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包含此關鍵字的其餘詞彙

產量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ㄔㄢˇ ㄌㄧㄤˋ
物品出產的總量。如:「產量增加」、「產量驚人」。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吳修齊

(1913~

)臺灣臺南人。又名修身。夙懷大志,十六歲隻身至臺南市為布店學徒,二十二歲與親友合營新和興布行。臺灣光復後,曾於臺北、上海設立分行。先後出任三興紡織廠董事長與臺南紡織公司總經理,民國四十五年(1956)夏,首創紡織工人日夜三班輪流作業制,產量大增,業者莫不競相倣效。五十一年五月,承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推選為榮譽經理。五十二年初,紡織品連年滯銷,封錠減產說高唱入雲之際,氏力排眾議,建議政府實施內銷補貼外銷方案,終於順利拓展海外市場,解除紡織業危機,氏之慧眼獨具,一時普獲財經當局與同業之欽佩。

氏生平勤修國學,事母至孝,虔信佛法。對佛教及公益事業尤為熱心,舉凡印經、供僧、建寺、慈濟等,皆不遺餘力。著有吳修齊七十回憶錄一書傳世。 p2826


龍腦香

梵語 karpūra,巴利語 kappūra。音譯羯布羅、劫布羅。又作片腦。五種香之一。為樟腦之一種。由龍腦樹採製而成,產於蘇門答臘、印度南方、東南半島及我國南方。龍腦樹,學名為 Dryobalanops camphora,或 Shorea camphorifera。為常綠大喬木,高達四十至六十公尺。葉互生,呈卵圓形,先端尖。花白色,具芳香。由樹幹可採製結晶龍腦,供藥用,以其產量少,故價甚高,樹幹亦可作建材。

大唐西域記卷十秣羅矩吒國條載,羯布羅樹類似松而葉異,其香名龍腦香,狀若雲母,色如冰雪。其絕妙者稱梅花龍腦。慧沼之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卷五本謂,婆律膏香即龍腦香脂。〔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七、蘇悉地羯囉經卷上、瑜伽師地論卷三、增廣本草綱目卷三十四龍腦香條、覺禪鈔香藥抄〕(參閱「五香」1126) p639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呂澂

現代中國佛教學者。江蘇丹陽人。原名呂渭,字秋逸、秋一、鷲子。早年涉獵的學術層面頗廣,曾先後就讀於常州高等實業學校農科、南京民國大學經濟系等校。此外,亦曾留學日本,專攻美術。1914年,至南京金陵刻經處佛學研究部隨歐陽漸研究佛學,後又協助歐陽漸在南京籌辦支那內學院。1922年該院成立後,先後出任教務長及院長。1949年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後改稱中國社會科學院)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1971年起,即卜居於清華大學的清華園中。1989年七月八日逝世,享年九十三。

氏深諳英、日、梵、藏、巴利等語,治學領域廣泛,不僅涵蓋印度(包括南傳)、中國與西藏的三系佛學,而且對梵藏佛典的校勘及版本目錄等文獻學亦極為精審。此外,更開啟因明學的研究風氣。其治學方向對二十世紀下半葉的中國佛學界,有深遠的影響。

氏深諳西洋文獻學方法,加上其承自歐陽漸之重視義理的佛學研究態度,乃能自成一家之言。在這方面,論功力之深與成果之豐碩,迄二十世紀末為止,國人中罕見堪與比肩者。1955年,大陸《現代佛學》月刊中,曾載其自1954至1955年之一年間的研究工作報告。由該文頗可以使人瞭解氏之佛學研究趨向之一斑。請參閱附錄一。

氏在早期曾有美學著作問世。至於佛學著作,則在其逝世後,被彙編為《呂澂佛學論著選集》(五冊)行世。

◎附一︰呂澂〈一年(1954~1955)來我的佛學研究〉

(一)
從1954年秋季起,我計劃重點地對佛學主要思想作批判的研究。經過半年,算是做完了鑑定資料的初步工作。

我所選擇的研究對象,是印度大乘佛學發展到晚期一個階段裏的中心思想。大乘佛學原是圍繞著「宇宙人生現象都屬緣生無自性」這一基本理論而開展,並由各方面的闡明表現出多樣色彩的。到晚期來(西元第六世紀以後),更以瑜伽一系的思想為中心,從正反兩面發生針鋒相對的議論,形成了「空有之爭」。在這樣的爭辯裏,討論「緣起實相」的真理以及隨順這真理的實踐進程等等,牽涉到的問題很廣泛、深刻,得著的結論也很切要、徹底。並且這些議論陸續譯傳於中國內地和西藏,給與義學以長遠的影響。祇是向來學人對此常作片面的理會,或者有意抑揚而強調一邊。扼要地把握思想的實際,是比較困難的。

現在,為了研究瑜伽一系的思想,避免片面的、誇張的看法去把握真相起見,我採用了間接的方法。這就是︰先從「空有之爭」裏,鈎摭出瑜伽系的論敵(中觀系)所集矢的焦點,作為貫穿它一系思想的線索,再就有關的各家理論中剪裁材料來莊嚴它,這樣達成對於這派思想重點的理解。

我在這上面所做的工作是(應用西藏翻譯的資料)︰(1)重譯了中觀系對瑜伽系攻擊所放的第一箭,即清辯《般若燈論》第二十五品〈觀涅槃品〉末尾破斥「三性」的一段四千餘言(這是唐代翻譯所略去的一段重要文字)。(2)又重譯了清辯破瑜伽系全體學說的一個專篇《中觀心論》第五品〈入抉擇瑜伽宗真實品〉的頌文和註釋二萬餘言(這在唐人通稱為〈入真甘露品〉)。(3)研究了月稱《入中觀論》第六地中破瑜伽系學說的各段,同時參考到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本》中解釋止觀的理論。(4)又研究了寂天《入菩提行論》第九〈智度品〉中破瑜伽系學說的各段。

從以上各種材料裏很明白地見得出瑜伽系思想的各重點,特別是「三性」理論裏「依他」、「圓成」兩者的相依,「勝義諦」的實際不空,以及唯識理論裏以帶相為對象的「自證」等等。依著這些線索,再由陳那、安慧、護法、律天諸大家的著述裏,充分搜集相關的解釋,編成綱要,即作為下期進一步分析研究的依據。

同時,由於瑜伽學系的理論傳入中國以後,新興的各學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響,而於這些影響上也可見出瑜伽思想的重點所在。因此,我對華嚴宗、禪宗、律宗等的根本主張,更做了一番研究。

在這許多研究裏,我時常感覺到精力的不及,好些地方都沒有能達到預期的深度。就以翻譯來說,我本想用文言直譯了之後,還將它改為語體的達意形式,而竟未能改成,只有期諸異日了。

另外,我一向做研究工作,都很重視文獻的考據,又隨時注意到考據必須和義理聯繫,避免走上「為考據而考據」的歧途。以前,觀點模糊,談不到有很好的效果。這幾年努力學習運用科學的歷史觀點,並要求研究能對新文化的建設上有微末貢獻,但也只是嘗試而已。(中略)

(二)
{1}1955年上半年,我的工作計劃是繼續研究以瑜伽學系為中心的晚期大乘思想。由於事務稍繁,精神分散,經過半年尚未全部完成。但大體上已可告一段落。研究所得的詳細結論,將來當分別寫出,作為《印度佛學史》的一部分。現在只略述通過這次研究更明確了有關瑜伽一系學說性質的幾個要點。

第一、瑜伽系學說主張依他性和遍計性的事象必須截然分開,而遍計性純粹是概念的產物。從這方面分析,見得瑜伽系學說既然指出概念認識的局限性和虛偽性,還更強調它在認識過程中為極端重要的關鍵。並且認為一切概念都由內涵的相互排斥而形成(這就是著名的「餘法遮詮說」),而將全體概念認作一整然結構(虛偽的客觀世界)。這就很容易墮入唯心論的窠臼。列寧嘗說唯心論有它認識論上的根源,就是將認識現象某一方面予以過分誇張,這裏恰好給它一個顯著的例證。

第二、瑜伽系學說在實踐上作為方法論提出了「唯識」觀點,以為錯誤認識的變革,可以先行了解所把握的事象不實在,再由能所相待而存的規律,取消了能把握的意識。這完全以事象為意識所投射,而發揮認識等於「自證」(即親緣內境)的理論,在意識而外的就成為不可親知。這也是極其接近唯心論的說法。

第三、瑜伽系學說將依他性的客觀事象看成是心理的(分別幻),毫無疑問地構成了經驗論的一種類型。這種理論也很重視社會共同經驗,說明個人的全體經驗一方面是它的反映,就又有些像過去蘇聯‧波格唐諾夫所主張的「經驗一元論」,當然和唯心論會發生微妙的關係。

即由於這些特點,限定了瑜伽系學說唯心論的本質。所以,它的價值應該重新估計,而它對於其他學說所發生的影響,也須更好地加以辨別。(中略)

不過,瑜伽系學說對於事物的實質也理解為離開概念而自存(所謂「離言自性」),並跟著因緣而變化,這儘管緊緊地結著心理的片面,可是從此指出人生實踐轉向(特別是從染到淨的趨向,染淨的說法當然以大多數人的永久幸福為標準而斷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並且關於認識絕對真理的方面也肯定它辯證的性質,要統一了虛偽的(概念的)和真實的(直觀的)兩邊來作實踐進程的依據(用術語說,即是「勝義的中道行」),這比它的論敵一部分中觀家言(常偏向超經驗而否定一切)更富有積極性的、進步的意義,也應該指點出來。

至於要明瞭瑜伽系學說和時代的關係,並追究它的社會根源,這就比較困難。其困難,即在於當時歷史記載的貧乏。現在所能見到的一些零碎資料,大都出自傳說(像《大唐西域記》和唐人著述裏所保存的,還有後世西藏佛教史家所記錄的),歷史的真實性較低,而在古典裏(連同做學說根據的經典《勝鬘》、《楞伽》等在內)偶然反映著史實,也有待仔細研究。因此,只能粗疏的判明瑜伽系學說也和一般大乘同樣,主要基礎是放在王族和巿民的階級立場上面的。

以上是研究結論的一斑。就在這次研究中,為了補充資料,我注意到瑜伽學系在認識方面的帶相說、自證說,都和經部的理論有關。事實上從世親、陳那到法稱也不絕地吸收它的優點。所以將經部學說更作了一番研究,並訂正了舊稿〈經部學〉。我又注意到晚期瑜伽系學說,護法一家的發展也極重要,特將保存有這方面資料的律天著述《觀所緣論釋疏》摘要譯了出來。另外,我們配合著《慈恩法師傳》舊版(前內學院校刻)的改訂,曾費了相當時間,重新編繪了「玄奘西域行迹圖」(草稿),儘可能地考訂玄奘所經各處的現在地名,附註圖內(除去採用舊說而外,新考的約佔全部五分之一)。這一圖稿,對於現在從中印文化交流的角度上注意到玄奘行事研究的,不無參考之用。

從1953年下半年來,我已就佛學的一般理論提出幾個基本問題,做過了分析研究。又就晚期大乘的中心思想進行了比較深入的批判。同時還連帶評述了隋唐各宗學說思想。有了這些基礎,今後工作計劃,擬將主要研究轉向中國佛學歷史方面,而以一般理論的批判為輔助,並準備在一年左右寫出中國佛學史的提綱。

◎附二︰《呂澂佛學論著選集》總目


卷一
《雜阿含經刊定記》
《顯揚聖教論大意》
《論奘譯觀所緣釋論之特徵》
《論莊嚴經論與唯識古學》
《諸家戒本通論》
《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引言》
《入論十四因過解》
《因輪論圖解》
《集量論釋略抄》
《金剛經三義》
《楞伽如來藏章講義》
《楞伽觀妄義》
《辯中邊論要義》
《起信與楞伽》
《大乘起信論考證》
《楞嚴百偽》
《禪學述原》
《談真如》
《法界釋義》
《佛性義》
《種姓義》
《談院學》
《佛法與世間》
《談「學」與「人之自覺」》
《西藏佛學原論》
卷二
《內院佛學五科講習綱要》
《內院佛學五科講習綱要講記》
《法句經講要》
《阿毗曇心論頌講要》
《能斷金剛般若經講要》
《菩提資糧論頌講要》
《摩訶衍寶嚴經講要》
《辯中邊論講要》
《勝鬘夫人師子吼經講要》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講要》
《清淨毗尼方廣經講要》
《瑜伽菩薩戒本羯磨講要》
《羯磨》
《解脫道論分別定品講要》
《六門教授習定論》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講要》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講要》
《入楞伽經講記》
卷三
《百字論釋》
《正覺與出離》
《緣起與實相(上)》
《緣起與實相(下)》
《觀行與轉依》
《奘淨兩師所傳的五科佛學》
《佛家辯證法》
《漢藏佛學溝通的第一步》
《試論中國佛學有關心性的基本思想》
《宋刻蜀版藏經》
《契丹大藏經略考》
《金刻藏經》
《福州版藏經》
《思溪版藏經》
《磧砂版藏經》
《元刻普寧寺版藏經》
《拖刻南藏》
《屆璀刻南藏》
《明刻徑山方冊本藏經》
《清刻藏經》
《西藏所傳的因明》
《因明入正理論講解》
《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卷四
《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卷五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附三︰藍吉富〈呂澂的生平與學術成就〉(摘錄自《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

小傳
(前略)呂澂早年涉獵的學術層面頗廣。他先後曾讀過農科與經濟,對美學也曾刻意鑽研。台灣佛學界的一般人也許多少曾讀過他的佛學著作,但是大概很少人知道在美學方面,他也出版過不少書。他曾經撰有《美學概論》、《美學淺說》、《現代美學思潮》、《西洋美術史》四部書問世。(中略)

呂澂在十四歲時開始自修內典。十八歲(1914)時,到南京金陵刻經處的佛學研究部隨歐陽漸學佛學。這是他一生生命的重要轉捩點。從此,唯識學大師歐陽漸得到一位「超敏縝密」(歐陽漸語)的傳人,而呂澂一生中的後面七十五年,也從此奉獻在佛學研究領域裡。

呂澂在二十二歲那年(1918),開始協助歐陽漸籌辦支那學院,四年後該院成立,他也專駐該院,以襄佐其師。到歐陽逝世後,呂澂曾先後出任該院的教務長及院長等職。中共政權成立後,他續掌院務,到1952年該院停辦為止。此外,在世俗職務方面,他也曾擔任中共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後改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委員,及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等職。

1961年,呂澂接受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託,在南京開辦一個為期五年的佛學班。他在該院所授的課程,後來被整理成書的有《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印度佛學源流略講》與《因明入正理論講解》等書。此外,在1963年,他還編了一部《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這四部書加上若干篇論文,是他在中共政權成立後的所有著述成果。

大陸的「文革」,似乎為呂澂的佛學著述活動劃下休止符。因為從「文革」開始以後,他就不曾有過新著問世。「文革」之初,呂澂的年齡大約七十歲。這是人文學者思想趨於圓熟的年齡。加上他的身體還算健康,到九十一歲時還曾向訪者自豪地稱「耳聰目明」,且能研討佛學問題,可見他在七十歲時是肯定有著述能力的。可惜從那時開始即告封筆。中國大陸佛教研究界的第一碩學,有二十餘年「不著一字」,實在是學術界的一件憾事。

從1971年起,呂澂即卜居於清華大學的清華園,住在他那執教於清華大學的兒子家中,直到去世為止。他的文集已由其學生談壯飛加以整理,並由齊魯書社出版。(中略)

佛學著述
呂澂研佛時間早,加上通曉英、日、梵、藏、巴利等多種文字,因此其學術工具之多與研究領域之廣,在我國佛學界,無人堪與比擬。其著述之成書者,共有下列幾種︰


(1)譯介類︰《佛學研究法》、《印度佛教史
略》、《佛典泛論》等三書。
(2)印度佛學類︰《印度佛學源流略講》。
(3)中國佛學類︰《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4)西藏佛學類︰《西藏佛學原論》。
(5)因明、聲明類︰《因明綱要》、《因明入
正理論講解》、《聲岸》。
(6)目錄學類︰《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


(7)單篇論文︰除有二十幾篇收在印度、中國二部《略講》及《中國佛學》等書中作為附錄之外,另有多篇刊在期刊中的重要論文未被收錄。如〈雜阿含經刊定記〉、〈諸家戒本通論〉、〈起信與禪〉、〈楞嚴百偽〉等文皆是。

這些著述,絕大多數可以在一般大書店中找到。在台灣還有兩本呂澂的文章,是這裡的出版社重編的。其一是《呂澂選集》(彌勒版),另一是《呂澂文集》(文殊版)。目前未見在台灣翻印的是《因明入正理論講解》,與《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二書,以及〈楞嚴百偽〉一文。

在上列諸書中,最具份量而且較能看出呂澂的功力的是《印度佛學源流略講》與《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二書。這二部天華公司都有翻印本,但是該公司將書名擅改為《印度佛學思想概論》與《中國佛學思想概論》。

此外,譯介類三書常被誤為呂氏的著作,其實只是編譯及增訂而已,其中,《佛學研究法》與《佛典泛論》分別取自日人深浦正文的《佛教研究法》與《佛教聖典概論》。而《印度佛教史略》則大體取材自荻原雲來的《印度之佛教》。關於這些書的原始取材,呂氏都曾在序文或卷末書目中加以說明。因此只能把他們視為譯介,不能視之為呂氏的重要著作。大陸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編)將這三書也一併歸為呂氏的「主要佛學著作」,是不恰當的。

從上列呂氏的著作表,可以看出其治學領域廣泛地涵蓋了印度(包含南傳)、中國與西藏的三系佛學。事實上,他不祇深入這三系佛學的義理大海,而且對梵藏佛典的對勘與版本目錄等文獻學也極為精審。在因明學研究方面,他也是開風氣之先的啟蒙大師。從他的佛學'深度、廣度,與語文來看,他是最有資格睥睨於當代國際佛學界的我國學人。

學術成就
關於呂澂的學術成就,可以其所撰〈內學院研究工作的總結與計劃〉一文中摘錄出來。該文所提到的雖然是所有支那內學院的綜合成果,但是其中有好幾項正是呂澂本人的重要學術業績。這幾項是︰

(1)「在玄奘所譯《瑜伽論》最後二十卷裡,發現了引用全部《雜阿含經》本母──這是連玄奘本人也未嘗知道的。因此明白了瑜伽一系學說的真正來源,並連帶訂正了翻譯以後便弄紊亂的《雜阿含經》(《雜阿含經刊定記》)。」

據旅居日本的友人傳述,去年日本的一次佛教學術會議裡,北海道大學教授向井亮,也曾提出類似呂澂的看法,當他被指出這一事實早在六十幾年前已經被呂澂發現時,曾撰文表示無限的唏噓與嗟嘆。

(2)「認清了梵藏本唯識論書的文義自成一系,跟玄奘所傳的迥然不同,因而確定了唯識古今學說分歧之所在(詳見《內學》第三輯所載〈安慧三十唯識釋抄〉諸言)。」

(3)「匯萃漢藏梵文所有的資料,並參酌時人已得的結論,對於佛學縱面的思想源流徹底作了一番考訂,著有《諸家戒本通論》、《佛學七宗源流十講》等。這樣刊定了印度時代佛學的實際地位和它們理論的確詁,而建立起學說史的標準。再據以返觀我國所傳的各說,就容易發現它們和印度原本的距離。其間更見出有相反的趨勢,像流傳很久的《起信論》、《楞嚴經》一類返本歸元的思想,都決定是國人錯解義理而偽託為佛家之言,我們曾毫不容情地予以破斥。(見〈楞伽與起信〉、〈楞嚴百偽〉等論文)又由此一貫錯誤的思想影響到禪宗方面,構成「本覺」異說,我們也都完全揭發它出來。(見〈禪學考原〉)還有西藏所傳顯密各宗學說之是非,我們也作了一番全般的批判。(見《西藏佛學原論》、《略論西藏佛學之傳承》、《藏密三書導言》等,這都是為要做到真正佛學的實踐,而來掃除一切的障礙。)」

除了上述三項之外,如前文所述,呂氏對於因明學的弘揚與研究也有為時人所不及的成績,他對勘因明論書之藏漢譯本、校正不少窺基《因明入正理論疏》的謬誤,而且也譯出若干因明學名著(如《因明抉擇論》、《集量論釋略抄》等),對因明學的闡釋,是有一定成績的。

此外,對於漢文大藏經目錄,他也曾重分大乘經的部類、校覈譯本與譯者,在佛典目錄學上,也有突破性的創見。至於對部派佛教的研究業績,迄今為止也罕有國人能與相擬,他在《印度佛學源流略講》書中所附錄的七篇關於部派佛教研究的文章,也是民國以來最具深度的同類著述。

綜合地看,呂澂的學術地位及成就可以從下列幾方面來衡量︰(1)對於十九世紀以來,歐美所盛行的新穎的佛學研究法(亦即以文獻學、歷史學、哲學等等各類學術方法及學術態度去研究佛教的方法),呂澂有完整而深入的理解。他是將這種研究態度與方法介紹給中國佛學界,並且本身的成就亦最大的中國學人。我們也可以說,呂澂是這種新式佛教研究在中國的主要奠基者。(2)呂澂的佛學研究,不唯功力深厚,而且所涉及的領域也至為廣博。從他的著作來分類,他在佛書版本及辨偽、印度原典的研究與迻譯、因明與聲明、戒律、西藏佛教、印度佛教、中國佛教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績。在所有佛教研究領域裏,如果綜合起來衡量,在廣度與深度上,他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佛學界的第一人。(3)在學術創見方面,除了前面所提及的學術發現之外,呂澂的大部份論文,其實或多或少都有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之處。而綜合性的創見與對中印佛學融貫疏解,則表現在他那兩部講稿(《印度佛學源流略講》與《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之中。其《印度佛學源流略講》一書,更大體可以展示其一生主要佛學功力之所繫。

該書大陸版的「編輯說明」中,曾扼要地舉出全書的精華所在及呂澂的主要研究成果。這段文字,可以使讀者對呂澂的學術功力有初步的理解。其文略云︰
「本書把印度佛學分為原始佛學、部派佛學、初期大乘佛學、小乘佛學、中期大乘佛學、晚期大乘佛學等六個階段。

作者根據漢文藏文的大量文獻,對勘巴利文三藏以及現存的有關梵文原典,按照各階段出現的典籍先後順序,說明它們各時期學說的特點和變化,對印度佛學一千五百年的歷史發展概況,基本上勾劃出一個清晰的輪廓,這樣原原本本講述印度佛學史的,在我國這是第一部書。

呂澂先生專力於佛學研究數十年,在文字上,對版本、原典或異譯本做了大量的校勘。在義理上,對各宗各派的根本典據、師承以及前後學說的發展變化做了詳盡的考證,一字一校。一書之勘,竟委窮原,務求落實。因此,有一些長期以來被弄錯了的或者模糊不清的史實,也能夠獲得了比較合理的答案。講稿中如關於佛滅年代「點記說」的提出,「分別論者」是上座部的刊定,說一切有部「相應阿含」的發現,唯識古今學的辨析等等,都屬作者孤明先發之見。諸如此類,書中還隨處可睹。」

至於《中國佛學源流略講》一書,則是呂澂對中國佛教之若干主流學說的探討。他在書中分析中國佛學體系之形成、發展與衰落之各階段的特徵,釐清各家思想的異同,並藉此以彰顯中國佛學與印度佛學的基本差異。

這部書共計十章,如果附錄的十幾篇文章不算,那麼單憑這十章本文,在份量上顯然不如《印度佛學源流略講》。儘管如此,如果不具有呂澂其人的學養,其他人還不容易寫出這種程度的論著的。

上述這兩部印度與中國的佛學著述,加上他早期的《西藏佛學原論》,這三部書使呂澂為現代中國佛學界,奠定了印度、中國、西藏三系佛學紮實的研究基礎。

此外,有一項奇特的現象值得附此一提。呂澂是唯識學大師歐陽漸的大弟子,也是唯識學重鎮──支那內學院的核心支柱。其對唯識學所下的功夫也非尋常學者所能比擬。然而,奇特的是,他所撰的唯識學論著為數極少。在他所出版的十本書裏,沒有一本是專論唯識學的。在他所撰的七十篇左右的論文中,除了〈慈恩宗〉等兩、三篇文字外,也罕見其專論唯識學的文章。只在所翻譯的七部書裏,有譯自西藏本的《安慧三十唯識釋略抄》、《攝大乘論》等兩三部書而已。

固然,我們可以從其《印度佛學源流略講》等書中,窺見其對唯識學的獨特觀點。但是以其對唯識學所下的深厚功夫而言,未能為後學者留下專書,總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風格與際遇
在歐陽漸逝世後,支那內學院由呂澂主持(1943~1952)。內學院是從楊仁山的金陵刻經處演化而成的。楊、歐陽、呂三人雖然是直系的學術傳承。但三人的風格並不一樣。楊仁山生在佛學極端衰弱的清末,研學環境太壞,可用的古今典籍甚少,又缺乏良師益友,因此,他雖然是復興中國佛教的樞紐人物,但本人的學說平平,給人的印象只是一個有心做事的傳統佛教知識分子而已。

歐陽漸的印象則不同,他具有濃烈的宗教熱忱與精純的宗教情操,而且願力深厚,是一個能將生命溶入佛法之中的宗教思想家。至於呂澂,在風格上又與歐陽漸顯然不同,他給人的印象是學者風範大於宗教家風範。冷靜客觀,求真求實,性格上似乎較缺乏宗教家的淑世熱情。因此,與其視之為宗教家,不如視之為具有文化使命感的佛教學者來得恰當些。

作為一個二十世紀的佛教學者,呂澂的際遇並不順暢。他與同時代的日本學者宇井伯壽在學養等方面都頗為相似,但是外在環境與對後代的影響則不可同日而語。他們都熟諳現代佛學研究方法,通曉多種語文,都具有世界眼光,治學領域也遍及印度、中國,與西藏三系的佛學。論學說的廣度及深度,兩人的水平大體是相同的。在師友方面,宇井是著名學者高楠順次郎的門下,與木村泰賢、長井真琴等名家又是同學。同樣地︰呂澂是唯識學大師歐陽漸的上足,也是王恩洋、黃懺華、熊十力等名家的掌門師兄。可見在人事環境中,宇井、呂澂二人都同有良師益友可供提攜與琢磨。

然而,在現實際遇上,宇井則遠比呂澂順利得多。宇井先後出任日本東京大學、東北大學,與駒澤大學等校教授。現實的優渥環境使他在八十一歲的生涯中著作產量遠多於擁有九十三歲高齡的呂澂。宇井在學術研究與教育學生方面的成果,也使日本佛學界產生了一股「資料豐贍、考證周詳、義理深入」的綿密學風。這股學風曾影響了甚多二十世紀的日本佛教學人。

宇井的成就固然出自於他本人的天賦與努力。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外在條件也是使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日本有容納一流佛教學者的環境。因為日本有數十所佛教大學,數以千計的佛教學人,以及數以百、千萬計的佛教徒與佛書讀者。

在這方面,呂澂是不能與宇井相比擬的。支那內學院在抗戰期間由南京遷到四川江津(蜀院)。抗日勝利後卻無法在南京復校。1961年他受中國科學院委託的佛學班,僅數年即告停止。「文革」之後,他幾乎全然銷聲匿跡。就其一生所學與著作的比例來衡量,其已出版的各種著作,幾乎不及他的學問的十分之一。如果環境好,社會需要他,那麼,再寫出十種具有國際水準的著作,應該是很可能的。(下略)


羅摩衍那

又譯《羅摩傳》、《羅摩延書》,為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此詩之篇幅較另一史詩《摩訶婆羅多》小。全詩有二萬四千頌,分為七篇。相傳作者為伐爾彌吉(Vālmīki,蟻垤仙人),但事實上,伐爾彌吉應只是編纂者而已。全書絕大部分完成於西元前五百年至三百年之間,而第一篇與第七篇則成立於西元二百年左右。在這較晚出的第一篇與第七篇之中,含有甚多神話與傳說,並且由於將歷史人物的羅摩當作是毗濕奴神的化身,乃使此一史詩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後世遂有「羅摩崇拜」的情形發生,頗為近代印度教添放異彩。

全書七篇,敘述憍薩羅國(Kosalā)王子羅摩遭嫉而被放遂十四年,其後,為拯救被魔王擄走的王妃息妲,乃遠赴楞伽島與魔王大戰。最後,大敗魔王,夫妻團圓並且返國為王。書中故事過程曲折離奇,人物角色忠奷分明。其文體遠較《摩訶婆羅多》洗練,詞藻高雅,是後世印度美文體(kāvya)作品的濫觴。

本書目前在印度有三種異本傳世,即︰流布本、孟加拉本、西北印度本。書中的故事不僅被改編為古典梵語文學作品,更被翻譯為印度各地之方言,以及英、日、德、爪哇、馬來亞、泰國、中國等國文字。

在古代中文之佛教譯籍中,《雜寶藏經》卷一之十奢王故事,及《六度集經》卷四十六中之猴王故事,可能即為羅摩衍那故事之原始型式,然古代譯師們並未將《羅摩衍那》全詩譯出。1980年中國大陸之東方語言學者季羡林,始譯出此一長詩,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附︰季羡林〈羅摩衍那‧前言〉(摘錄自中譯本《羅摩衍那》第一冊)

《羅摩衍那》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也是世界上優秀的史詩之一。在兩千多年的漫長的時間內,它對印度,對世界上一些國家,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在印度國內外都被譯成了許多種語言,而且還不知有多少抄襲、模擬、意譯、改編的作品。此外,它的影響還波及音樂、舞蹈、雕塑、繪畫等領域。一直到今天,它的影響,仍然繼續存在。當然,書中也還存在著一些糟粕。這是一個批判繼承的問題,是需要分析研究,認真對待的。

同世界各國的一些古代名著一樣,《羅摩衍那》的作者是誰,是難以搞清楚的。一般傳說,作者是蟻垤。有沒有這樣一個人呢﹖按照我們目前的研究水平,還無法斷定。但是從全書的結構和文體上來看,除第一篇和第七篇外,基本上是一致的。有那麼一個人做過最後的加工,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羅摩衍那》最初決不會出於一人之手。它最初一定是老百姓的創作,只是口頭流傳。有一些伶工專門以歌唱《羅摩衍那》為生。因人因地之不同而有所增刪,於是就產生了不同的傳本。到了某一個發展階段上,有一個人把全書整理編纂了一番,使文體和內容都達到了某種程度的統一。這個人可能就叫做蟻垤。即使到了這個時候,全書仍然是口頭流傳,師徒口耳相傳,一代一代地傳了下來。到了史詩成為善書的時候,為了獲得宗教效果,有人便用當地的字母寫了下來,因此就形成了不同的抄本。到了印刷術傳入印度以後,才有了印本,那恐怕是比較晚的事情了。

《羅摩衍那》舊本約二萬四千頌,精校本約一萬九千頌,篇幅不可謂不長。但是主要故事情節是很簡單的。現在簡略地把全書結構和故事情節介紹如下︰

第一篇〈童年篇〉 這一篇是後來竄入的,內容龐雜,類似一個楔子。其中雖然也講了一些羅摩童年時的情況,但是插入的故事很多,簡直有點線索不清。篇中講到十車王的都城和朝廷,講到大神毗濕奴化為羅摩等四兄弟下凡誕生,講到羅摩隨眾友仙人出去降魔。最後眾友帶領羅摩到了國王遮那竭的朝廷上。這裏插述了悉多的誕生和神弓的故事。羅摩拉斷了神弓,同悉多結了婚。所有的這一切都為以後故事情節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第二篇〈阿逾陀篇〉 《羅摩衍那》的主要情節從此篇開始。十車王感到老之將至,決定給羅摩舉行灌頂禮。讓他成為太子和王位的繼承人。小皇后利用國王從前曾許給她的恩典,要挾老王,將羅摩流放十四年,而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婆羅多成為太子。羅摩是忠臣、孝子,堅決執行老王的命令,自願流放。悉多是賢妻,堅決要陪同丈夫流放。羅什曼那是好弟弟,也要跟哥哥同行。於是三人就進入大森林中。婆羅多也堅持悌道,親率大軍到林中去請求羅摩回城,羅摩不為所動,婆羅多不得已奉羅摩雙履回國,代羅摩攝政。

第三篇〈森林篇〉 故事情節一下子從宮廷陰謀轉入林中生活,從現實世界轉入童話世界。

羅摩等一進入森林,那裏的隱士們就來請他保護他們不受羅剎的侵擾。羅摩答應了,並且殺死了許多羅剎。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的妹妹來引誘羅摩,被羅什曼那割掉鼻子和耳朵。她求救於弟弟伽羅,弟弟也被殺死。她最後去找羅波那。羅波那來到林中,使用調虎離山計,劫走了悉多。羅摩兄弟看不到悉多,到處尋覓。遇到金翅鳥王,得知真情。他們倆又救了一個無頭怪迦槃陀。迦槃陀勸他們同猴王須羯哩婆結盟,解救悉多。此時悉多已被魔王劫往楞伽城,魔王多方加以誘勸,悉多堅貞不屈,被囚於無憂樹園中。

第四篇〈猴國篇〉 羅摩終於找到了須羯哩婆。須羯哩婆被自己的兄弟波林搶走了王位和老婆。羅摩用暗箭射死波林,猴王復國,二人結成了聯盟。猴王大臣中最聰明、最勇敢的是哈奴曼。哈奴曼向南方搜尋悉多踪迹,遇到金翅鳥王之弟僧婆底,得知悉多被囚於楞伽城。哈奴曼一躍過海。

第五篇〈美妙篇〉 哈奴曼到了楞伽島上,從山頭上下望楞伽城。他變成了一隻狸貓,進入城內和宮內。他最後在無憂樹園中找到了悉多,親眼看到悉多堅貞不屈的情景。他向悉多交出信物,然後火燒楞伽城,飛越大海,回到羅摩身邊。

第六篇〈戰鬥篇〉 羅摩決定遠征楞伽城,下令猴軍前進。此時羅波那之弟維毗沙那同哥哥鬧翻,來投羅摩。羅摩命那羅造橋渡海。兩軍對陣,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搏鬥。羅摩受重傷。哈奴曼用手把吉羅娑山托來,在山上找到藥草,為羅摩治傷,然後又把大山托回原地。最後,魔王被羅摩殺死。維毗沙那被立為羅剎王。羅摩同悉多團圓,皆大歡喜。《羅摩衍那》的故事到此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第七篇〈後篇〉 這一篇是後來竄入的。同第一篇一樣,又是內容龐雜,頭緒混亂。這一篇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講羅剎的起源,講羅波那的故事,也講到哈奴曼的故事;二講羅摩與悉多的第二次離合。在這一篇裏,羅摩的性格幾乎完全改變了。他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就決定讓羅什曼那把正在懷孕的悉多遺棄在荒山野林中。蟻垤仙人救了她。她在仙人淨修林中生下了兩個兒子。孩子長大後,羅摩正舉行馬祠。蟻垤率二子來到羅摩朝廷上,讓他們倆朗誦《羅摩衍那》。羅摩終於認出了他們倆就是自己的兒子。他又把悉多叫來。此時群神畢至,大地忽然開裂,悉多縱身跳入。羅摩追悔不及,傳位予自己的兒子,升入天堂,又化為毗濕奴。

全書的梗概就是這樣。

這樣一部書是什麼時候寫成的呢﹖十分肯定的時間現在還說不出。無論如何,決不會一蹴而就,一定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是幾百年的時間。我們現在只能、而且必須確定產生這樣一部作品的社會的性質。印度和某些國家的一些歷史學者認為,《羅摩衍那》寫成的時代是奴隸社會。這種看法幾乎已經成為定論。但是,我經過多年的思考和探討,覺得這種說法是有問題的,是難以自圓其說的。無論是在經濟基礎方面,還是在上層建築方面,都有些說不通的地方。我認為,這個時期的主要矛盾是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而不是奴隸與奴隸主之間的矛盾。國王收的地租一般是產量的六分之一。難道這是奴隸主的剝削方式嗎﹖最重要的一點是,此時已經有了土地私有制,而土地私有制在中國歷史上是封建社會興起的重要標誌之一。當然,印度早期歷史上有沒有土地私有制是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但是,無數事例證明,印度除了「王田」和農村公社土地公有制以外,確實存在著土地私有制。

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的上層建築,也表現出封建社會的特點。比如道德範疇,在這個時期已經不像奴隸社會那樣簡單、原始、支離、鬆散,而是像中國封建社會那樣已經形成了比較周密的體系。

總之,我認為,《羅摩衍那》產生於印度的封建社會。時間是從公元前四或三世紀到公元後二世紀。

怎樣來評價這一部史詩呢﹖

從思想內容上來看,《羅摩衍那》總的傾向是歌頌新興地主階級的代表剎帝利國王的,歌頌他對奴隸主頭子化身的羅剎王、婆羅門羅波那的勝利的鬥爭。這個傾向一般說來是進步的。本書男主人公羅摩是蟻垤用盡一切藝術手段來描繪的一個理想的英雄。他想把他寫成忠臣、孝子、賢夫、良兄、益友。在這一方面,他是成功的,又是失敗的。成功的是,羅摩在二千多年的漫長的歷史上逐漸變成了一個英雄、一個神,一直到今天還受到億萬人民的崇拜。失敗的是,也許是由於作者的世界觀的限制,他實際上把羅摩寫成了一個偽君子、一個兩面派。到了公認是後人竄入的第七篇,羅摩那些美麗的外衣幾乎統統都被剝掉,成為一個赤裸裸的封建暴君,一個維護封建道德的丈夫。據我看,書中真正的正面人物是羅什曼那。他反對命運,批判封建道德。他那些大膽而又有說服力的話,在印度古典文學中真如鳳毛麟角。這無疑就是本書的民主性的精華,值得大書特書的。只有一個新興階級的代表人物才能有這樣鮮明而且比較正確的思想。此外,一個本人是婆羅門但實際上在婆羅門看來卻是一個異端的、唯物主義者闍波厘說的一些話,在梵文古典文學中也是異常難能可貴的。這當然也是本書的民主性的精華。可惜這兩個人的言論和舉動,在全書中只如曇花一現,後來再也見不到了。

同一切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一樣,《羅摩衍那》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在糟粕中,主要的有宿命論、封建道德、封建家長制、封建等級制、歧視婦女、歧視低級種姓等等。奇怪的是,這些糟粕幾乎都集中表現在主人公羅摩身上。在作者的心目中,羅摩是完美無缺的。否則他就不會為羅摩賣這樣大的力氣。然而為什麼這個被作者竭力歌頌的英雄卻偏偏有這些我們認為是缺點的東西呢﹖結論只有一個,這就是我們同作者的價值標準是不一致的。我們認為,這些東西是必須批判的。不批判,則二千多年來《羅摩衍那》在這方面造成的消極影響就不能肅清,而書中真正的精華也就不能放出光輝。

談到藝術特色,《羅摩衍那》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在人類社會、猴國和羅剎國這三個本書涉及到的領域內,作者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藝術形象,比如羅摩、悉多、羅什曼那、哈奴曼、羅波那等等,都塑造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時候簡直是呼之欲出。在描寫矛盾方面,《羅摩衍那》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整個故事情節就是在矛盾鬥爭中展開的。此外,作者對大自然美麗的風光具有特殊的敏感性。描繪自然風光的詩篇隨時可見。印度全年的各個季節都描繪到了,而且感情充沛,筆酣墨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在這裏,我們還必須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摩訶婆羅多》被稱做「歷史傳說」,而《羅摩衍那》卻叫做「最初的詩」呢﹖兩部史詩的內容幾乎完全一樣,用的也是同一種詩體。我認為,區別只表現在文體方面,表現在藝術風格方面。《摩訶婆羅多》的藝術風格比較簡明、樸素,很少雕飾。從文體發展的歷史來看,它代表一個比較原始的階段。而在《羅摩衍那》中,除了簡明、樸素的詩章以外,還有不少的精緻細膩、彩繪雕飾的詩章。極少數詩章甚至雕琢刻鏤,玩弄文字遊戲,同以後的古典梵文文學作品簡直沒有什麼兩樣。從藝術風格上來看,《羅摩衍那》好像是處在一個從史詩向古典梵文文學發展的過渡階段。難道這就是它被稱做「最初的詩」的原因嗎﹖

〔參考資料〕 金克木《梵語文學史》第四章;Shudha Mazumdar(瑪朱姆達)改寫‧馮金辛、齊光秀譯《羅摩衍那的故事》(《世界佛學名著譯叢》{94}、{95});《佛教文獻の研究》(龍谷大學佛教學會編);深浦正文《佛教文學概論》。


[國語辭典(教育部)]

(一)ㄆㄧˊ, [名]

(beryllium, Be)化學元素。原子序 4。鹼土金屬元素之一。色白,有延展性,是最 輕的金屬之一,鈹鋁合金,質堅而輕,應用於飛機、火箭的製造。X射線透入性高, 可用以製造X射線管,受α質點撞擊時可產生中子,也用在原子能工業中。但產量很 少,不敷需求。



ㄆㄨˇ, [名]

(praseodymium, Pr)化學元素。原子序59。為稀土金屬之一,與釹同雜存於礦物中 ,產量極少。鐠化合物可用以製造有色玻璃、陶瓷和搪瓷,也可用作催化劑。



(二)ㄉㄧ, [名]

(dysprosium,Dy)化學元素。原子序66。稀土金屬元素之一。有光澤,不具腐蝕,可溶於稀酸之中。與水和鹵素反應緩慢,故在潮溼空氣中不起反應。產量甚微,係以鈣還原氟化鏑而得。



ㄋㄧㄢˊ, [名]

1.地球環繞太陽一周所需的時間。

2.收成、年成。如:「豐年」、「歉年」、「年景」。《新唐書.卷九十九.戴冑傳》:「七月以來,霖潦未止,濱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3.年節。如:「過年」。宋.陳師道〈早春〉詩:「度臘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親的年回來。」

4.歲數、年齡。如:「盛年」、「延年益壽」、「年輕力壯」。唐.杜甫〈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5.時代、時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間」。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經營上元始,斷手寶應年。」

6.人生中的某時期。如:「童年」、「青少年」、「壯年」、「老年」。

7.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8.姓。如清代有年羹堯。

[形]

1.每年。如:「年鑑」、「年表」、「年刊」、「年產量」。

2.年節的。如:「年糕」、「年畫」、「辦年貨」。



(一)ㄍㄨㄟ, [名]

鮭目鮭科中某些魚類的泛稱。具洄游性,產於北方水域。成熟時自海洋返回淡水河川 生殖,幼魚孵化後,再進入海洋。在海洋中時,體呈銀白色或銀灰色,返回淡水河口後,體色變紅。太平洋鮭屬產卵後隨即死亡,大西洋鮭則部分可重回海洋。產量以美、加、日、俄最多,是重要的食用魚。



ㄏㄨㄛˇ, [名]

(holmium,Ho)化學元素。原子序67。罕有的金屬元素。存在於獨居石及其他稀土礦石中,產量甚微。呈銀白色光澤,主要性質和用途與鑭相似。



ㄧㄣ, [名]

(indium,In)化學元素。原子序49。金屬元素之一。為銀白色的結晶,延展性佳。可製造貴重金屬合金,及供珠寶及鑲牙用,產量極少。


博斯騰湖

ㄅㄛˊ ㄙ ㄊㄥˊ ㄏㄨˊ
湖泊名。位於新疆省焉耆縣東南,都斯河從西流入,而湖水西南洩成孔雀河。其硝、鹽的產量豐富。


播幅

ㄅㄛˋ ㄈㄨˊ
農田中農作物間的播種距離,指行距與株距。如:「撒種任何農作物,田間播幅要控制好,產量才會高。」


保證價格

ㄅㄠˇ ㄓㄥˋ ㄐㄧㄚˋ ㄍㄜˊ
民國六十三年臺灣地區實施稻米收購保證價格,以穩定稻米產量及銷售。


報酬遞減定律

ㄅㄠˋ ㄔㄡˊ ㄉㄧˋ ㄐㄧㄢˇ ㄉㄧㄥˋ ㄌㄩˋ
一種經濟學的理論,認為一種生產要素,必須有其他生產要素的配合,才能發揮其生產力,若只增加某一生產要素,而令其他要素數量不變,則該要素增加得愈多,所增加的產量愈少。


邊際利益

ㄅㄧㄢ ㄐㄧˋ ㄌㄧˋ ㄧˋ
因銷售量的增減或產量一單位的變化所引起總收益的變化,計算方法是將總收益變化除以產量變化。


麻鴨

ㄇㄚˊ ㄧㄚ
動物名。我國產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家鴨,因羽毛呈麻褐色帶斑點,故稱為「麻鴨」。


墨蝶

ㄇㄛˋ ㄉㄧㄝˊ
動物名。以墨綠色為底色,上有白色斑紋。分布在低山帶,通常於春夏出現,產量很少,雌雄色彩、斑紋、翅形均相同,但雌蝶較大。


墨西哥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Mexico)

ㄇㄛˋ ㄒㄧ ㄍㄜ ㄏㄜˊ ㄓㄨㄥˋ ㄍㄨㄛˊ
國名。位於北美洲南部,北與美國為界,東瀕墨西哥灣,西臨太平洋,南界瓜地馬拉。面積一百九十五萬八千二百零一平方公里,人口八千五百萬,華僑約占二萬人。首都為墨西哥(Mexico)城,信仰天主教,西班牙語系。於西元一八二一年獨立,國慶日是九月十六日。盛產銀,有銀國之稱,石油產量也很豐富,主要輸出有棉花、糖、原油、金鋁等,畜牧業和觀光業也很發達。幣制為Peso。簡稱為「墨西哥」。


密西根州(Michigan)

ㄇㄧˋ ㄒㄧ ㄍㄣ ㄓㄡ
州名。美國東北部的一州,位於大湖區,瀕伊利湖、休倫湖與密西根湖。面積十五萬七百七十九平方公里,首府為蘭辛。以製造業為主要經濟支柱,底特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工業中心,汽車產量占美國二分之一以上。


豐產

ㄈㄥ ㄔㄢˇ
產量豐富。如:「今年的稻子豐產。」


大冶鐵礦

ㄉㄚˋ ㄧㄝˇ ㄊㄧㄝˇ ㄎㄨㄤˋ
湖北省大冶縣的鐵礦,清光緒二十二年(西元1896)開採。面積約二百平方公里,產量多且質好,附近亦有煤及石灰石出產。後與漢陽鐵廠、萍鄉煤礦聯合,稱為「漢冶萍煤鐵礦廠公司」。


冬菇

ㄉㄨㄥ ㄍㄨ
泛指在冬季生產、採收的菇類。包括香菇、洋菇、草菇等。如:「在臺灣,香菇的產期為一年四季均有,但冬菇產量較少。」


套種

ㄊㄠˋ ㄓㄨㄥˋ
農業上增加土地利用及產量的方法。在某一種作物生長期間,在行間另行播種其他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與生長期,增加產量。也稱為「糊仔栽培」、「接替栽培」。


鐵都

ㄊㄧㄝˇ ㄉㄨ
遼寧省鞍山市。因鐵礦產量居全國之冠,故稱為「鐵都」。


於本辭典中已顯示二十筆,其餘筆數將跳過。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