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ㄧㄢ ㄍㄜ ㄒㄧㄥˊ
樂曲名。為樂府平調曲名。始創於魏文帝,作品皆描寫婦女懷念從軍遠行的丈夫。後人的作品則多敘述征戰之事,以唐代高適最為著名。
(一)ㄊㄨㄛ, [代]
同「它」。《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
(一)ㄌㄧㄤˊ, [形]
1.冷、微寒。如:「涼水」、「涼風」。《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雨雪其雱。」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2.冷清、不熱鬧。如:「荒涼」。《金史.卷八八.列傳.移剌道》:「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
3.惆悵、悲苦。如:「淒涼」。南朝梁.江淹〈別賦〉:「巡曾楹而空揜,撫錦幕而虛涼。」
4.淡薄、不善。如:「世態炎涼」。《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
[動]
失望、灰心。《兒女英雄傳》第一回:「登時倒抽了一口氣,涼了半截。」
[名]
1.感冒、風寒。如:「受涼」。《紅樓夢》第一○九回:「就怕他也像晴雯著了涼。」
2.朝代名。東晉十六國中,先後據有今大陸地區甘肅之地者,國號皆稱為「涼」,有前涼、後涼等。
3.姓。如三國時魏國有涼茂。
ㄐㄧˋ, [動]
1.暫時的托身。《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聊齋志異.卷三.連瑣》:「何居里,久寄此間?」
2.託付、依附。如:「寄託」。《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3.傳達言語、書信、心意等。今多指透過郵遞傳送。如:「寄信」、「寄郵包」、「寄語白雲」。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元.姚燧〈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還〉曲:「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
[副]
1.暫時依附的。如:「寄居」、「寄宿」、「寄食」。
2.臨時委託的。如:「寄存」、「寄賣」。
[形]
非親生關係的。如:「寄父」、「寄母」、「寄子」、「寄女」。
(二)ㄐㄧˋ, [名]
1.乘坐的馬。如:「坐騎」。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取寒、明兩巖道,由寺向西門覓騎。」
2.乘馬作戰的士卒。如:「鐵騎」、「輕騎」。《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唐.高適〈燕歌行〉:「胡騎憑陵雜風雨。」
3.量詞。計算人馬的單位。唐.李白〈從軍行〉:「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三國演義.第四回》:「奉先可親去揀一騎賜與孟德。」
ㄐㄩㄣ, [名]
1.武裝部隊、兵種。如:「陸軍」、「海軍」、「空軍」。
2.兵士的通稱。《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四折》:「元來他做了官,不是軍了也。」
3.野戰部隊中大於師而小於軍團的最小戰略單位,通常轄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師及必要的戰鬥支援與勤務支援部隊。
4.陣地。唐.高適〈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5.古時將犯人送至邊疆勞役的刑罰。如:「發配充軍」。《明史.卷九三.刑法志一》:「軍有終身,有永遠。」
[動]
1.駐紮、屯兵。《左傳.桓公八年》:「楚子伐隨,軍於漢淮之間。」《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2.編成軍隊。《左傳.宣公十二年》:「晉之餘師不能軍,宵濟亦終夜有聲。」
ㄒㄧㄢˋ, [名]
1.險阻、要塞。《說文解字.&28e0f_.png;部》:「限,阻也。」《戰國策.秦策一》:「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肴函之固。」
2.門檻。如:「門限」、「戶限」。《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會屬縣送委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
3.指定的範圍、止境。如:「期限」、「界限」、「下限」、「無限」、「有限」。《晉書.卷四七.傅玄傳》:「六年之限,日月淺近,不周黜陟。」
[動]
限制、不許超越。如:「人數不限」、「不可限量」、「限五月完工。」《文選.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唐.岑參〈寄左省杜拾遺〉詩:「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ㄒㄩㄣ, [名]
功績、功勞。如:「屢建奇勛」。唐.高適〈燕歌行〉:「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ㄘㄨㄟ, [動]
1.折斷。《說文解字.手部》:「摧,折也。」如:「摧折」、「摧枯拉朽」。《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2.毀壞、崩塌。如:「摧毀」、「無堅不摧」。唐.李賀〈雁門太守行〉:「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鱗開。」元.關漢卿《拜月亭.楔子》:「雖是這戰伐,負著個天摧地塌。」
3.挫折、壓抑。《史記.卷一○○.季布傳》:「當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斯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
4.傷害。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二首之二:「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心。」唐.李白〈長相思〉詩:「長相思,摧心肝。」
ㄅㄣˇ ㄗˋ, 1.原本就是。《文選.顏延之.五君詠五首之二》:「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唐.高適〈燕歌行〉:「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2.發源於、出於。《文選.張衡.西京賦》:「匪唯翫好乃有祕書,小說九百本自虞初。」
ㄅㄧㄢ ㄉㄧˋ
邊遠或靠近邊界的地方。北周.王褒〈燕歌行〉:「遙聞陌頭採桑曲,猶勝邊地胡笳聲。」也作「邊土」、「邊區」。
ㄅㄧㄢ ㄊㄨˇ
邊遠或靠近邊界的地方。唐.高適〈燕歌行〉:「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也作「邊地」、「邊區」。
ㄆㄧㄥˊ ㄌㄧㄥˊ
仗勢欺人。《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憑陵敝邑。」唐.高適〈燕歌行〉:「山川蕭條極邊士,胡騎憑陵雜風雨。」也作「馮陵」。
ㄉㄧㄠ ㄉㄡˇ
古時行軍的用具。銅製,有柄,夜間可用以打更,白天可當鍋煮飯,能容一斗米。一說一種小鈴。《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唐.高適〈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也稱為「鐎斗」。
ㄊㄧㄢ ㄑㄧˋ, 1.氣候。在一定區域和一定時間內,多種氣象要素綜合顯示的大氣狀況。《文選.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唐.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2.空氣。天空中輕清之氣。《禮記.月令》:「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
3.運命的徵候。漢.趙曄《句踐伐吳外傳》:「吾誠已說于國人,國人喜悅;而子昔日云:『有天氣即來陳之。』」
4.時候。指某一時刻。《水滸傳.第八回》:「兩個公人帶了林?出店,卻是五更天氣。」《兒女英雄傳.第五回》:「莫如趁天氣還早,躲了她。」
ㄌㄧˋ ㄖˋ
明亮耀眼的太陽。北周.王?〈燕歌行〉:「初春麗日鶯欲嬌,桃花流水沒河橋。」北周.庾信〈春和夏日應令〉詩:「朱簾捲麗日,翠幕蔽重陽。」
ㄎㄨㄥˋ ㄈㄤˊ
無人居住、無物藏貯的房子。《文選.曹丕.燕歌行》:「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文選.陸機.擬古詩一二首.擬青青河畔草》:「空房來悲風,中夜起嘆息。」
ㄏㄢˊ ㄈㄥ, 1.秋冬寒冷的風。晉.陸機〈燕歌行〉:「寒風習習落葉飛,蟋蟀在堂露盈墀。」
2.人名。古時善於相馬的人。《呂氏春秋.恃君覽.觀表》:「古之善相馬者,寒風是相口 齒。」
ㄏㄥˊ ㄒㄧㄥˊ, 1.不循正道而行。《周禮.秋官.野廬氏》:「凡有節者及有爵者至則為之辟,禁野之橫行徑踰者。」也作「衡行」。
2.像螃蟹一樣橫著走路。比喻行為蠻橫,不講道理。元.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正是常將冷眼看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三國演義.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
3.遍行,布滿各處。《荀子.修身》:「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
4.馳騁縱橫。《史記.卷一○○.季布傳》:「臣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唐.高適〈燕歌行〉:「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5.橫向排列。如:「現在中文排字出現橫行的現象,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ㄑㄧㄢˋ ㄑㄧㄢˋ
不滿意的樣子。《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唐.韓愈〈送鄭十校理序〉:「今生始進仕,獲重語於天下,而慊慊若不足。」
ㄑㄧㄥ ㄌㄧˋ, 1.耿直有志氣。《後漢書.卷四十五.周榮傳》:「清厲之志,聞於州里。」
2.形容聲音清切高亢。《文選.馬融.長笛賦》:「激朗清厲,隨光之介也。」《文選.成公 綏.嘯賦》:「音要妙而流響,聲激嚁而清厲。」
3.形容氣候寒冷淒清。三國.魏.文帝〈燕歌行〉:「悲風清厲秋氣寒,羅帷徐動經秦軒 。」
ㄒㄧㄥ ㄏㄢˋ
天河、銀河。漢.曹操〈步出夏門行〉:「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文選.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