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包含此關鍵字的其餘詞彙

薩迦耶見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Sat-kāyadarśana,又曰薩迦耶達利瑟致。譯曰有身見。五見中之身見也。執著五蘊假和合之體,思為有真實之我,起我我所之見也。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迦音薑佉反耶音以遮反梵語也此譯為身見迦耶名身薩曰移轉不實義也此外道於身起不實之見見不正故名薩迦耶見也


[佛光大辭典]

梵語 satkāya-drsti 。音譯為薩迦耶達利瑟致。薩迦耶,梵語 satkāya,又作薩迦邪、颯迦耶。迦耶,梵語 kāya,聚集之義,意譯作身。薩是有之義,又含虛偽、移轉之義。見為梵語 drsti(達利瑟致)之意譯。故薩迦耶見總譯作有身見,或譯作虛偽身見、移轉身見。為五見之一,亦為十隨眠之一。即於五蘊和合之體,執著我及我所等妄見。

關於此見之名義,因諸部派對薩迦耶之「薩」字見解不同,故有諸多異說,茲略述如下:(一)有身見,為說一切有部所立。此部以「薩」為有之義,謂身為五蘊之集合,此五蘊之法體為實有,故稱有身;而緣此實有之身,執著我、我所等之妄見,稱為有身見。(二)虛偽身見,又作壞身見、偽身見,為經量部所立。此部以「薩」為壞、無常之義,謂身為五蘊之假合,生滅無常,無有實體,故稱壞身、虛偽身;而緣此虛偽之身,生起我、我所等之執著妄見,稱為虛偽身見、壞身見。(三)移轉身見,為大乘唯識宗所立。此宗以「薩」為移轉之義,亦即有無不定,或非有似有之義;以「身」為因緣和合依他起性,故謂身為非有非無,稱為移轉身;而於此移轉身上,推度我、我所等之妄見,稱為移轉身見。

此外,若就薩迦耶見分別緣於五蘊而論,則可以下列二十句以表之,即:先以色蘊而言,可分為四句,第一句為「色即是我,如主」;第二句為「我有色,如瓔珞」;第三句為「色即是我所,如僮僕」;第四句為「我在色中,如器」。準此而言,受、想、行、識四蘊亦各有如上之四句,總成二十句。在翻譯名義大集(梵 Mahāvyutpatti)中,載有此二十句薩迦耶見之梵名。另據大毘婆沙論卷八載,薩迦耶見若分別緣於二見(我、我所)、三界、五蘊、九地、十二處、十八界等,則可有一句乃至九三六句之薩迦耶見;然若以相續、世、剎那等之法相以分別之,則有無量之薩迦耶見。〔大毘婆沙論卷四十六、卷四十九、順正理論卷四十七、俱舍論卷十九、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八、卷八十七、大乘五蘊論、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卷九末、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述記卷三、俱舍論光記卷十九、玄應音義卷二十三〕(參閱「五見」1099、「隨眠」6351) p6600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薩迦耶見(梵satkāya-dṛṣṭi)

佛法所破斥的一種妄見,亦即認為在五蘊假和合之生命現象之中,內含一常恒不變的生命主體。為五見之一、十隨眠之一。又作薩迦耶達利瑟致、薩迦邪見、颯迦耶見。意譯︰有身見、身見、虛偽身見、移轉身見。《瑜伽師地論》卷八云(大正 30‧313b)︰「薩迦耶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等隨觀執五種取蘊,若分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一云(大正31‧664c)︰「何等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及我所,諸忍欲覺觀見為體,一切見趣所依為業。」又,《法蘊足論》卷九云(大正26‧497a)︰「云何有身見﹖謂於五取蘊,起我、我所想,由此生忍樂惠觀見,名有身見。」

梵語迦耶(kāya)意譯「身」,乃「聚集」之義;達利瑟致(dṛṣṭi)即「見」,至於「薩」之語意,諸家頗有異說,故薩迦耶見有多種譯名,略如下述︰

(1)說一切有部以「薩」為「有」,故譯此見為「有身見」。謂身雖是五蘊之集合,然五蘊之法體為實有,緣此實有之法體而執著我、我所等的妄見,故稱有身見。

(2)經量部以「薩」為虛偽、無常、壞,故譯此見為虛偽身見、壞身見、偽身見。謂身是五蘊之假和合,生滅無常,無有實體。若緣此虛偽之身而生我、我所等執見,即稱虛偽身見、壞身見。

(3)大乘唯識宗以「薩」為「移轉」,即「有無不定、似有非有」之義,故譯此見為「移轉身見」。謂身是因緣和合之依他起法,因此,非有非無之身乃稱之為移轉身;而於此移轉身上推度我、我所之妄見,即稱為「移轉身見」。

◎附︰印順《性空學探源》第二章第二節(摘錄)

眾生在相續不斷的因果系中,執有一個自在的我;這我,向內執為自體,安立為自在者,就是我。對外,有自在者,必有所自在支配控制的,就是我所。我我所的煩惱根本是薩迦耶見;有薩迦耶見,必然就有內包的我與外延的我所兩方面的計執。所以佛說︰薩迦耶見是生死的根本。

薩迦耶見使眾生下意識或本能的,自覺到自生命相續中有一常恆不變的自在者,這是我見。它不用分別推理來成立,就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無意間存在著,總覺得好像應該有這麼一個自在者。有了我見,向外發展,就自然生起了我所見。這種我我所見,是自我見(薩迦耶見)的兩面。

〔參考資料〕 《說無垢稱經》卷四;《根本說一切有部目得迦》卷七;《大毗婆沙論》卷四十六;《順正理論》卷四十七;《俱舍論》卷十九;《成唯識論述記》卷六(末)。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八卷二頁雲;薩迦耶見者:謂由親近不善丈夫,聞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運失念故;等隨觀執五種取蘊,若分別不分別染污慧為體。

二解 瑜伽五十八卷二頁云:薩迦耶見者:於五取蘊,心執增益,見我我所;名薩迦耶見。此復二種。一者、俱生,二者、分別起。俱生者:一切愚夫異生、乃至禽獸,并皆現行。分別起者:諸外道等、計度而起。

三解 顯揚一卷六頁云: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計我我所,染污慧為體。或是俱生,或分別起。能障無我無顛倒解為業。如前乃至增長薩迦耶見為業。如經說:如是知見,永斷三結。謂身見,戒禁取,疑。

四解 集論一卷七頁云:何等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及我所,諸忍欲覺觀見為體;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五解 五蘊論四頁云: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觀為我,或為我所;染污慧為性。

六解 成唯識論六卷九頁云: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此見差別,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別起攝。

七解 廣五蘊論八頁云:云何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隨執為我,或為我所;染慧為性。薩謂敗壞義。迦耶、謂和合積聚義。即於此中,見一見常,異蘊有我,蘊為我所等。何故復如是說?謂薩者、破常想;迦耶、破一想。無常積集,是中無我及我所故。染慧者:謂煩惱俱。一切見品所依為業。

八解 俱舍論十九卷六頁云:論曰:執我及我所是薩迦耶見。壞故名薩。聚謂迦耶。即是無常和合蘊義。迦耶即薩,名薩迦耶。此薩迦耶,即五取蘊。為遮常一想,故立此名。要此想為先,方執我故。毘婆沙者,作如是釋:有故名薩。身義如前。勿無所緣,計我我所,故說此見,緣於有身。緣薩迦耶而起此見故,標此見名薩迦耶。諸見但緣有漏法者,皆應標以薩迦耶名;然佛但於我我所執,摽此名者;令知此見緣薩迦耶,非我我所。以我我所、畢竟無故。如契經說:苾芻當知,世間沙門婆羅門等,諸有執我等隨觀見,一切唯於五取蘊起。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華譯為我見,即執著五蘊假合而有的身體為實我之見,亦即五見中之身見。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