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果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雜語)死後殘存之果體。即死屍是也。
[佛光大辭典]
引因
「生因」之對稱。生近果與正果之因,稱為生因;引遠果與殘果之因,稱為引因。就內種而言,以現在之種子生現在之身,稱為生因;引其他枯喪屍骸等,稱為引因。就外種而言,生芽、莖等為生因,引枯死之草木等為引因。此屍骸及枯草等之位皆無內外之種,或生於他界,或種既久而滅。然由生因之作用力故,猶能引彼,即依其義,說彼生因之種,稱為引因,二因並無別體。又十二有支中,能生支稱為生因,能引支及所引支皆為引因。即愛、取、有三支距生、老死之果近,能生近果,故稱生因;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等七支離生、老死之果猶遠,引遠果,故稱引因。〔成唯識論卷二〕 p1392
為「遠果」之對稱。指接近「因」之果報。又作正果。於內而言,如由業種子所生的一期之身與其死骸,前者為近果,後者為遠果。於外而言,芽莖對種子是近果,枯草則為遠果。又「生因」即近果之因。
另有一說,謂近果與正果有別,即以近果對遠果,正果對殘果。故上記所舉之近果於此說中應屬正果,此說之近果則如識之種子生識支,而後更生名、色,識支屬近果,名色則屬遠果。〔成唯識論卷二、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本〕 p3519
「近果」之對稱。又作殘果。指引因所引得之結果。如屍骸、枯木等,俱屬遠果。此等屍骸、枯木等於枯死後猶未頓絕,即由引因之力所致。對此,由業種子所生之身,或種子所生之芽、莖等,即為近果;業種子及種子等能生近果者,稱為生因。在十二有支中,對於能引支(無明、行)、所引支(識、名色、六處、觸、受)等七支而言,愛、取、有等(能生支)間隔較近,生、老死二果(所生支)間隔較遠,即為遠果。又對於生、老死二果而言,愛、取、有三支為生因,能引支與所引支則為引因。另有一說,謂近果與遠果相對,正果與殘果相對。即由識種子生識支,更生名色支,識支為近果,名色支為遠果;又現在之種子生現在之身,稱為正果,引死後之枯喪屍骸,則為殘果。〔成唯識論卷二、成唯識論述記卷三本〕(參閱「引因」1392、「近果」3519) p5940
「生因」之對稱。生近果、正果之因,稱為生因;引遠果、殘果之因,稱為引因。《成唯識論》卷二云(大正31‧9a)此種勢力生近正果名曰生因。引遠殘果令不頓絕即名引因。」就內種而言,以現在的種子生現在身,稱為生因;引其他枯喪屍骸等,稱為引因。就外種而言,生芽莖等,稱為生因;引枯死的草木等,稱為引因。屍骸及枯草等,均無內、外種,或生於他界,或種經久已滅,而由於生因的勢分力故,仍引它存在。就意義而言,生因之種稱為引因,並非二因各有別體。
十二有支中,能引支、所引支都是引因。能生支為生因。即由「無明」到「受」的七支是引因;「愛」、「取」、「有」三支是生因。此乃未潤之七支去「生」、「老死」果猶遠,能引遠果,故稱為引因。能潤的「愛」、「取」二支與所潤的「有」支去「生」、「老死」之果近,能生近果,故稱為生因。
成唯識論二卷十四頁云:引遠殘果,令不頓絕;即名引因。
ㄑㄧㄥ ㄔㄣˊ
天剛亮時。《紅樓夢.第六十二回》:「這日寶玉清晨起來,梳洗已畢。」《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次日清晨,老殘果隨逸雲將環翠兄弟送去。」也作「清曉」、「清早」。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