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看話禪

[佛光大辭典]

與「默照禪」相對稱。為臨濟宗大慧宗杲之宗風。看,見之意;話,公案之意。即專就一則古人之話頭,歷久真實參究終於獲得開悟,此種禪風稱為看話禪。此禪風先慧後定,與默照禪之先定後慧大異其趣。看話禪之起源可追溯至唐代趙州從諗之「狗子無佛性」為始,而於唐末五代,拈提古則公案以摧破知覺情識之風極為興盛。至宋代大慧宗杲則極力主張專門參看一則話頭,後之臨濟宗皆奉為圭臬。爾後其風益盛,如明代中峰明本特為揭櫫麻三斤、柏子樹、須彌山、平常心是道、雲門顧、趙州無等古公案,頗影響一代之禪風。明、清以至於今,此禪風猶未絕。此外,宋代以後,禪淨合習之思潮甚盛,以「阿彌陀佛」四字為公案之風極盛一時,此亦為看話禪之一種。〔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一之下、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二〕 p3898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看話禪

又作看話頭、話頭禪。係臨濟宗僧大慧宗杲(1089~1163)所提倡的宗風,即以參看話頭(古則、公案)為門徑的參禪方法。此禪風先慧後定,與默照禪先定後慧大異其趣。又,由於其中設有參禪機關,故又名機關禪。此外,由於是依次參究其他公案,故俗稱為梯子禪。

五代以來,禪宗祖師的語錄越積越多,標榜「不立文字」的禪宗,已經文字山積,而禪門中更興起註解闡釋古人禪語的風氣,真實參禪者漸少,背離了禪宗原來的宗旨,大慧宗杲有鑒於此,乃力倡看話禪,以圖振興宗風,並謂看話頭時,須是行也提撕,坐也提撕,喜怒哀樂時,應用酬酢時,總是提撕時節。提撕來、提撕去,沒滋味,心頭恰如一團熱鐵相似,那時便是好處不得放捨。忽然「心華發明,照十方剎」,便能「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又,在大慧宗杲之前,唐代僧黃檗希運(﹖~885)即教人看趙州從諗的「無」字公案。北宋‧法演亦用此法教人參禪。而經宗杲大力提倡後,看話頭漸漸成為臨濟宗參禪的通用方式,影響至為深遠。此外,宋代以後,禪淨雙修思想興起,以「阿彌陀佛」四字為公案之風亦盛極一時,此亦為看話禪之一種。《西方直指》卷上云(卍續108‧625上)︰「直將阿彌陀佛四字做個話題,二六時中,自晨朝十念之頃直下提撕。」

◎附一︰呂澂《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九講(摘錄)
在宋代,除了文字禪以外,由宗杲開始還把對公案的運用轉到另外的一途。原來一般是把公案看作正面文章來理解的,但宗杲認為,直接從公案上並不能看到祖師的真面貌,應該提出公案中某些語句作為「話頭」(即題目)作參究。其目的在於作「杜塞思量分別之用」、「掃蕩知解,參究無意味語」。例如,臨濟趙州一家,曾有人問他︰「狗子有無佛性﹖」趙州答曰︰「無。」這是趙州公案。現在不管這一公案是否與當前有關,也不是完全參究這一公案的內容,而是把這一「無」字取出來,始終作為參究之用。這種作法可說是對文字禪的矯枉過正,從而使之傾向於非理性主義方面,認為不是從文字中來求得理解,而會自發地產生一種聰明。因此,他們常說︰「有解可參之言乃是死句,無解之語去參才是活句。」這就叫做「看話頭」,或曰「看話禪」。

◎附二︰聖嚴《禪門解行》〈公案禪與默照禪〉(摘錄)

看話禪
此即是公案禪的另一個名稱,又叫做「看話頭」。起源於臨濟宗下的大慧宗杲(1089~1163)。宗杲先學曹洞,後學臨濟。結果,他對於曹洞宗的「默照禪」,極為不滿,而評為「默照邪禪」。所謂看話,是從一個個的公案,來勘驗修道者的見地程度,公案中的前人對話,均有不同的修證層次,從公案的表面看,和說明公案的內容,是多餘的,要看公案中主題的內涵是什麼,才是看話工夫的目的。所以,在未得親自悟透之前,公案僅是一種工具,悟透之後,才能發現其活活潑潑的精神所在。親自悟透禪宗祖師們的過去發生過的開悟的案例,用知識的推理或想像,不能達成目的,必定要對公案中的話題,起大疑情,只發問而不能自行以推理方式來求答案。

根據大慧宗杲的自述,關於看話禪的功用是︰「但將妄想顛倒底心、思量分別底心、好生惡死底心、知見解會底心、欣靜厭鬧底心,一時按下,就只按下處,看箇話頭。有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此一無字,乃是摧破許多惡知惡覺底器杖。」

宗杲於抨擊「默照邪禪」的同時,提倡了「狗子」、「佛性」等看話頭的用功方法,以看話頭來摧破思慮情識,使得修行者在突然間,達到大悟徹底、平等一如、不即不離的自在境界。到了中峰明本(1263~1323),經常所提的話題是︰麻三斤、柏樹子、須彌山、平常心是道、雲門顧、趙州無等。據《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一之下云︰「或謂傳燈錄,一千七百單一人,皆是知歸外言,解迎刃,初不聞說做看話頭工夫(中略)。謂做看話頭工夫者,固不是契直指單傳之旨,然曾賺人不落草,最是立腳穩當,悟處親切也。縱不悟此心,但信心不退轉,一生兩生,亦更不得不開悟。」

因此,更有人主張︰「抱定一句話頭,堅挺不移,若不即得開悟,臨命終時,不墮惡道,天上人間,任意寄居。」

可知,看話頭、參公案,乃是禪宗的利器,在中國南宋以後的禪宗諸祖,大抵多用此法,所謂「參禪」二字,即從看話頭、參公案的方法而來。

〔參考資料〕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八;《天目中峰和尚廣錄》卷一(下);《憨山老人夢遊集》卷二;《禪宗思想與歷史》(《現代佛教學術叢刊》{52})。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ㄎㄢˋ ㄏㄨㄚˋ ㄔㄢˊ
一種禪宗修行方法。禪師以公案中某些非邏輯、不可解之語,令弟子參究,以杜塞思量分別,迫使智慧自發,得見自己的心性。也稱為「看話頭」、「參話頭」。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