣)人。幼慕佛門,師事建長寺一山一寧。其後參禪於京都建仁寺。德治二年(1307)入元,參虛谷希陵、晦機元熙、古林清茂等人。後隨侍道場山叔平隆,成為經藏主。曾被疑為間諜而繫於霅川,臨刑時,因誦無學祖元之「臨劍頌」而倖免於難。天曆元年(1328)文宗即位,令師於京兆翠微寺開法,賜號「寶覺真空禪師」。
元德元年(1329),隨明極楚俊、竺仙梵僊返日本。其後,歷住信濃慈雲寺、嵯峨西禪寺、建仁寺、南禪寺,並任信濃德雲寺、播磨法雲寺、寶林寺開山。康永二年(1343),受足利尊氏之請,入住京都萬壽寺。貞和元年(1345)二月應詔住建仁寺,舉揚禪風。生性好畫,晚年學宋、元之名家牧谿、顏輝等之畫風,而另創一格。又為五山文學僧眾之一,善長古詩。著有《岷峨集》四卷、《寶覺真空禪師語錄》。弟子有雲溪支山、太清宗渭。
〔參考資料〕 《敕諡寶覺真空禪師前住大唐京兆翠微寺後住日本城東山建仁禪寺雪村大和尚行道記》;《日本名僧傳》;《本朝高僧傳》卷二十七;《續本朝畫史》〈雪村友梅〉;《五山文學小史》。
湖南衡山人。俗姓許。法名常踐,號曉鐘,別號八不頭陀。年十九,依衡陽智勝寺真際出家。翌年,受具足戒於耒陽報恩寺碧崖,自此專意參禪,並於峽山二端寺掩關三年,復從默庵學教,遍覽大藏,道譽日隆。其後,講經於衡山西禪寺、浙江天童寺及七塔寺,南京毗廬寺與衡陽南雲寺等剎,並先後住持衡陽羅漢寺、西禪寺、雁峰寺、塔元寺,衡山上封寺、清涼寺,永興西竺寺及湘潭海會寺、南嶽祝聖寺等。
光緒三十二年(1906),南遊星、馬、緬、印等地,翌年返國,後主北京法源寺。民國成立,寄禪創設「中華佛教總會」於上海,設機關部於法源寺,師兼任機關部部長;任期中,設法師養成所於法源寺,以教育僧徒。其後常赴國外弘化。民國二十一年(1932)春,遊檳榔嶼、怡保、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地,是年寂於怡保三寶洞,世壽六十六,僧臘四十七。
〔參考資料〕 東初《中國佛教近代史》第二十五章。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