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汎解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

上芳梵反又音馮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聲聞三釋

(術語)大乘義章十七本云:聲聞之名義,汎解有三:一,就得道之因緣而釋,聞如來所說之言教而悟解,故曰聲聞。地持論曰:「從他聞聲而通達,故名聲聞。」二,就所觀之法門而釋,如地持論所說:我,眾生,人等,唯有名而無實,故目之為聲。觀此聲(即我眾生等)而聞解無我無眾生之義,謂之聞。三,就化地之佛說而釋,佛所說一乘之法旨為聲,眾生聞而悟解,名為聞。法華經所謂:「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是也(愚案台家五種聲聞中之大乘聲聞是也)。見大乘義章十七本,大經淨影疏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眾生

一般而言,此詞係指具無明煩惱,流轉生死之迷界凡夫;然若就廣義而言,則亦含攝悟界的佛、菩薩等。音譯禪頭、社伽、薩埵、僕呼繕那;又稱有情、含識、含生、群萌、群類、稟識等。《雜阿含經》卷六云(大正2‧40a)︰「佛告羅陀,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摩訶止觀》卷五(上)云(大正46‧52c)︰「攬五陰通稱眾生。眾生不同︰攬三途陰罪苦眾生、攬人天陰受樂眾生、攬無漏陰真聖眾生、攬慈悲陰大士眾生、攬常住陰尊極眾生。」又,《大智度論》卷二云(大正25‧72b)︰「如諸法中涅槃無上,眾生中佛亦無上。」

關於眾生的語義,有多種說法,茲分述如下︰

(1)「與眾共生」︰如《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世本緣品〉云(大正1‧145a)︰「爾時無有男女、尊卑、上下,亦無異名,眾共生世故名眾生。」

(2)「受眾多生死」︰如《舍利弗阿毗曇論》卷十一云(大正28‧603a)︰「云何眾生世﹖眾生謂五道中生,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中,是名眾生世。」《往生論註》卷上云(大正40‧831b)︰「有論師汎解眾生名義,以其輪轉三有,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

(3)「眾緣和合而生」︰如《大智度論》卷三十一云(大正25‧286c)︰「但五眾和合故強名為眾生。」《大乘同性經》卷上云(大正16‧642b)︰「眾生者,眾緣和合名曰眾生。所謂地、水、火、風、空、識、名色、六入因緣生。」

(4)「法身為煩惱所纏,往來生死」︰如《不增不減經》云(大正16‧467b)︰「即此法身過於恆沙無邊煩惱所纏,從無始世來,隨順世間波浪漂流,往來生死,名為眾生。」

另外,諸經論對眾生、有情二語的範圍亦有異論。或謂有情係指一切有情識的生物,而山川、草木、大地等乃屬非情(又稱無情),眾生則兼攝有情、非情二者;或謂有情與眾生為同體異名。

〔參考資料〕 《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本);《俱舍論寶疏》卷一;《玄應音義》卷一、卷二十三;《大智度論》卷二十、卷四十七;《佛性論》卷二;《佛地經論》卷五;《大乘起信論》;西義雄(等)《大乘菩薩道啗研究》。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