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無明酒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譬喻)無明能昏沈人之本心,故以酒為譬。妙法聖念處經七曰:「勿飲無明酒。」秘藏寶鑰上曰:「徒縛妄想之繩,空醉無明之酒。」又酒者為誘無明闇心之緣,故云無明酒。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無相

新羅禪僧。中國淨眾宗之大成者。俗姓金,又稱金和上(尚)。號松溪。聖德王(702~736)時,於郡南寺得度。聖德王二十七年(728)入唐。初住禪定寺,後入蜀參純德寺之智詵(五祖弘忍門下),師事處寂(智詵之弟子),賜名無相,獲傳衣鉢。後居天谷山之巖下,被草衣、節飲食,食盡而以土為食,猛獸為其行所感而護衛之。後受成都縣令楊笠之請,住淨眾寺,開演禪法,化導二十餘年。寶應元年(762)五月付囑弟子無住。五月十九日坐化,年七十九,塔名「東海大師塔」。

師每年十二月及正月皆設道場說法,先教禮懺、引聲念佛,後傳無憶、無念、莫妄三句,並將此三句配以戒、定、慧三學。後世稱其法系為淨眾宗,其傳承系列如次︰智詵→處寂→無相→無住。

◎附︰《歷代法寶記》(摘錄)

金和上每年十二月、正月,與四眾百千萬人受緣,嚴設道場處,高座說法。先教引聲念佛,盡一氣念,絕聲停念訖,云︰無憶、無念、莫妄。無憶是戒,無念是定,莫妄是惠。此三句語即是總持門。又云︰念不起猶如鏡面能照萬像,念起猶如鏡背即不能照見。又云︰須分明知起知滅,此不間斷即是見佛。譬如二人同行俱至他國,其父將書教誨,一人得書尋讀已畢,順其父教不行非法;一人得書尋讀已畢,不依教示熾行諸惡。一切眾生依無念者是孝順之子,著文字者是不孝之子。又云︰譬如有人醉酒而臥,其母來喚,欲令還家。其子為醉迷亂,惡罵其母。一切眾生無明酒醉,不信自身見性成佛。

又《起信論》云︰心真如門、心生滅門。無念即是真如門,有念即生滅門。又云︰無明頭出,般若頭沒;無明頭沒,波般若頭出。又引《涅槃經》云︰家犬野鹿。家犬喻妄相,野鹿喻佛性。又云︰綾本來是絲,無明文字,巧兒織成,乃有文字,後折卻還是本然絲。絲喻佛性,文字喻妄相。又云︰水不離波,波不離水。波喻妄念,水喻佛性。又云︰擔麻人轉逢銀所,一人捨麻取銀,餘人言,我擔麻已定,終不能棄麻取銀。又至金所,棄銀取金,諸人云,我擔麻已定,我終不棄麻取金。金喻涅槃,麻喻生死。

又云︰我此三句語是達摩祖師本傳教法,不言是詵和上、唐和上所說。又言︰許弟子有勝師之義,緣詵、唐二和上不說了教,曲承信衣,金和上所以不引詵、唐二和上說處。每常座下教戒真言,我達摩祖師所傳此三句語是總持門,念不起是戒門,念不起是定門,念不起(是)惠門,無念即是戒定惠具足。過去、未來、現在恒沙諸佛皆從此門入。若更有別門,無有是處。

〔參考資料〕 《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下);《宋高僧傳》卷十九;《神僧傳》卷七;《景德傳燈錄》卷四;李能和《朝鮮佛教通史》;冉雲華〈東海大師無相傳研究〉(《中國佛教文化研究論集》);印順《中國禪宗史》第四章。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