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行二善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術語)猶言止持與作持也。即積極的行善根功德勇猛精進之善,消極的避作惡,而遠離犯罪也。
止善與行善之並稱。猶言止持作持、止惡修善、止善作善。制止惡業,遠離犯罪,為消極之止善,修行善業,勇猛精進,為積極之行善。智顗於法界次第初門卷上,明示十善業各具止行二善之義,謂如不殺生者,乃止殺生之惡而行放生之善,止殺即止善,放生即行善。〔百論卷上、菩薩戒經義疏卷上、律宗綱要卷上〕 p1474
即9「止善」與「行善」的並稱。作善事有兩方面,制止惡業稱為止善;修行善業是為行善。或說制止自己作惡是止善,教人止惡是行善。猶言止持作持、止惡修善、止善作善。《菩薩戒義疏》卷上釋云(大正40‧567a)︰「息惡不作,名之為止;信受修習,名之為行。佛教雖多,止行收盡。諸惡莫作即是誡門,眾善奉行即是勸門。(中略)誡門是止善,勸門悉屬行善。」
智顗認為身三、口四等十善業,均有此止善、行善二方面。如不殺生,制止殺生之惡即止善,行放生之善即行善;不偷盜,止偷盜之惡即止善,行布施之善即行善;如是乃至第十不邪見,止撥無因果與僻信邪心之惡是為止善;行正信、歸心正道、生智慧之善心為行善。此亦即《法界次第初門》卷上所云(大正46‧669c)︰
「十善有二種︰(一)止,(二)行。止則但止前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此二通稱善者,善以順理為義,息倒歸真,故云順理;止則息於重倒之惡,行則漸歸勝道之善,故止行二種,皆名為善。或加以道名,以能通至樂果也。」
此外,《百論》卷上稱止行二善為惡止、善行之法,謂身口七支、十不善道等是「惡」,停止此等惡行即為「止」。十善道等是「善」,信受修行此等善行即為「行」。《律宗綱要》卷上論三聚淨戒之文中,謂攝律儀戒係止惡門,以成法身之德,攝善法戒屬作善門,以成報佛之緣。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