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無動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又云不動業,三行之一。謂修禪定而生於色界無色界也。禪定離心之散動,故云無動,生天之果報決定而無移動,故云無動,前義就因而言。後義就果而言。


[佛光大辭典]

又作不動業。三行之一。謂修有漏之禪定而得生色界、無色界之果。因禪定離心之散動,故稱無動;又生天之果報決定而不移,故稱無動。前義係就因而言,後義係就果而說。(參閱「三行」550) p5109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三行

(名數)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間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惡等罪感三惡道之苦者。三不動業,又曰無動行。修有漏之禪定感色界無色界之果者。是為禪定不動之行,故云不動,又感果不動,如福行罪行時,非如異變,故云不動。見智度論八十八。


[佛光大辭典]
三行

(一)指身、口、意三業。中觀論有「起三行」之語,即為起動三業之謂。(參閱「三業」638) 

(二)三行又指:(一)福行,即行十善等福,能招感天上、人間之果。(二)罪行,又稱非福行。即行十惡等罪,能招感三惡道之苦。(三)不動行,又稱無動行。即修有漏之禪定,能招感色界、無色界之果。因禪定不動,感果不動,福行罪行,非如異變,故稱不動。〔大智度論卷八十八〕 p550


[法相辭典(朱芾煌)]
諸聖弟子二種雜染

瑜伽九十七卷十六頁云:復次諸聖弟子,已見諦跡,未離欲者,應知略有二種雜染。謂欲雜染,後有雜染。於此二種,諸聖弟子,應勤加行,淨修其心。諸聖弟子,為欲斷除欲雜染故,勤方便時;漸依三行。謂趣無動行,趣無所有處行。證入無動無所有非想非非想處定。此由斷對治故,及遠分對治故;超度欲雜染。或為斷除後有雜染,勤方便時;已離欲界愛,未離色界愛。謂我所何當不有;我何當不有;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今所有,若昔所有,如是一切,我皆棄捨。彼正修習能斷後有所有差別對治道已;離色界愛,乃至能入非想非非想處定。若現法中,於其上捨,多生愛味,不般涅槃;彼於現法,不全解脫一切所有後有雜染。若於上捨,不生愛味;彼現法中,能般涅槃;能全解脫所有一切後有雜染。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