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果
[國語辭典(教育部)]ㄏㄜˊ ㄍㄨㄛˇ
一種果實。外果皮為一薄層,中果皮多肉質,內果皮為堅實的硬殼,內有核仁。如桃、李等皆是。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食物五果
(名數)律舉五果:一、核果,如棗杏桃李等。二、膚果,如瓜梨等。三、殼果,如胡桃石榴等。四、糩果,如松柏子等。麤糠皮曰糩。五、角果,如大豆小豆菱等。見名義集三,盂蘭盆經疏新記下。
又作五果。盂蘭盆供所用之五種果品。即:(一)核果,如棗、杏、桃、李等。(二)膚果,如瓜、梨、柰椹等。(三)殼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糩果,糩,粗糠皮之義。又作檜果。如松柏子、蘇荏等。(五)角果,如菱豆、大小豆等。或說瓜、茄、麵、饅、餅為五果,以五盆盛之。〔盂蘭盆經疏卷下、盂蘭盆經疏新記卷下、盂蘭盆經新疏、翻譯名義集卷三〕 p1164
梵語 pañca phalāni。五種果之意。(一)六因所生及道力所證有為無為之果,計有五種之別。即:(一)等流果(梵 nisyanda-phala),又稱依果、習果。(二)異熟果(梵 vipāka-phala),又稱報果。(三)離繫果(梵 visajyoga-phala),又稱解脫果。(四)士用果(梵 purusakāra-phala),又稱士夫果、功用果。(五)增上果(梵 adhipati-phala)。其中,離繫果屬無為果,餘四果均屬有為果。又於有為果中,等流果係自六因中之同類、遍行二因而來,異熟果則由異熟因而來,士用果由俱有、相應二因而來,增上果由能作因而來。離繫果屬由擇滅無為,即非生法,非自六因而生,唯以道力所證,故雖說為道果,然不同於其他四果由六因而來者。此係俱舍論等之說。成唯識論等則說十因、四緣而生五果。依成唯識論卷八之意,十因之中,以牽引因、生起因、定異因、同事因、不相違因得異熟果;以牽引因、生起因、攝受因、引發因、定異因、同事因、不相違因得等流果;以攝受因、引發因、定異因、同事因、不相違因得離繫果;以十因得增上果。得士用果有二義,一以觀待因、攝受因、同事因、不相違因得之;一以觀待因、牽引因、生起因、攝受因、引發因、定異因、同事因、不相違因而得。〔大毘婆沙論卷一二一、俱舍論卷六、雜阿毘曇心論卷三、顯揚聖教論卷十八、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十五、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本、俱舍論光記卷六〕(參閱「五種果」1180)
(二)二乘所證之果有五種,即聲聞之四果與獨覺果。聲聞四果為: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一、華嚴五教章卷三〕(參閱「五果迴心」1114)
(三)又作五菓。據三藏法數卷二十四、翻譯名義集卷三載,受戒之比丘不食生物,謂如棗、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膚殼之果則須以刀去其皮再食。此五果指:(一)核果,指棗、杏、桃、李等果。(二)膚果,指瓜、梨、柰、椹等果。(三)殼果,指椰子、胡桃、石榴等果。(四)檜果,又作糩果,指松子、柏子、蘇荏等粗糠皮類之果實。(五)角果,指菱豆、大小豆類等。此外,小叢林略清規卷上、洞上行事軌範卷中,舉出瓜、茄、麵、饅、餅為五果。〔盂蘭盆經疏卷下、盂蘭盆經新疏〕(參閱「五種淨食」1185)
(四)指現在五果,即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者。蓋以十二因緣配於三世因果,無明與行二者為過去之因;愛、取、有三者為現在之因;生、老死二者為未來之果;識、名色、六入、觸、受等五者為現在五陰之身,係由過去業因所招感之果,故稱現在五果。(參閱「現在五果」4724) p1112
又作供物。指供養佛菩薩或佛、法、僧三寶之物。即香花、飲食等諸物之總稱。亦有特稱盛裝供物之器具為供具或供器者。「供」與「具」均為「獻供」之義。上供供具,稱為供養。若供奉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稱為四事供養。若供以花、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等,稱為十種供養。
供物一般多用以供養佛、菩薩、僧、死者等。又安置供物之大桌,稱供臺。於佛前供米飯,稱佛供、佛飯、佛餉等,此亦為最簡略之供養。供於佛前之人造花,稱常華(或常花)。盂蘭盆供中,供以核果(棗杏、桃李類)、膚果(瓜梨類)、殼果(胡桃、石榴類)、糩果(松柏子、蘇荏類)和角果(菱豆、大小豆類)等五種果物,一般稱五菓(五果)。
佛世時,外護者常供養佛陀及諸弟子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等日常必需之物,並供養林苑、精舍等。佛陀滅度後,佛、法、僧三寶同受尊重、供養,佛教徒更造立佛像,供養飲食、伎樂及諸種莊嚴飾物,猶如佛陀在世,其後漸形成特定之供養儀式。故廣義而言,佛堂內所陳設之莊嚴器具、所行之法會,乃至諷誦、讚唄等,皆可視為供物。
於我國,有關供物之記載,如洛陽伽藍記卷五所載,北魏神龜年間(518~519),胡太后遣沙門惠生(慧生)、宋雲等,西行天竺求法、取經,並託惠生等人攜帶五色百尺幡千面、錦香袋五百只,王公卿士則託帶彩幡千面,以便西行途中供養各地之道場。又據佛祖統紀卷四十三載,北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3)沙門法遇募得龍寶蓋、金襴袈裟等,至中天竺後,以之供養佛陀成道之金剛座。
然自古至今,花、香、燈火等仍為最通常之供物。又據大智度論卷九十三所載有關飲食之供養,謂以百味之飲食供養諸佛、眾僧,除米飯外,尚有餅、果、藥草等。法會中並將餅、果分予信徒,信徒食之乃結佛緣。此外,各宗派日常供於佛前之物雖不盡相同,然多以米飯為主,配以淨水或茶,此因米食乃亞洲地區之主食。
密教之供養則有閼伽(淨水)、塗香、花、燒香、飲食、燈明等六種,一般係隨佛部、蓮華部、金剛部等所供奉之本尊,及修法目的,如息災、增益、降伏等,乃至修法所期望達到上、中、下三種成就之不同,其供物即隨之而異。
(一)閼伽,三部皆持淨水,僅此一項三部皆同。(二)塗香,供佛部之本尊以諸草、根汁之香及花等三物合製而成者;蓮華部本尊,用諸香樹之皮、白栴檀香、煎香及香等物和合者;金剛部之本尊則供以香草之根、花、果葉等和合者。其中,根果之香氣重,故通用於三部之本尊。又修息災法用白色塗香,增益法用黃色塗香,降伏法用紫色塗香。(三)花,佛部供養闍底蘇末那花,蓮華部供養紅蓮花,金剛部供養青蓮花。息災法用味甘之白色花,增益法用味淡之黃色花,降伏法用味辛之紫色花。(四)燒香,佛部用沈水香,蓮華部用白檀香,金剛部則用鬱金香。息災法用擣丸香,增益法用作丸香,降伏法用塵末香。(五)飲食,凡諸餅、果食、羹臛等皆是,然以山中所生者供養佛部,水中所生者供養蓮華部,苦辛淡味者則供養金剛部。息災法用甘甜味之果,增益法用甘酢味之果,降伏法用辛淡味之果。又佛部供米粉等食,可圓滿息災法之上成就;蓮華部供麥麵等食,可圓滿增益法之中成就;金剛部用油麻、豆子等食,可圓滿降伏法之下成就。(六)燈明,三部通用最好之犛牛蘇油。息災法用香木油或白牛蘇,增益法用黃牛蘇或麻油、藥油,降伏法用白芥子油或惡香氣油。
密教對飲食之供養有特殊之規制,如陀羅尼集經卷三般若心經軌載,壇上所供之飲食、餅果等須每日更換,而所撤下之供養殘食,咒師及病人等不得食用,若違規而食之,其咒力即失效;反之,以殘食布施貧者,是為第一功德。蘇婆呼童子經卷中亦謂,勿食用供養或祭祀鬼神之飲食。又行供養所專用之桌形密壇,稱為供養壇或供壇。上置金剛盤、六器、飲食器、燈明臺等,以莊嚴之。
於印度,佛教之供養物(梵 daksina)即有施物之意。又信眾對佛塔之供養物,稱為佛塔物、塔物(梵 staupika),其後漸有別於對僧團之供養物(布施),而僧團所受之供養物遂成為僧團經濟之重要來源。〔陀羅尼集經卷十二、蘇悉地羯囉經卷上、卷下、蕤呬耶經卷中、大日經疏卷七、卷八、五雜俎卷十五〕(參閱「供養」3065) p3062
旃檀,梵語 candana,巴利語同。又作栴檀樹、真檀樹、栴陀那樹、栴彈那樹、栴檀那樹、真檀。本草綱目稱為白檀、檀香。屬檀香科。為常綠之喬木,幹高數丈,其材芳香,可供彫刻;研根為粉末,可為檀香,或製香油,葉長約五公分,鎗鋒狀對生,房狀花。球形核果,大如蠶豆,熟時呈黑色,頗富汁液,核甚堅硬,豎之有三凸陵。玄應音義卷二十三謂有赤、白、紫諸種。慧琳音義卷三謂,此香出南海,有白、赤二種,而以赤檀為上品。又慧琳音義卷二十一引慧苑音義卷上所載,謂白檀可療治熱病,赤檀可袪除風腫,皆能除疾安身,故又譯為「與樂」。又有牛頭旃檀(梵 gośīrsa-candana)、蛇心檀(梵 uragasāra-candana),前者呈灰黃色,香氣濃郁,古人用以彫刻佛像,如優填王以此香木所刻之佛像,舉世聞名;後者又稱烏洛迦旃檀,以其特具消除蛇毒之效,故稱之。〔中阿含卷三十四喻經、大智度論卷十、大唐西域記卷二、卷十〕(參閱「牛頭旃檀」1507) p4120
指盂蘭盆供所用的五種菓物。又作五果。《盂蘭盆經》云︰「百味五果」。《盂蘭盆經疏》卷下列舉五果,謂(1)核果︰如棗杏桃李等。(2)膚果︰如瓜梨、柰椹等。(3)殼果︰如胡桃、石榴等。(4)糩果︰又作檜果,如松子、蘇荏等粗糠皮類的果實。(5)角果︰如菱豆、大小豆等。但《小叢林略清規》卷上、《洞上行事軌範》卷中則以瓜、茄、麵、饅、餅為五果。
〔參考資料〕 《盂蘭盆經疏新記》卷下;《盂蘭盆經新疏》;《盂蘭盆經疏折中疏》;《翻譯名義集》卷三。
屬檀香科之常綠喬木。又作旃檀、旃陀那、旃彈𨚗、旃彈那、旃檀娜,或作真檀。《本草綱目》稱為白檀或檀香。學名Sirium myr-tifolium。莖幹高達二、三十呎,木質密緻有香味,可供彫刻或製成佛具;根部研磨成粉末,可作香(稱為旃檀香或檀香)。亦可製成香油。葉以一、二寸鎗鋒狀對生,花作房狀。果實是球形核果,大如蠶豆,熟則呈黑色,頗富汁液。核甚堅,豎之則有三凸稜。
有關此樹之種類,據《慧琳音義》卷三、《慧苑音義》卷上均謂有白、赤二種。《慧苑音義》又云(大正54‧434c)︰「旃檀,此云與樂,謂白檀能治熱病,赤檀能去風腫,皆是除疾身安之藥,故名與樂也。」此外,《玄應音義》卷二十三謂有赤、白、紫等數種。又有牛頭旃檀、蛇心檀兩種,前者呈灰黃色,香氣高,自古常用以彫刻佛像,如優填王即以牛頭旃檀彫刻佛像。
栴檀樹
關於其產地,依《大明一統志》所載,廣東、雲南及嶺南諸地皆有生產。此外,亦產於爪哇、泰國及印度德干半島等地。
〔參考資料〕 《觀佛三昧海經》卷一;《大智度論》卷十;《大唐西域記》卷二、卷十;《翻梵語》卷九;《翻譯名義集》卷三;《枳橘易土集》卷十三;《類聚名物考》卷三一八;《解說西域記》。
佛典中常見之香樹。屬橄欖科落葉喬木,學名為Boswellia thurifera。又稱君杜嚕香樹、君杜魯香樹、君柱魯香樹、杜嚕香樹。產於喜馬拉雅山西部山麓、中央印度及德干地方。樹葉為羽狀複葉,花落,結小核果,呈三角形。其樹脂除供藥用外,亦可製香,名薰陸香(梵kunduruka、kundura,藏pog-spos),又因脂汁滴如乳頭,故亦稱乳頭香、乳香。此香之形狀及香氣頗似松脂,色帶黃,古來與安息、旃檀、龍腦、蘇合、多揭羅諸香等分和合,用於燒香供養。我國約自三國時傳入此香,現今印度或伊朗人常燒之,以清淨室內。
ㄅㄟˋ
植物名。漆樹科漆樹屬,落葉喬木。樹披灰褐色而有赤褐色斑點。葉螺旋狀互生,奇數羽狀複葉。圓錐花叢出自枝梢,有灰褐色細毛密生,花瓣白色,倒卵狀長橢圓形。核果扁圓形,外面有灰白色短軟毛密生。《玉篇.木部》:「&fa67._104_0.gif;,木名。出蜀中。八月中吐穗如鹽狀,可食,味酸美也。」也稱為「鹽膚木」。
ㄆㄟ, [名]
1.婦女懷孕一月稱為「胚」。《說文解字.肉部》:「胚,婦孕一月也。」
2.初期發育的生物體,如鳥卵受精,卵黃上所生的小圓點稱為「胚」;植物的核果中的仁也稱為「胚」。
3.粗具輪廓而尚未完成的器物。通「坏」。如:「瓷胚」、「陶胚」、「粗胚」。
ㄇㄤˇ, [名]
??果:植物名。漆樹科檬果屬,常綠大喬木。葉革質,長橢圓形或長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花形小,黃色。核果也稱為「??果」,長橢圓形,熟時呈黃色,可食。也稱為「芒果」。
ㄌㄞˊ, [名]
棶木:植物名。山茱萸科,落葉喬木。葉對生,橢圓形卵狀,邊緣有不整齊之波狀細齒。核果球形,內藏兩枚種子,為暗紫色。果實可生食,種子供作榨油之用。樹皮可入藥,材質細緻、堅硬,是優良的建築材料。也稱為「椋子木」、「燈臺樹」。
ㄌㄧㄢˋ, [名]
植物名。楝科楝屬,落葉喬木。羽狀複葉,小葉呈卵形或披針形。花序呈複總狀,花軸、花梗及萼皆有細毛。果實呈核果狀,種子為長橢圓形,稱為「金鈴子」,可供藥用。
ㄌㄧㄥˊ, [名]
植物名。菱科菱屬,一年生草本。生於水中。葉呈三角形,邊緣略帶鋸齒,葉柄中部膨大成氣囊,可貯存空氣,使葉浮於水面。夏日開小白花。果實為堅核果,綠色或褐色,有二角或四角。果肉可供食用及製成澱粉,全草亦可入藥。也稱為「水栗」。
ㄌㄨˊ, [名]
1.斗拱,架在柱上以支撐屋梁的方木。《淮南子.本經》:「標枺欂櫨,以相支持。」漢.高誘.注:「櫨,柱上柎,即梁上短柱也。」
2.植物名。漆樹科漆樹屬,落葉喬木。高三至七公尺。葉互生,羽狀複葉,略帶紫紅色。花小,黃綠色。核果扁呈歪球形,淡黃色或淡褐色。木質可製器具,亦可供觀賞。
ㄎㄞˇ, [名]
1.植物名。漆樹科黃連木屬,落葉喬木。葉為奇數羽狀複葉,具有香味,花雌雄異株,不具花瓣。核果為球形,熟時呈暗紅色。材質密緻,可製器物。也稱為「黃連花」。
2.法式、模範。如:「楷模」。《禮記.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祝盟》:「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3.參見「楷書」條。
ㄐㄩˇ, [名]
1.枳椇:植物名。鼠李科枳椇屬,落葉喬木。樹皮灰色,葉互生,闊卵形,有鋸齒。核果球形,具短梗。果肉紅棕色,味甘美,供食用,亦可釀酒,俗稱為「拐棗」。果實含蘋果酸鉀及葡萄糖,為清涼利尿劑。椇木材質頗佳,可供建築及精緻家具等用途。
2.殷商時代放置祭品的禮器。《禮記.明堂位》:「殷以椇,周以房俎。」
(二)ㄒㄧㄢˇ, [名]
1.植物名。即大棗。鼠李科棗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卵形,邊緣具鈍鋸齒。夏季開淡綠色花,成聚繖花序。核果呈長橢圓形,成熟時為金紅色。《爾雅.釋木》:「洗,大棗。」
2.姓。如明代有洗光。
ㄗㄠˇ, [名]
1.植物名。鼠李科棗屬,大灌木或喬木。枝傾垂有刺,葉互生,卵形或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鈍鋸齒。花小,黃綠色。所結核果也稱為「棗」,橙黃或暗紅色,橢圓形,可食。種類很多,主要產於亞洲熱帶地區及歐洲南部。
2.姓。如晉代有棗據。
ㄅㄚ ㄐㄧㄠˇ ㄈㄥ ㄎㄜ
泛指被子植物。喬木或灌木,葉互生,單葉,無托葉。花兩性,花萼與花瓣同數,花盤發育於子房之上。種子含有胚乳,果實為核果。分布於臺灣中、北部常綠闊葉林及中國南部、印度、馬來西亞、日本等地。
ㄅㄧㄢˇ ㄊㄠˊ
植物名。薔薇科。樹皮灰色,花粉紅色,先開花才長葉子。果為核果,呈卵圓形,殼薄而果仁甘美可食,亦可作藥用。
ㄆㄧˊ ˙ㄆㄚ
植物名。薔薇科枇杷屬,常綠喬木。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長橢圓,具短柄,互生,先端銳,邊緣具疏鋸齒。圓錐花序頂生,花小色白。果實也稱為「枇杷」,呈淡黃色或橙黃色,味甘美,可食。葉子和核果可入藥,具鎮咳作用。
ㄇㄚˇ ㄧㄥ ㄉㄢ
植物名。馬鞭草科馬纓丹屬,常綠灌木。莖、葉具有刺激性惡臭。葉對生,闊卵形,先端銳,頭狀花序呈繖房狀,花冠初呈黃色、淡紅及紫紅。核果球形,內質光滑。一般供觀賞,亦可入藥。
ㄇㄟˊ ˙ㄗ
梅樹的果實。是一種核果,味酸,可醃製成多種蜜餞。
ㄇㄢˋ ㄐㄧㄥ
植物名。馬鞭草科黃荊屬,常綠小灌木。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揉汁會發出濃厚的芳香。單葉,對生。花為深藍色或紫色,形狀如脣。果實為核果,球狀,乾燥後稱為「蔓荊子」,是上品藥材。生長在海濱沙地,量多而普遍,有定沙作用。也稱為「海埔姜」。
ㄇㄨˋ ㄒㄧ
植物名。木犀科木犀屬,灌木或小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背面有網脈,先端尖或漸尖。花白色或淡黃色,果實核果或漿果,藍色。因花蕊如金色的粟點綴在枝頭,故也稱為「金粟」。專供觀賞,花可用為香料及潤髮。也稱為「木樨」、「丹桂」、「桂花」。
ㄉㄚˋ ㄑㄧㄥ, 1.植物名。屬馬鞭草科。灌木,葉為對生長橢圓形,花冠綠白色,核果為球形,碧黑色。產於我國東南各省。
2.植物名。馬鞭草科海州常山屬,常綠小灌木。葉有柄,對生,長橢圓形,散布黑色小點。開綠白色花,核果為球形,碧黑色。葉可做為染料,根可入藥,具有治頭風、腳氣等功效。
ㄊㄠˊ ㄧㄝˋ ㄕㄢ ㄏㄨˊ
植物名。山茱萸科,常綠灌木。單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單性花,雌雄異株,核果成熟時為紅色。
ㄌㄢˇ ㄖㄣˊ ㄕㄨˋ
植物名。使君子科欖仁樹屬,落葉大喬木。老樹根株生有顯著之板根,側枝輪生,平出。葉具短柄,呈倒卵形,叢生,秋季葉落前常變為紫紅色。雌雄同株。核果扁橢圓形,果皮富於纖維,種子富油分。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