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華嚴孔目章發悟記

[佛光大辭典]

凡二十三卷。日僧凝然撰。本書係注解唐代華嚴宗二祖智儼所撰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卷一之十八章。依其序,知為弘安九年(1286)七月於東大寺戒壇院起筆,翌年七月完成。收於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七、第一二二兩卷。〔律苑僧寶傳卷十四、諸宗章疏錄卷二〕 p5242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阿摩羅識

梵語 amala-vijñāna。即第九識。又作阿末羅識、菴摩羅識、唵摩羅識、庵摩羅識。意譯無垢識、清淨識、如來識。此識為真諦系之攝論宗所立。人心之本來面目乃遠離迷惑而本自清淨,故攝論宗認為轉阿賴耶識之迷而回歸覺悟之清淨階位,即阿摩羅識。

據三無性論卷上載,唯阿摩羅識無顛倒、變異,故謂之如如。轉識論則謂,實性即阿摩羅識。又據十八空論載,阿摩羅識乃自性清淨心,然為客塵所染,而謂之不淨。據金剛三昧經載,眾生一切之情識皆轉入庵摩羅。至於阿摩羅識之體性,據圓測之解深密經疏卷三及四分律疏飾宗義記卷三本等所說,真諦三藏以真如與真如智為阿摩羅識之體性。然唐代福成寺之道基於攝論章(華嚴孔目章發悟記卷十五之引文)駁斥真諦之主張,謂阿摩羅識僅以如如之理法為體性。

在唯識學中,六識之外尚有末那識及阿賴耶識,並稱八識;攝論宗又在八識之外另立第九識阿摩羅識,地論宗、天台宗亦有採此說者。而玄奘系統則認為第八識即已包括清淨之一面,故不另立第九識。又宋譯楞伽經卷一所說之真識,即第九識。〔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入楞伽經卷二、大乘玄論卷五、梁譯攝大乘論卷中、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法華經玄義卷五下〕(參閱「九識義」160) p3671


華嚴孔目章

凡四卷。華嚴宗二祖智儼(602~668)六十二歲以後所作。又稱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華嚴經孔目章、孔目章。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五冊。本書將六十華嚴分成一四四章,解釋六十華嚴難解之處。書中不僅闡明華嚴經之優勝,並肯定華嚴經於一切經中之地位。本書後來成為搜玄記、華嚴一乘十玄門及法藏(643~712,智儼弟子)所撰探玄記等三書之基礎。其特色為融合三乘與一乘及同別二教之教判,而成為華嚴宗極重要之思想。本論中較重要者為卷一之教分齊義、一乘三乘義章、因果章、唯識章、入佛境界章,卷二之發菩提心章、真如章、一乘法海章,卷三之十地章、轉依章、緣起章,卷四之往生義、性起章、迴心章、融合一乘義等。其注解較著名者有華嚴孔目章抄(尊玄)、華嚴孔目章發悟記(日僧凝然)等。〔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一、華嚴宗經論章疏目錄、諸宗章疏錄卷一、佛典疏鈔目錄卷上〕 p524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五體投地

印度禮法之一,為佛教最鄭重的禮拜法。即兩膝、兩肘及頭頂著地的致敬法。又稱五輪投地、五輪著地、舉身投地頂禮、接足禮。《毗婆尸佛經》卷下云(大正1‧158b)︰「時彼天王遙見世尊,五體投地,禮世尊足而作是言。」又《梵摩渝經》云(大正1‧884c)︰「即興整服五體投地,三頓首曰︰歸佛、歸法、歸命聖眾。」皆是其例。

在印度,五體投地為最敬禮,相當於《大智度論》卷百所舉三種禮中第三的上禮。《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舉九種致敬法中,也有五體投地及五輪俱屈之名。其作法是先並足、正身合掌、俯首、以手褰衣,先右膝著地,再下左膝,接著二肘著地,舒二掌過額,承空作接佛足之念,再以頭著地,良久方成一拜。而將中指、拇指相拄,或以掌承面,或掩地,皆非本儀。《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云(大正14‧699a)︰
「願我右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得正覺道。願我左膝著地之時,令諸眾生於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正覺道中。願我右手著地之時,猶如世尊坐金剛座,右手指地,震動現瑞,證大菩提。今我亦爾,共諸眾生同證覺道。願我左手著地之時,令諸外道難調伏者,以四攝法而攝取之,令入正法。願我首頂著地之時,令諸眾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

此即五體投地作法之次第及意義。晚近,在中亞一帶發現了不少與此相關的圖畫。

〔參考資料〕 《釋門歸敬儀》卷下;《釋門歸敬儀通真記》卷下;《四分律行事鈔》卷下三;《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三之一;《法苑珠林》卷二十;《慧琳音義》卷四十四;《翻譯名義集》卷四;《釋氏要覽》卷中;《華嚴孔目章發悟記》卷十。


華嚴孔目章

四卷。唐‧智儼(602~668)撰。又稱《華嚴經內章門等雜孔目章》、《華嚴經孔目章》、《孔目章》。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依舊譯《華嚴經》而設一四四章門,說明小乘、一乘、三乘之差別,確立同別二教判,以明無盡一乘義。

本書是智儼晚年的作品,文中除引用新譯《華嚴經》之外,更引用數十部經論,如《法華經》、《起信論》等書。與《搜玄記》、《華嚴一乘十玄門》等,同為法藏《探玄記》之基礎。

本書所揭示的三乘一乘融合及同別教判,是華嚴宗極重要的思想。文中較重要者為卷一之教分齊義、一乘三乘義章、因果章、唯識章、入佛境界章,卷二之發菩提心章、真如章、一乘法海章,卷三之十地章、轉依章、緣起章,卷四之往生義、性起章、迴心章、融合一乘義等。

註疏有《華嚴孔目章抄》(尊玄)、《華嚴孔目章發悟記》(凝然)、《融會章明宗記》(師會)、《唯識章辨義》(經歷)、《十地章略箋》(賢道)。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