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心
[國語辭典(教育部)]ㄕㄡˋ ㄒㄧㄣ
野獸的心。形容人泯滅人性,喪盡天良。《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燕剌王劉旦傳》:「薰鬻氏虐老獸心,以姦巧邊甿。」唐.孟郊〈擇友〉詩:「人中有獸心,幾人能真識?」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十一種月喻
據南本涅槃經卷九載,如來為救度眾生,隨機而演說種種法要,能破一切眾生之無明,令其皆能遠離貪、瞋、癡等煩惱,而獲得涅槃清淨之樂;猶如月盛滿之時,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故以月為喻。即:(一)能破暗,謂如來種種說法能破除一切眾生無明大暗;猶如月盛滿之時,清光普照,能使一切大地悉皆明朗。(二)令見道非道,謂如來說法開示正道、邪道,人皆分別而知其可行不可行;猶如月盛滿之時,普照大地,凡是路或非路,皆令眾生明見。(三)令見道邪正,謂如來開示生死邪險之途,令眾生趨於涅槃平正之道;猶如月盛滿之時,普照大地,凡路之邪正險夷,皆令眾生明見。(四)除鬱蒸得清涼,謂如來說法令人皆能遠離貪欲、瞋恚、愚癡、生死之苦,而獲涅槃清涼之樂;猶如月盛滿之時,雖遇炎暑鬱結之蒸熱,然令清涼之氣襲人。(五)破壞螢火高心,謂如來出世,正法昭著,一切外道邪見之光明悉皆破壞;猶如月盛滿之時,一切山河大地無不普照,而螢火之光悉皆不現。(六)息盜賊想,謂如來說法令眾生破無明暗,一切煩惱皆不復生;猶如月盛滿之時,一切幽暗無不朗耀,使盜賊竊取之想法自然息止。(七)除畏惡獸心,謂如來說法開示眾生正見,令其煩惱蓋障悉皆除滅;猶如月盛滿之時,一切幽暗無不照燭,令曠野夜行之人於惡獸出沒時皆能明見。(八)開敷優鉢羅華,優鉢羅華,指青蓮。謂如來說法開示明了,一切眾生所有心華悉皆敷榮;猶如月盛滿之時,因其光照之故,華乃開敷。(九)合蓮華,謂如來說法開示明了,令眾生被五欲覆蓋之心不復發起;猶如月盛滿之時,因其光照之故,蓮華開而復合。(十)發行人進路心,謂如來說法令諸眾生勇猛進修,趣向大涅槃之道;猶如月盛滿之時,一切道路邪正夷險悉皆明白,使行者之心歡喜前進。(十一)令眾生受樂,謂如來說法開示明了,令眾生修習禪定,破諸煩惱,而得解脫之樂;猶如月盛滿之時,令人賞玩而生娛樂心。 p327
黃天教
流傳於明、清兩代之民間宗教。明代嘉靖(1522~1566)年間由察哈爾省萬全縣之李賓所創立。李賓,一名李升官,剃度後稱普明虎眼禪師、普明祖。其以燃燈佛子代表過去,乃獸面人心;釋迦佛子代表當今,乃獸面獸心;彌勒佛子代表未來,乃佛面佛心。倡言劫變思想,謂大劫將臨,天下將有變亂。本教奉普明如來無為了義卷與普靜如來鑰匙通天寶卷為要典,教徒之名字上皆冠以普字。初流傳於察哈爾、河北一帶,後漸傳入南方,萬曆年間復傳入江浙一帶,稱為長生教。
此外,於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張垣市、萬全縣一帶仍盛行此種祕密宗教,稱為黃天道。距張垣市約三十公里處之膳房堡,傳說即為該教主神普明佛之發祥地。除普明佛外,亦虔敬崇拜彌勒佛。該教祖師有普明、普靜、普賢、普光、圓通等五位。光緒初期,遊方僧志明(俗姓馬,名有財,萬全縣人)於萬全縣奉普明金光佛(據說為無生老母所遣下凡之彌勒古佛化身)點授先天真傳,定名為黃天大道,此後該教即祕密流傳於華北民間。該教奉無生老母救世之命,宣揚三期末劫之教義,以三教歸一之精神,期三曹普度,以彌勒掌教,欲令信仰者皆得往生淨土。所信仰之神祇,除其本道神靈外,亦多與當地各廟宇所供奉者相同。其經典有慈航寶訓、挽劫俚言、四聖救世真言、神名對本、三會收圓寶筏等。
或謂此教之性質與一貫道略同。又由有關一貫道起源之傳說、供奉之神祇及流傳之地帶等推測,一貫道即為黃天教,或源自黃天教,或為黃天教之重要支派。 p5367
[國語辭典(教育部)]
獸
ㄕㄡˋ, [名]
總稱有四足而全身有毛的脊椎動物。如:「野獸」、「禽獸」、「走獸」。
[形]
野蠻、不合禮法的。如:「獸心」、「獸性」、「獸行」。
狼猛蜂毒
ㄌㄤˊ ㄇㄥˇ ㄈㄥ ㄉㄨˊ
比喻人凶猛狠毒似狼、蜂一般。南朝齊.王融〈上疏請給虜書〉:「夫虜人面獸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經,虧違地義。」
狼子獸心
ㄌㄤˊ ㄗˇ ㄕㄡˋ ㄒㄧㄣ
幼狼具有天生的獸性,不易馴服。比喻凶殘的人難以教育感化。《晉書.卷八二.虞預傳》:「然狼子獸心,輕薄易動,羯虜未殄,益使難安。」也作「狼子野心」。
狼子野心
ㄌㄤˊ ㄗˇ ㄧㄝˇ ㄒㄧㄣ
豺狼本有與生俱來的獸性,雖自小訓練之,仍難以馴服。狼子野心比喻凶狠殘暴的人難以教化。《左傳.宣公四年》:「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豺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後漢書.卷六五.段熲傳》:「臣以為狼子野心,難以恩納。」也作「狼子獸心」。
曲心矯肚
ㄑㄩ ㄒㄧㄣ ㄐㄧㄠˇ ㄉㄨˋ
心地陰險虛偽。《金瓶梅.第七十五回》:「他就是清靜姑姑兒了!單管兩頭和番,曲心矯肚,人面獸心,行說的話兒,就不承認了。」
人面
ㄖㄣˊ ㄇㄧㄢˋ, 1.人的臉面。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詩:「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自古道:『清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2.人。漢.桓寬《鹽鐵論.繇役》:「普天之下,惟人面之倫,莫不引領而歸其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自實走了一晌,不見一個人面。」
3.人情。《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4.人面獸心的簡稱。唐.杜甫〈課小豎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詩三首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學馬蹄。」
人面獸心
ㄖㄣˊ ㄇㄧㄢˋ ㄕㄡˋ ㄒㄧㄣ
形容匈奴文化未開,不懂禮儀。語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夷狄之人貪而好利,被髮左衽,人面獸心。」後用以形容人凶狠殘暴,如野獸一般。《晉書.卷七八.孔愉傳》:「又觀頃日降附之徒,皆人面獸心,貪而無親,難以義感。」《官場現形記.第一六回》:「你當他做了官就換了人,其實這裡頭的人,人面獸心的多得很哩!」也作「獸心人面」。
認賊作父
ㄖㄣˋ ㄗㄟˊ ㄗㄨㄛˋ ㄈㄨˋ
譏諷不明事理而將仇敵當作親人。比喻甘心投靠敵人。如:「那般貪官汙吏,人面獸心,認賊作父,真是令人不齒。」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