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火煖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奴管反俗字也賈注國語煖溫也正作煗經作[火*(而/而)]非也說文從火從[而/火]


[續一切經音義]

下奴管反俗字也賈注國語云煖溫也正作煗經文作[火*(而/而)]非也說文從火而聲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火界

瑜伽二十七卷二頁云:云何火界?火界有二。一、內,二、外。內火界者:謂此身中內別溫性溫熱?所攝煖煖所攝,親附執受。其事云何?謂於身中所有溫煖,能令身熱,等熱,遍熱。由是因緣,所食所飲所噉所嚐,易正消變。彼增盛故;墮蒸熱數。如是等類,名內火界。外火界者:謂外溫性溫熱所攝煖煖所攝,非親附,非執受。其事云何?謂於人間,依鑽燧等,牛糞末等,以求其火。火既生已;能燒牛糞,或草,或薪,或榛,或野,或山,或渚,或村村分,或城城分,或國國分,或復所餘。如是等類,名外火界。

二解 集異門論一卷三頁云:何等火界?謂溫熱性。

三解 大毗婆沙論七十五卷八頁云:問:火界云何?答:煖性。雖此火界、總是煖性;而此煖性,差別無邊。謂內外分煖性各異。內分中煖性者:謂身中熱,等熱,遍熱。由此所飲所食所噉,皆易消熱,令身安隱。此若增時,便成熱病。外分中煖性者:謂炬燈燭陶爐等,火聚炎焰燒諸城村山林曠野及諸藥草,日輪未尼天龍宮殿所出火焰、并地獄等諸火煖性。應作是說:內火煖性,熱於外火。所以者何?若以飲食、置釜鑊中,下然熾火,經一日夜,猶不能令形色變易。如在腹中,經須臾頃。此內外分種種煖性,以相同故,略為一聚;總名火界。

四解 品類足論一卷一頁云:火界云何?謂煖性。

五解 法蘊足論九卷十八頁云:云何火界?謂火界有二種。一、內。二、外。云何內火界?謂此身內所有各別暖性暖類,有執,有受。此復云何?謂此身中諸所有熱,等熱,遍熱。由此所食,所噉,所飲,正易消化。若此增盛;令身燋熱。復有所餘身內各別暖性暖類,有執,有受。是名內火界。云何外火界?謂此身外諸外所攝暖性暖類,無執,無受。此復云何?謂地暖火日藥末尼宮殿星宿火聚燈焰燒村燒城燒川燒野燒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千或無量擔薪草等火,熾盛烔然。或在山澤河池巖窟房舍殿堂樓觀草木根莖枝葉花果等暖。復有所餘熱性熱類,無執,無受。是名外火界。前內此外,總名火界。

六解 火界有二,如火界中說。


形色非實

俱舍論十三卷四頁云:然經部說、形非實有。謂顯色聚、一面多生,即於其中、假立長色。待此長色、於餘色聚一面少中,假立短色。於四方面并多生中,假立方色。於一切處遍滿生中,假立圓色。所餘形色,隨應當知。如見火蹧,於一方面,無間速運;便謂為長。見彼週旋;謂為圓色。故形無實別類色體。若謂實有別類形色;則應一色,二根所取。謂於色聚長等差別,眼見、身觸、俱能了知。由此應成二根取過。理無色處,二根所取。然如依觸,取長等相,如是依顯,能取於形。豈不觸、形、俱行一聚;故因取觸、能憶念形。非於觸中、親取形色。如見火色,便憶火煖;及嗅華香,能念華色。此中二法,定不相離。故因取一,可得念餘。無觸與形,定不相離;如何取觸、能定憶形?若觸與形、非定同聚,然由取觸、能憶念形;顯色亦應因觸定憶。或應形色,如顯無定,則取觸位,應不了形;而實不然。故不應說因取於觸,能憶念形。或錦等中、見多形故,便應一處、有多實形。理不應然,如眾顯色。是故形色、非實有體。



瑜伽三十四卷十九頁云:如是行者、於諸聖諦下忍所攝能緣所緣平等平等智生;是名為煖。

二解 大毗婆沙論六卷八頁云:云何煖?乃至廣說。問:何故名煖?答:智於境轉,故有勝智煖生,能燒諸煩惱薪;故名為煖。猶如鑽火、上下相依,有火煖生,能燒薪等。有說:諸有相依,故有墮有智煖生,能令諸有皆悉萎悴。故名為煖。猶如夏時聚花為[卄/積],花生煖氣,還自萎悴。又如夏時,積聚糞壤,中生煖氣,還自腐爛。有說:諸蘊相依,故有墮蘊智煖生,能燒蘊林,令其永滅。故名為煖。如竹葦等,相摩煖生,能燒彼林、令為灰燼。尊者妙音、作如是說:依求解脫,有善根生;是聖道日前行前相;故名為煖。如日將出,明相先現。復次依求解脫,有善根生;是聖道火前行前相。故名為煖。如火將燃,煙為前相。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