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法思勝解忍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四十二卷十一頁云:云何菩薩法思勝解忍?謂諸菩薩、於一切法,能正思擇。由善觀察勝覺慧故;能於八種生勝解處。善安勝解。云何八種生勝解處?一、三寶功德處,二、真實義處,三、諸佛菩薩大神力處,四、因處,五、果處,六、應得義處,七、自於彼義得方便處,八、一切所知所應行處。又此勝解,由二因緣,於彼諸處,能善安立。一、長時串習故,二、證善淨智故。是名菩薩法思勝解忍。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諦察法忍

三種忍辱波羅蜜之一。又作察法忍、法思惟解忍、法思勝解忍、通達忍、觀法忍、觀察法忍。忍,謂忍耐違逆之境,而不起瞋心。諦察法忍,即諦觀諸法不生不滅之真理,心無妄動,而安住於無生之理。〔解深密經卷四、成唯識論卷九〕(參閱「三法忍」571) p6296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忍辱

六波羅蜜之一,十波羅蜜之一。音譯羼提、羼底、乞叉底;意譯作安忍或忍。即心能安住而堪忍侮辱或惱害。《大乘義章》卷十二云(大正44‧70 5b)︰「言羼提者,此名忍辱。他人加毀名之為辱,於辱能安目之為忍。」《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七謂忍辱有三種行相,即不忿怒、不報怨、不懷惡。蓋梵語kṣānti,係由語根kṣam(有「忍」之義)而來的女性名詞,故有忍耐或安忍之意。此忍辱為世間、出世間及大乘、小乘等所尊崇之法。尤其大乘對之最為重視,並以之為六波羅蜜之一,係菩薩必須修行的要目。

依《大智度論》卷六所說,忍有生忍、法忍二種︰

(1)生忍︰謂眾生雖加種種惡,心不瞋恚;又給與種種供養,心亦不歡喜;且觀眾生無初、中、後,不墮常、斷二邊,不生邪見。

(2)法忍︰於甚深法中心無罣礙。

《優婆塞戒經》卷七〈羼提波羅蜜品〉,則謂忍有世、出世二種,文云(大正24‧1072c)︰「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飢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癡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施、難作,名出世忍。」其下文又謂聲聞緣覺所行之忍辱唯是忍辱,非波羅蜜。唯獨菩薩所行之忍辱乃能稱忍辱波羅蜜。即以四句分別忍辱與忍辱波羅蜜(大正24‧1073a)︰
「是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世忍,聲聞緣覺所行忍辱。是波羅蜜非忍辱者,所謂禪波羅蜜。亦是忍辱亦波羅蜜者,所謂若被割截頭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瞋心,檀波羅蜜、尸波羅蜜,般若波羅蜜。非忍辱非波羅蜜者,所謂聲聞緣覺持戒布施。」

又依《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九〈福田相品〉所說,菩薩的安忍有世間、出世間兩種相。所謂世間安忍乃緣諸有情的有取有相,依諸果報福業等而發起的有漏忍;普利樂一切有情而發起的無漏忍,則稱出世間安忍。又說世間安忍是聲聞獨覺所共有,故不可名之為大甲胄輪,出世安忍獨由菩薩所成,故名之為大甲胄輪。另依《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安忍波羅蜜多品〉所述,觀一切皆空而行的安忍,稱為安忍波羅蜜,若非如此,唯名安忍。又,存自他或善惡分別的安忍,唯名安忍;無此等分別者,名安忍波羅蜜。由上所述,可知二乘及菩薩皆行忍,然其志意大有所別。

此外,《解深密經》卷四〈地波羅蜜多品〉等,說忍有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三種。其中耐怨害忍又稱耐他怨害忍、他不饒益忍、忍辱忍、他毀辱忍;安受苦忍又稱安受眾苦忍、安苦忍、安受忍;諦察法忍又稱法思惟解忍、法思勝解忍、通達忍、觀法忍或觀察法忍。唐譯《攝大乘論釋》卷七釋云(大正31‧356c)︰
「耐怨害忍能忍受他所作怨害,勤修饒益有情事時,由此忍力遭生死苦而不退轉。安受苦忍能正忍受所遭眾苦,由此忍力於生死中雖受眾苦而不退轉。諦察法忍堪能審諦觀察諸法,由此忍力建立次前所說二忍。」

又,無性《攝大乘論釋》卷七亦說耐怨害忍是諸有情成熟的轉因,安受苦忍是成佛因,能忍受寒熱飢渴等種種苦事故,諦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處。此中,前二忍相當《大智度論》所謂生忍,諦察法忍相當彼之法忍。

又,《寶雲經》卷一說菩薩有十忍,即內忍、外忍、法忍、隨佛教忍、無方所忍、修處處忍、非所為忍、不逼惱忍、非心忍、誓願忍。新譯《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亦謂菩薩有十種清淨忍,文云(大正10‧305a)︰
「所謂安受訾辱清淨忍護諸眾生故,安受刀杖清淨忍善護自他故,不生恚害清淨忍其心不動故,不責卑賤清淨忍為上能寬故,有歸咸救清淨忍捨自身命故,遠離我慢清淨忍不輕未學故,殘毀不瞋清淨忍觀察如幻故,有犯無報清淨忍不見自他故,不隨煩惱清淨忍離諸境界故,隨順菩薩真實智知一切法無生清淨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境界。」

又,《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安忍波羅蜜多品〉亦列舉無貪、不害、無熱惱等三十二種安忍。《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二〈忍品〉謂忍有自性忍、一切忍、難行忍、一切門忍、善士忍、一切種忍、遂求忍、此世他世樂忍、清淨忍九種。此中,一切忍分在家、出家,又各有耐怨害等三種。難行忍有三種,一切門忍有四種,善士忍有五種,一切種忍有十三種,遂求忍有八種,此世他世樂忍有九種,清淨忍有十種。

諸經論對於忍的功德利益的敘述頗多。如《大寶積經》卷七十八〈富樓那會‧具善根品〉云,忍辱為十力之本,諸佛神通之原,無礙智大悲皆以忍為本,四諦、念、正勤、根、力、覺、道分皆以忍為本。《大智度論》卷三十亦云(大正 25‧280c)︰
「忍為一切出家之力,能伏諸惡,能於眾中現奇特事。忍能守護,令施戒不毀。忍為大鎧,眾兵不加。忍為良藥,能除惡毒。忍為善勝,於生死險道安穩無患。忍為大藏,施貧苦人無極大寶。忍為大舟,能渡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

〔參考資料〕 《中阿含經》卷十七;《佛遺教經》;《正法念處經》卷六十〈觀天品〉;《大般若經》卷三六六〈巧方便品〉;《大品般若經》卷一〈序品〉;《六度集經》卷五;《成唯識論》卷九;《大般涅槃經》卷下。


[法相辭典(朱芾煌)]
一切忍

瑜伽四十二卷六頁云:云何菩薩一切忍?當知此忍,略有二種。一、依在家品忍,二、依出家品忍,當知依此二種品忍,各有三種。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眾苦忍,三、法思勝解忍


三種忍

瑜伽四十二卷六頁云:當知依此二種品忍,各有三種。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眾苦忍,三、法思勝解忍。如彼廣說。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