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毒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ㄉㄨˊ ㄐㄧㄡˇ
放有毒藥的酒。《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西南夷傳》:「即聚兵起營臺,招呼諸君長,多釀毒酒,欲先以勞軍,因襲擊尚。」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施物圓滿

雜集論八卷七頁云:云何應知施物圓滿?謂所施財物、非誑詐得故,所施財物、非侵他得故,所施財物、非穢離垢故,所施財物、清淨故,所施財物、如法所引故;是名施物圓滿。依此義故,經作是說:發起正勤所得財物者:此顯施物非誑詐得。誑詐得者:謂不起正勤而得財物。於自住處,他所寄物,謀詐得故。運手臂力所得財物者:此顯示物非侵他得。侵他得者:非自運動手力而得。他所勤苦種種方便,獲得財物,侵凌取故。離汙垢物者:此顯示物非穢離垢。由此施物,遠離汙穢染汙故。如法財者:此顯施物清淨。遠離刀毒酒等,非淨施物故。如法所得者:此顯示物如法所引。遠離偽斗稱等邪命財故。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ㄉㄨˊ, [名]

1.禍害。《書經.盤庚》:「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鄭眾傳》:「凡稱善士,莫不離被災毒。」

2.會危害身體健康的物質。如:「中毒」。《文選.潘岳.馬汧督誄》:「而蜂蠆有毒,驟失小利。」

3.指毒品。能讓人成癮並危害健康甚或生命的麻醉品。包括嗎啡、海洛因、古柯鹼等。如:「販毒」、「吸毒」、「反毒運動」。

4.比喻對思想意識有害的事物。如:「科舉遺毒」、「封建餘毒」。

[動]

1.怨恨。《列子.湯問》:「仙聖毒之,訴之於帝。」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若毒之乎?余將告於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2.傷害、殘害。如:「荼毒」。唐.杜甫〈夏夜歎〉:「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3.用有毒物質害死或傷害。如:「把人毒死了」、「用藥毒老鼠」。

[形]

1.含有對健康或生命有危害物質的。如:「毒品」、「毒藥」。《後漢書.卷八六.南蠻西南夷傳》:「招呼諸君長,多釀毒酒。」

2.本身含有毒素的。如:「毒蛇」、「毒草」。

3.凶狠、猛烈。如:「狠毒」、「虎毒不食子」。《西遊記.第六五回》:「我們到那廂,決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二)ㄓㄣˋ, [名]

毒酒。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皁飭司直,肅清風禁。筆銳干將,墨含淳酖。」唐.皇甫枚〈溫京兆〉:「事覺,飲酖而死。」



ㄓㄣˋ, [名]

1.動物名。一種毒鳥。雄的稱為「運日」,雌的稱為「陰諧」,喜食蛇蝮。其羽毛紫綠色,有劇毒,泡酒後可以毒死人。

2.毒酒。通「酖」。如:「飲鴆止渴」。

[動]

毒酒害人。《國語.魯語上》:「溫之會,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使醫鴆之,不死,醫亦不誅。」《三國演義.第二回》:「何后嫉妒,鴆殺王美人!」


?耳頓足

ㄐㄩㄝ ㄦˇ ㄉㄨㄣˋ ㄗㄨˊ
用手抓耳,以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的困態。宋.王銍《默記.卷上》:「夫婦獻酬,王互換酒飲,而毒酒乃在王盞中。張立於屏風後見之,?耳頓足。」


止渴飲鴆

ㄓˇ ㄎㄜˇ ㄧㄣˇ ㄓㄣˋ
為解渴而喝毒酒。語本《後漢書.卷四八.霍諝傳》:「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後比喻只求解救眼前困難,而不顧將來的大禍患。《掃迷帚.第二四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欲療瘡而剜肉?竟是自害自的勾當。」也作「飲鴆止渴」。


酖毒

ㄓㄣˋ ㄉㄨˊ
毒藥或毒酒。《左傳.閔公元年》:「宴安酖毒,不可懷也。」唐.孔穎達.正義:「宴安自逸,若酖毒之藥,不可懷戀也。」《後漢書.卷四八.霍諝傳》:「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為哉!」也作「鴆毒」。


鴆酒

ㄓㄣˋ ㄐㄧㄡˇ
毒酒。《漢書.卷三八.高五王傳.齊悼惠王劉肥傳》:「太后怒,乃令人酌兩扈鴆酒置前,令齊王為壽。」《三國演義.第四回》:「儒以鴆酒奉帝,帝問何故。」


燕安鴆毒

ㄧㄢˋ ㄢ ㄓㄣˋ ㄉㄨˊ
沉溺逸樂無疑是飲毒酒自殺,自取滅亡。《元史.卷一八六.張楨傳》:「凡土木之勞,聲色之好,燕安鴆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也作「宴安鴆毒」。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