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行酒令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ㄒㄧㄥˊ ㄐㄧㄡˇ ㄌㄧㄥˋ
古代宴會中,進行酒令助興的遊戲。通常輪流說詩詞或做動作,違反規定者,罰其飲酒。《紅樓夢.第四二回》:「你還裝憨兒。昨兒行酒令兒,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國語辭典(教育部)]
罰爵

ㄈㄚˊ ㄐㄩㄝˊ
宴飲行酒令時,敗者被罰飲酒。《新唐書.卷一七七.崔咸傳》:「丞相乃許所由官囁嚅耳語,願上罰爵,度笑受而飲。」


打令

ㄉㄚˇ ㄌㄧㄥˋ
行酒令。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一九.閒人》:「更專以參隨服役資生,舊有百業皆通者,如紐元子,學像生叫聲,教蟲蟻,動音樂,雜手藝,唱詞白話,打令商謎,弄水使拳,及善能取覆供過,傳言送語。」元.張可久〈上小樓.東風酒家〉曲:「東風酒家,西施堪畫,打令續麻,?竹分茶。」也作「行令」。


令官

ㄌㄧㄥˋ ㄍㄨㄢ
古代在宴會中,負責執行酒令的裁判。《紅樓夢.第二八回》:「說著,便要篩酒。寶玉笑道:『押韻就好。』薛蟠道:『令官都准了,你們鬧什麼!』」


交錯觥籌

ㄐㄧㄠ ㄘㄨㄛˋ ㄍㄨㄥ ㄔㄡˊ
觥,古代的大酒杯。籌,行酒令的器具。交錯觥籌指酒器和酒籌交相錯雜。比喻暢飲。宋.林正大〈賀新涼.環滁皆山也〉詞:「交錯觥籌酣宴處,肴蔌雜然陳也。」也作「觥籌交舉」、「觥籌交錯」。


下家

ㄒㄧㄚˋ ㄐㄧㄚ
遊戲、賭博或行酒令時,下一個輪到的人。也稱為「下手」。


下手

ㄒㄧㄚˋ ㄕㄡˇ, 1.動手做。唐.曹唐〈小遊仙〉詩九八首之五一:「玉皇欲著紅龍?,親喚金妃下手裁。」《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時,不消賢弟下手。」

2.下方或後面的位置。《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見一所林子裡走出兩個人來,上手的是陳乾娘,下手的是王婆。」《紅樓夢.第四七回》:「一時,鴛鴦來了,便坐在賈母下手。」也作「下首」。

3.知識淺陋或技能低劣的人。清.惲敬〈與李愛堂書〉:「今敬表春麓先生,自謂舉一羽 而知鳳,睹一毛而知麟,世間下手,存買菜之見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

4.遊戲、賭博或行酒令時,下一個輪到的人。也稱為「下家」。


行令

ㄒㄧㄥˊ ㄌㄧㄥˋ, 1.發布命令。《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之從政者新,未能行令。」《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君行令,臣行意。」

2.行酒令。《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是夜賓主兩個,與同王賽兒行令作樂飲酒。」《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賓主七八個人,猜拳行令,大盤大碗,喫了個盡興。」亦 作「打令」。


昨兒

ㄗㄨㄛˊㄦ
昨日。《紅樓夢.第四二回》:「昨兒行酒令兒,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也稱為「昨天」。


無聲戲

ㄨˊ ㄕㄥ ㄒㄧˋ, 1.一種遊戲。《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鄭厚藝圃折中》:「童齔時,與同隊行笑令,曰無聲樂。十數輩環立相視,笙簫鼓板,各司其一,手之所指,口之所擬,儼如其狀,瞠目禁聲,先笑者罰。」

2.酒令中划啞拳。《通俗常言疏證.戲玩.無聲戲》引《通俗編》:「時俗每以此為酒令,今之行酒令者,或以豁啞拳為無聲戲。」

3.書名。清李漁著。為短篇小說集。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