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ㄌㄧㄝˋ ㄐㄧㄡˇ
含乙醇百分之四十以上的蒸餾酒,其酒性非常強烈。如大麴酒、高粱酒、威士忌等。
ㄌㄧㄝˋ, [形]
1.威猛、強勁。《左傳.昭公二十年》:「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後漢書.卷七○.鄭太傳》:「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埶,猶以烈風掃彼枯葉。」
2.剛直、正義。如:「烈士」。《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聶政傳》:「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
3.嚴厲、嚴酷。《淮南子.齊俗》:「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漢.高誘.注:「烈,酷也。」
4.光明、顯赫。《詩經.周頌.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國語.晉語九》:「君有烈名,臣無叛質。」三國吳.韋昭.注:「烈,明也。」
5.味道或成分很濃、很重。如:「烈酒」。唐.沈亞之〈夢遊仙賦〉:「襲烈蕙之芳風,送麗音於遼耳。」
[名]
1.功業。《孟子.公孫丑上》:「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2.為正義而犧牲性命的人。如:「革命先烈」。
3.毒、禍害。《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傳》:「若湯之旱,則桀之餘烈也。」
4.姓。如秦代有烈裔。
[動]
燃燒。《孟子.滕文公上》:「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元.李壽卿《度柳翠.楔子》:「明朝是汝父周年,自當來烈紙焚錢。」
ㄌㄢˊ ㄇㄨˇ ㄐㄧㄡˇ
一種由甘蔗汁、糖蜜發酵蒸餾製成的烈酒。蘭姆為英語 rum的音譯。酒精成分百分之六十至八十。除可直接飲用外,又可作為糕餅、菸絲、雪茄菸等的香料。原產於西印度群島,以牙買加京斯敦所產最著名。也譯作「朗姆酒」。
ㄗㄡˇ ㄧㄤˋ, 1.失去原來的形貌。如:「一場大病之後,他整個人都走樣了。」、「這件衣服一下水就走樣了。」
2.形容人的行動越軌。如:「他平日行為拘謹,但烈酒下肚就全走樣了。」
ㄨㄟ ㄕˋ ㄐㄧˋ
一種西洋烈酒。為英語 whiskey的音譯。由大、小麥及玉米等穀類發酵蒸餾而成。酒精含量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種類繁多。如約翰走路(Johnny Walker)。也譯作「維司克」、「畏士忌」、「衛士忌」。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