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觀自在菩薩一百八名經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經名)一卷,趙宋天息災譯。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補陀洛山
佛典所載之觀世音菩薩住處。又作補怛落迦山、布呾洛迦山、寶陀羅山、逋多羅山。意譯白華山、小白華山、小花樹山、小樹蔓莊嚴山,或稱海島、光明。相傳此山位於印度南方海上。據新譯《華嚴經》卷六十八所載,此山中多聖賢,充滿寶石,極清淨,且有泉流池沼,華果樹林皆遍滿,善財童子遊行南方時,嘗入此山謁見觀自在菩薩。
關於「補陀洛」之音義,《華嚴經探玄記》卷十九謂舊譯名光明山者,彼山樹華常有光明,表大悲光明普門示現;此山在南印度南邊,天竺本名逋多羅山,此無正翻,以義譯之名小樹蔓莊嚴山。《慧苑音義》卷下記載,山名「補怛洛迦」,此翻為小花樹山,謂此山中多小白花樹,其花甚香,香氣遠及。又,《陀羅尼經》卷二之夾註中,謂補陀落迦山此云海島。
有關此山之所在,有多種說法,如新譯《華嚴經》謂在南方海上;《大唐西域記》卷十〈秣羅矩吒國〉條則載,此山位於南印度秣羅矩吒國秣剌耶山(Malaya)之東,中有觀自在菩薩往來之石天宮。此外,瓊斯頓(R. F.Johnston)依《西域記》,認為此山即南印度柯摩林(Comorin)附近秣剌耶山東方的巖谷欹傾丘;其他學者亦多作推測,然迄無定論。
在佛教界,補陀洛山被視為觀音菩薩居住之聖地,古來即甚受崇信,《多羅那他佛教史》第二十三章記載,陳那之時,有一優婆塞寂鎧(Śantivarman)來詣此山;第二十四章又載,戒日王之時,月官(Candragomin)曾登此山,並建立救度佛母之堂祠及觀音堂各百座,後遂示寂於山中;第三十章載,覺密(Bud-dhaguhya)曾登此山,向觀音石像祈誓而得靈驗。又,《陀羅尼集經》卷二所載之《阿彌陀佛大思惟經》、《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聖觀自在菩薩一百八名經》、《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經》、《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等,皆係佛於補陀洛山觀自在菩薩之宮殿中所宣說者。另外,《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十五〈出世解脫壇像品〉,曾敘述補陀洛山變相彩畫之法。
其後,隨著觀音信仰盛行,中國、日本等將安置觀音之靈山,或與觀音有關係之殿宇,亦常以「補陀洛」或其異譯命名。如浙江省舟山群島上奉祀觀音的島嶼稱為普陀山,承德有補陀洛寺。西藏以達賴喇嘛為觀音之化身,其住處拉薩西北的宮殿稱為補陀洛(布達拉)。朝鮮江原道襄陽五峰山海邊窟中安奉觀音,稱之為洛山。日本方面,紀州那智山曾被比擬為擬於補陀洛山之東門,山麓濱宮的寺院稱為補陀洛寺;下野日光山原亦稱為補陀洛山,凡此,皆係自「補陀落山」一詞所衍化而來。
〔參考資料〕 《觀世音菩薩往生淨土本緣經》;《華嚴經疏》卷五十七;《慧琳音義》卷四十;《朝鮮金石總覽》卷下;《元亨釋書》卷二十三;A. Cunnin-gham《The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