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定疏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書名)唐善導作觀經疏四卷,其第四卷之末曰:「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因而世稱為楷定疏。
凡四卷。即唐代善導大師所著之觀無量壽經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由於卷四之末有「今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之語,故世稱此疏為楷定疏。其後,日僧顯意撰觀經疏楷定記三十六卷一書以注釋善導之楷定疏,世稱為楷定記。 p548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楷定記
(書名)三十六卷。竹林寺顯意著。釋善導之楷定疏者。
凡四卷。又稱觀無量壽經疏、楷定疏。唐代僧善導(613~681)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本書為觀無量壽經之注疏。書之後序謂(大三七‧二七八中):「欲出此觀經要義,楷定古今。」所謂「古」,乃指陳隋之淨影(慧遠)、嘉祥(吉藏)、天台(智顗)等人所作之觀經疏;「今」則指與善導並世之淨土宗諸師所釋之觀經疏。「楷定」則意謂「決定是非,以為後世楷模」之義。此書深為淨土門之流所重視。蓋淨影諸師主張自力修行,悟道成聖,而善導主張藉彌陀本願名號之力以往生淨土,然聖道之理艱深難悟,故歷來之淨土家多重善導之說。
全書分為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等四篇,每篇各一卷。玄義分總說觀無量壽經之要義,兼破古今各家之謬解,並疏通經中疑難之處,其餘三篇則就經文之文句,逐一解說。〔往生要集義記卷五、觀經玄義分傳通記卷一〕 p1607
(一)全一卷。又稱觀無量壽經疏、觀經天台疏、觀經疏。本書為隋代智顗就觀無量壽經所作之注釋書。(參閱「觀無量壽佛經疏」6966)
(二)凡四卷。唐代善導著。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疏、觀經疏、觀經御書、觀經御疏、觀經義書、觀疏義、觀經要義。通稱觀經四帖疏、四帖疏。若自本書之內容而言,又稱楷定疏、證誠疏、證定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觀無量壽經之注釋書。善導著作中較著名者有五部九卷,本書四卷即其中之一部,其餘四部為法事讚二卷、觀念法門一卷、往生禮讚偈一卷、般舟讚一卷。
內容分為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等四帖,解釋他力信仰之要義,可謂善導思想體系之核心。玄義分係說明觀經之旨義,序分義解釋觀經序文,定善義解釋十六觀中前十三雜想觀,散善義則解釋最後三觀。
本書主張一切善惡凡夫,皆可依阿彌陀佛之願力,往生極樂淨土。以稱名念佛為正業,以讀經、禮拜、讚歎、觀察為助業,並強調如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於行住坐臥間不問時節久暫,皆念念不捨者,即可往生淨土;此說對後世之影響很大。
此外,一般以本書為淨土教相、教義之根本典籍。因淨影慧遠、嘉祥吉藏、迦才等諸師雖在善導之前即就觀經作疏,然皆未顯超世本願之妙用,唯獨善導能明示佛之正意,故古今皆以本書為諸說之楷定,而稱之為楷定疏。〔樂邦文類卷二、往生要集義記卷五〕 p6968
(一)全一卷。又稱觀無量壽經疏、觀經天台疏、觀經疏。本書為隋代智顗就觀無量壽經所作之注釋書。(參閱「觀無量壽佛經疏」6966)
(二)凡四卷。唐代善導著。又稱觀無量壽佛經疏、觀經疏、觀經御書、觀經御疏、觀經義書、觀疏義、觀經要義。通稱觀經四帖疏、四帖疏。若自本書之內容而言,又稱楷定疏、證誠疏、證定疏。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七冊。為觀無量壽經之注釋書。善導著作中較著名者有五部九卷,本書四卷即其中之一部,其餘四部為法事讚二卷、觀念法門一卷、往生禮讚偈一卷、般舟讚一卷。
內容分為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等四帖,解釋他力信仰之要義,可謂善導思想體系之核心。玄義分係說明觀經之旨義,序分義解釋觀經序文,定善義解釋十六觀中前十三雜想觀,散善義則解釋最後三觀。
本書主張一切善惡凡夫,皆可依阿彌陀佛之願力,往生極樂淨土。以稱名念佛為正業,以讀經、禮拜、讚歎、觀察為助業,並強調如能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於行住坐臥間不問時節久暫,皆念念不捨者,即可往生淨土;此說對後世之影響很大。
此外,一般以本書為淨土教相、教義之根本典籍。因淨影慧遠、嘉祥吉藏、迦才等諸師雖在善導之前即就觀經作疏,然皆未顯超世本願之妙用,唯獨善導能明示佛之正意,故古今皆以本書為諸說之楷定,而稱之為楷定疏。〔樂邦文類卷二、往生要集義記卷五〕 p6968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