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善解脫
[法相辭典(朱芾煌)]如無相心三摩地中說。
[法相辭典(朱芾煌)]
十種發心
瑜伽七十二卷一頁云:復次有十發心。謂世俗受發心,得法性發心,不決定發心,決定發心,不清淨發心,清淨發心,羸劣發心,強盛發心,未成果發心,已成果發心。世俗受發心者:謂諸菩薩,未入菩薩正性離生,所有發心。得法性發心者:謂諸菩薩,已入菩薩正性離生,及迴向菩提諸聲聞等所有發心。不決定發心者:謂非彼種姓。設彼種姓;復退還法,所有發心。與此相違,當知名為決定發心。不清淨發心者:謂如有一,或隨他轉;或被陵逼,不揆不量;或怖王難,或怖賊難,或怖鬼難,或怖退轉,或為活命,或為利養恭敬因緣,或復矯誑;如是等類而發心者,當知皆名不清淨發心。與此相違而發心者,名清淨發心。羸劣發心者:謂如有一,已發心菩薩,貪瞋癡纏所蔽伏故;捨於正行,處於邪行。與此相違,名強盛發心。未成果發心者:謂從勝解行地,乃至第十地,所有發心。已成果發心者:謂如來地所有發心。如世尊言:我已解脫難行之行。我於一切難行之行,極善解脫,自正願滿;亦令於他趣證菩提。
瑜伽十二卷九頁云:云何無相心三摩地?謂即於彼諸取蘊滅,思惟寂靜,心住一緣。如經言:無相心三摩地、不低,不昂;乃至廣說。云何名為不低不昂?違順二相、不相應故。又二因緣,入無相定。一、不思惟一切相故。二、正思惟無相界故。由不思惟一切相故;於彼諸相,不厭不壞;惟不加行作意思惟;故名不低。於無相界正思惟故;於彼無相,不堅執著;故名不昂。此三摩地、略有二種。一者、方便。二、方便果。言方便者,數數策勵思擇安立;於彼諸相,未能解脫。由隨相識、於時時中,擾亂心故。彼復數數自策自勵,思擇安立;方能取果,解脫隨相。於此解脫,又解脫故;不自策勵,思擇而住。是故名為極善解脫。若數策勵、思擇安立、方得住者;雖名解脫;非善解脫。又曉了果曉了功德者:謂煩惱斷究竟故;現法樂住究竟故。又復滅道俱應曉了。即此二種、隨其次第,名曉了果,曉了功德。又諦現觀、阿羅漢果,俱應曉了。於見道位中,名曉了果;於阿羅漢果,名曉了功德。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