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包含此關鍵字的其餘詞彙

白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ㄅㄞˊ ㄐㄧㄡˇ, 1.釀造時間短而色濁的酒。《新唐書.卷二○一.文藝傳上.杜審言傳》:「令嘗饋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儒林外史.第三回》:「當下眾鄰居有拿雞蛋來的,有拿白酒來的,也有背了斗米來的,也有捉兩隻雞來的。」

2.美酒的代稱。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3.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稱為「白干」、「白乾」、「燒刀子」、「燒酒」。

4.白葡萄做的葡萄酒。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跋闍子比丘十事非法

(名數)毘奈耶雜事四十曰:「一、高聲共許淨法(四分「得寺內」,十誦「如是淨」,五分「求聽淨」),比丘在寺內作別眾非法之羯磨大眾高聲共許,則其法成。二、隨喜淨法(四「後聽可」,十「證知淨」,五「合於求聽淨中」),比丘作非法之羯磨,其座大眾隨喜,又於界內先作別眾之羯磨,然後求來人聽可則其法成。三、舊事淨法(四「得常」,十「行法淨」,五「習先所習淨」),比丘自堀地,教人使堀等舊作事,作之亦非違法。四、鹽事淨(四「得與鹽共宿」,十「鹽淨」,五「鹽薑合共宿淨」),以筒盛鹽帶於身常受用,亦非非法。五、道行常法(四「得聚落間」,十「近聚落淨」,五「越聚落淨」),比丘於一處食已,未行一驛半驛,便作別眾食,亦非違法。六、二指淨法(四「兩指抄食」,十「指淨」,五「兩指抄食淨」),比丘足食已,不受殘食之法,更得食以兩指食之,亦非違法。七、必治病淨法(四「得飲闍樓羅酒」,十「貧住淨」,五「飲闍樓伽酒淨」),和水飲酒為治病,亦非非法。八、酪漿淨法(四「得和」,十「生和合淨」,五「酥油蜜和酪淨」),以乳酪一升和水攪之,於非時飲用,亦非違法。九、座具淨法(四「得畜不截坐具」,十「樓邊不益尼師壇淨」,五「怖坐具大小隨意大小淨」),作新坐具,不著故物,且大小隨意作之而受用,亦非非法。十、金寶淨法(四「得受金銀」,十「金銀寶物淨」,五「受畜金銀錢淨」),受金銀寶玉之施物而畜之亦非違法(五分合一與二更加復坐食淨為十事)。」南傳律本言十事非法與此稍有相違。而古來各異其解。即一、鹽淨,於角蓄鹽可持。二、二指淨,至下二指得取食。三、聚落間淨,自一村行於他村時,時間外得取食。四、住處淨,住同一境界內得別別作齋日說戒。五、隨意淨(又後聽淨),無裁斷權利之眾僧行事。事後得乞大眾承認。即得隨意行事務也。六、習先所習淨(又久住淨),若有慣例,無論何事,皆得為之。七、生和合淨,午時過不許飲新乳,但飲殘乳,非其所限。故少變質之生和合Amathi得飲之。八、水淨(又飲闍樓伽酒淨),闍樓伽Jalogi濁也。謂白酒,甘酒之類。耶樹汁之醱酵者。要之飲酒精分少之酒也。九、不益樓尼師壇那淨,飾樓之蓆布,越定量之大亦不為罪。十、金錢淨,手捉金錢亦非為罪。以上為據南傳之巴利律者。西藏所傳大體同跋闍子比丘條。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醝字

才何反依字通俗文白酒曰醝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王梵志

隋唐時的詩人。河南黎陽(河南濬縣)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蹟均不詳。所作詩句夾雜頗多俗語,淺顯簡明,詩中多以現實事物表明佛教的無常與因果之理,與寒山詩頗多共通之處。其詩集於宋末失傳,至二十世紀初,才在敦煌的唐代寫本中發現。被收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冊。

◎附︰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第十三章 (摘錄)

據馮翊的《桂苑叢談》(《唐代叢書初集》)中說︰
「王梵志,衛州黎陽人也。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經三年,其癭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因收養之。至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及問姓名,德祖具以實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後改曰志。我家長育,可姓王也。作詩諷人,甚有義旨,蓋菩薩示化也。」

這些神話式的材料,雖不可信,然而他卻給我們幾個重要的暗示。(1)王梵志的籍貫是河南黎陽(今河南濬縣)。(2)他是生於隋代的。(3)他必是一個佛徒,因有作詩諷人,是菩薩示化的神話。因為這個原故,所以他的詩大半是屬於說理的格言,有些很像佛經中的偈語,而其內容都是表現人生的幻滅以及貧窮的快樂的生活。詩格的來源與生活的基礎,雖與王績不同,然在其以平淺的語言作詩,追求自由浪漫的生活,這些觀點上,他倆完全是一致的。因此除去那些純粹的說理詩以外,有些描寫個人的生活的詩句,卻往往同王績的作品,有相似的情調,這就是浪漫的情調。例如︰「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遊自取足,誰能奈我何!」「草屋足風塵,床無破氈臥。客來且喚入,地鋪稿薦坐。家裏元無炭,柳麻且吹火。白酒瓦鉢藏,鐺子兩腳破。鹿脯三四條,石鹽五六課。看客只甯馨,從你痛罵我。」

這完全是以語體的文句,來白描自己的生活和心境,從樸質淺顯中,能表現出真情實意,所以成為好詩。王梵志在詩史上能夠占一席地位,是要靠這種詩的。前一首顯然是當日流行的律體,一到了他的手裏,也完全解放得成為一首民歌,沒有半點富貴氣味,也沒有一點拘束做作的痕跡,可知任何文學的體裁的本身並沒有罪過,最重要的是作家的態度。我們看了王績、王梵志的律體,便懂得這點道理了。然而在王梵志的存詩中,這種好詩並不多,主要的卻是那些偈文式的格言詩。例如︰「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城外土饅頭,餡食在城裏。一人喫一個,莫嫌沒滋味。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

作者的心境自然是非常空靈,但這麼表現出來,卻只是格言,而缺少那種詩情與人間味。令人讀了,既感不到喜悅,也感不到悲傷,這些作品在詩歌的藝術價值上,自然是不高的。然比起東晉那些佛徒詩人如孫綽、許詢之徒,用古典的文體,莊嚴的態度所寫的那些說理詩來,他這種平淺通俗而又帶有諷刺味的作品,是大為進步的了。

王梵志及其作品,宋朝以後,雖沉晦無聞。然在唐宋間卻頗流行。《歷代法寶紀》中〈無住語錄〉引過他的詩,北宋‧黃山谷也很推崇他的詩,南宋人的詩話筆記裏(如費袞的《梁谿漫志》,陳善《捫蝨新話》等),也時常記述他的故事。但宋朝以後,這位詩人便完全淹沒了。敦煌文庫的出現,他的作品,也有幾卷雜在裏面。現巴黎圖書館藏有《王梵志詩》三殘卷,伯希和另藏別本一卷,有日本‧羽田亨影印本。這四個殘卷的年代,都是十世紀中葉,可見王梵志的作品,在唐末五代年間的流行。由我們現在的推想,他的作品,在當日一定是佛教的副宣傳品,而為一般佛徒所必讀,因此得同那些佛教經典,一同保存在那作為佛教藏書室的石洞裏。自從胡適之氏寫《白話文學史》時,替這位詩人大大地表揚一番以後,於是王梵志這個名字,漸為世人所知,同時在初唐詩壇,獲得了一個與王績同等的地位。

〔參考資料〕 胡適《白話文學史》;入矢義高〈王梵志について〉(《中國文學報》)、〈王梵志詩集攷〉(《神田論集》)。


[國語辭典(教育部)]

(一)ㄇㄧˊ, [名]

1.濃稠的稀飯。漢.曹操〈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水滸傳.第四七回》:「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

[動]

1.耗、費。唐.韓愈〈進學解〉:「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

2.毀傷。戰國燕.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形]

爛、腐敗。如:「他的生活十分糜爛。」



(一)ㄏㄨㄣ, [名]

1.泛指肉類食物。如:「不忌葷素」。《水滸傳.第五回》:「洒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牛肉狗肉,但有便吃。」

2.指蔥、蒜、韭等具有辛辣氣味的蔬菜。《儀禮.士相見禮》:「夜侍坐,問夜,膳葷,請退可也。」漢.鄭玄.注:「葷,辛物,蔥韭之屬。」

[形]

有關男女間淫穢事情的。如:「葷笑話」。



ㄔ, [名]

1.盛酒的器具。《廣韻.平聲.脂韻》:「瓻,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

2.量詞。計算瓻器容裝物的單位。《聊齋志異.卷一.賈兒》:「明日可取白酒一瓻來。」



ㄧㄢˋ, [形]

1.味道濃厚。宋.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2.顏色深。唐.戴叔倫〈贈慧上人〉詩:「雲霞色釅禪房衲,星月光涵古殿燈。」


波爾多

ㄅㄛ ㄦˇ ㄉㄨㄛ, 1.城市名(Bordeaux)。位於法國西南部,濱加倫河,為法國著名的海口及重要工業都市。普法之戰及歐戰時法國政府嘗遷都於此。

2.法國波爾多所產的白酒


白干

ㄅㄞˊ ㄍㄢ, 1.平白的。《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二八出》:「(淨)白干騙了我三文。」《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走去他手中奪將劍來,白干地把那廝殺了,將身逃歸邢州路去。」

2.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稱為「白酒」。


白乾

ㄅㄞˊ ㄍㄢ
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稱為「白酒」。


白燒

ㄅㄞˊ ㄕㄠ
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也稱為「白酒」。


茅臺酒

ㄇㄠˊ ㄊㄞˊ ㄐㄧㄡˇ
產地為中國貴州省仁懷縣的茅臺鎮,當地盛產紅高粱,水質清澈,所釀的白酒香烈撲鼻,窖藏時間約為兩年,是世界聞名的好酒。


太白酒星

ㄊㄞˋ ㄅㄞˊ ㄐㄧㄡˇ ㄒㄧㄥ
神話傳說中的酒仙。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卷二.星下.太白》:「成都酒家,每有紗帽藜杖四人來飲,飲輒數斗,其言愛說孫思邈。明皇召思邈問之,曰:『此太白酒星,仙品絕高,每遊人間飲酒,處處皆至,尤樂蜀都。』」


揀選

ㄐㄧㄢˇ ㄒㄩㄢˇ
挑選、選擇。《水滸傳.第五回》:「洒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三國演義.第二○回》:「於是揀選良馬、名鷹、俊犬,弓矢俱備,先聚兵城外,操入請天子田獵。」


清白

ㄑㄧㄥ ㄅㄞˊ, 1.純潔未受汙染。《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初刻 拍案驚奇.卷十六》:「況以清白之身,暗地迎新送舊,雖無所染,情何以堪!」

2.不操汙賤的職業。《抱朴子.外篇.刺驕》:「世間或有少無清白之操業,長以買官而富 貴。」《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家聲清白,囊橐肥饒。」

3.清楚明白。《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過了半個月,文書回頭來,上寫的清白。」《紅 樓夢.第十四回》:「管不得誰是有臉的,誰是沒臉的,一例現清白處治。」

4.停當、完結。《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看著太太兩隻腳足足裹了有三頓飯時纔裹完 了;又慢慢梳頭、洗臉、穿衣服,直弄到日頭趖西纔清白。」《紅樓夢.第七回》:「送 這幾枝花兒與姑娘奶奶們,這會子還沒送清白呢。」

5.清酒和白酒。《樂府詩集.卷三十七.相和歌辭十二.古辭.隴西行》:「清白各異樽, 酒上正華疏。」


遮莫

ㄓㄜ ㄇㄛˋ, 1.不論、不管。《水滸傳.第五回》:「洒家不忌葷酒,遮莫甚麼渾清白酒,都不揀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他肯點點頭的,便差池些,也會發高科,做高官;不肯點頭的,遮莫你怎樣高才,沒處叫撞天的屈!」也作「折末」、「折莫」、「折麼」、「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2.儘管、即使。唐.李白〈少年行〉:「遮莫親姻連帝城,不如當身自簪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遮莫做了沒脊梁惹羞恥的事,一床錦被可以遮蓋了。」也作「折末」、「折莫」、「折麼」、「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3.不如。《水滸傳.第二回》:「好了!遮莫去那裡賠個小心,借宿一宵,明日早行。」也作「折末」、「折麼」、「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4.或許、大概。元.關漢卿《魯齋郎.第一折》:「或是流二千,遮莫徒一年,恁時節則 落的幾度喘。」也作「折末」、「折麼」、「遮不」、「遮末」、「者末」、「占不 」。


燒刀子

ㄕㄠ ㄉㄠ ˙ㄗ
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稱為「白酒」。


燒酒

ㄕㄠ ㄐㄧㄡˇ
泛指酒精含量高的蒸餾酒。性烈味香,以高粱、米、麥等釀製而成。通常指高粱酒而言。也稱為「白酒」。


溲麵

ㄙㄡ ㄇㄧㄢˋ
以水拌和麵粉。宋.蘇軾〈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青浮卵?槐芽餅」句下王.注:「子仁曰:『槐芽餅,即敘所謂槐葉冷淘也,蓋取槐葉汁溲麵作餅,即鮮碧色也。』」


兒女

ㄦˊ ㄋㄩˇ, 1.子女。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詩:「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三國演義.第五四回》:「今日玄德既為我婿,即我之兒女也。」

2.男女。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無為在岐路,兒女共霑巾。」唐.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玉蛆

ㄩˋ ㄑㄩ
本指酒面上的泡沫,後用以借指酒。宋.蘇軾〈三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史君食槐葉冷淘〉詩:「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嘗灩玉蛆。」


玉友

ㄩˋ ㄧㄡˇ
白酒的代稱。宋.辛棄疾〈鷓鴣天.石壁虛雲積漸高〉詞:「呼玉友,薦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