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空無有果

[法相辭典(朱芾煌)]

大毗婆沙論十六卷六頁云:空者:顯彼無聖道胎。如女身中,不任懷孕,空無子故,說名石女。彼亦如是。雖聞佛教;不能攝受聖道胎故;佛於彼身,無士用果,虛棄功用,故名為空。無有果者,無有等流、及解脫果。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修行無果及修行有果

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三頁云:由三因緣,正修行者、精勤發趣,空無有果。何等為三?一、由諸根未積集故,二、由教授不隨順故,三、由等持力微劣故。若有諸根、猶未積集;雖復獲得隨順教授,強盛等持,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雖已積集,其等持力、亦復強盛;而不獲得隨順教授;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雖已積集,亦復獲得隨順教授;而等持力、若不強盛;精勤發趣,空無有果。若有諸根、已得積集,教授隨順,等持強盛;精勤發趣,決定有果。如是名為由三因緣,空無有果;由三因緣,決定有果。


清淨施有十相

瑜伽三十九卷十八頁云:云何清淨施?當知此施,有十種相。一、不留滯施,二、不執取施,三、不積聚施,四、不高舉施,五、無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不向背施,九、不望報恩施,十、不希異熟施。云何不留滯施?謂諸菩薩、見來求者、正現在前,速疾惠施;不作留滯。非來求者、疾望得財,如諸菩薩速希惠施。云何不執取施?謂諸菩薩、不以妄見執取於施。或執此施、空無有果。或執殺害而行惠施、以為正法。或執唯施、極淨圓滿,是世出世究竟清淨。云何不積聚施?謂諸菩薩、不於長時漸漸積集、聚多財物、然後頓施。何以故?非諸菩薩、現有施物,見來求者、正現在前,堪能不施。不見不施,是稱正理。云何積財而不速施。又諸菩薩、不見積財後方頓施,是能生長多福之門。又正觀見、若別若總,求者相似,漸施頓施、財物平等,何緣而執福有差別。又諸菩薩、見積聚施、其施有罪。見隨得施、其施無罪。何以故?若積聚已,然後頓施;是則先時有來求者、其數或百,而不施與。令生嫌恨,不忍不信。後有一類、或不希求,畜積珍財、強而頓施。是故菩薩不積聚施。云何不高舉施?謂諸菩薩、於來求者,謙下心施。亦不與他競勝而施。亦不施已而生憍慢。謂我能施,我是施主;餘則不爾。云何無所依施?謂諸菩薩、不依稱譽聲頌而施。體達世間稱譽聲頌、虛妄分別文字所起;唯是虛音,繫屬妄嚮。譬如世間[禾*肙][麥*弋]葉聚。云何不退弱施?謂諸菩薩、施先,意悅;施時,心淨;施已,無悔。聞諸菩薩廣大第一最勝施時,不自輕蔑恐怖退弱。云何不下劣施?謂諸菩薩、於諸施物,勤數簡擇最勝最妙飲食車乘衣服等物,持用佈施。云何不向背施?謂諸菩薩、其心平等;不隨朋黨。於怨親中,悲心等施。云何不望報恩施?謂諸菩薩、悲心愍心而行惠施。終不於他、希望反報。但觀求樂愛火所燒無有勢力性苦眾生,深心悲愍,而行惠施。云何不希異熟施?謂諸菩薩、修行惠施,終不希望當來所得財寶圓滿、自身圓滿、施果異熟。觀一切行,性是虛偽。觀大菩提最勝功德。由此十相,菩薩所行佈施清淨,最極清淨。


癡人

大毗婆沙論十六卷三頁雲;如佛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此有何義?答:是訶責語。謂佛世尊、訶責弟子,稱言癡人。如今親教及軌範師、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諸過失;便訶責言;汝為愚癡,不明不善。世尊亦爾。訶諸弟子,稱言癡人。如彼卷三頁至七頁廣說。

二解 發智論一卷十頁云:如佛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此有何義?答:是訶責語。謂佛世尊、訶責弟子,稱言癡人。如今親教及軌範師、若有近住依止弟子、起諸過失;便訶責言;汝為愚癡,不明不善。世尊亦爾。訶諸弟子,稱言癡人。何故世尊訶諸弟子,稱言癡人?答:彼於世尊教誡教授,不隨義行;不隨順;不相續。復次彼於聖教,作愚癡事,空無有果,無出無味,無有勝利,違越佛教;於諸學處,不能受學。故佛訶彼,稱言癡人。


變化身非即自性身

攝論三卷二十二頁云:何因變化身非即自性身?由八因故。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得不退定。於睹使多及人中生,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書算數印工巧論中、及於受用欲塵行中,不能正知;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知惡說善說法教;往外道所,不應道理。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已能善知三乘正道;修邪苦行,不應道理。又諸菩薩、捨百拘胝諸贍部洲,但於一處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不應道理。若離示現成等正覺,唯以化身於所餘處施作佛事;即應但於睹史多天成等正覺。何不施設遍於一切贍部洲中、同時佛出。既不施設;無教無理。雖有多化;而不違彼無二如來出現世言。由一四洲、攝世界故。如二輪王,不同出世。此中有頌。佛微細化身、多處胎平等。為顯一切種,成等覺而轉。為欲利樂一切有情,發願修行,證大菩提;畢竟涅槃、不應道理。願行無果,成過失故。世親釋十卷十九頁云:今當顯示佛變化身即自性身、不應正理。由八因故。此中最初不應理者:謂諸菩薩、從久遠來,已無量劫得不退定;尚不應生睹史多天;況於人中。然此世間現受生者:是變化身。非自性身。又諸菩薩、從久遠來,常憶宿住;於書算等,不能正知;不應道理。但為調伏諸有情故;化為此事。又諸菩薩、三無數劫、勤修福慧,不能正知惡說善說邪苦行事;於最後身證菩提時,何能頓悟。由此道理,是變化身,非自性身。又諸菩薩、捨百拘胝諸贍部洲,但於一處成等正覺轉正法輪;不應道理。若變化身、遍一切處,同時現化;應正道理。故變化身、非自性身。若諸異部作如是執:佛唯一處真證等覺,餘方現化、施作佛事。若爾;何故不許但住睹史多天真證等覺,遍於一切四大洲渚,示現化身,施作佛事。又於一切四大洲中,不現等覺,無教無理;故不應說此佛土中有四洲渚不現成佛。若有說言:縱有是事,便違契經;故經中說無二如來俱時出現。應知此經同轉輪王。如說輪王無二并出,依一四洲,非一佛土。無二如來俱時出現,當知亦爾。此中意說一四大洲名一世界。今復以頌顯示諸佛化現等覺。佛微細化身等者:此中義說:若於爾時,佛現安住睹史多天,示從彼,沒入母胎等;即於彼時,化作尊者舍利子等,無量眷屬,亦現入胎出生等事。安立如是變化眷屬,當知為顯一切種覺殊勝佛事。今當顯示如來畢竟入般涅槃,不應道理。謂為化度一切有情,先發大願及修大行;常自誓言:我當利樂一切有情,勤修正行。若始成佛已,便般涅槃;即所修願行、空無有果。由此非理,是變化身,非自性身。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