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所行
[阿含辭典(莊春江)]南傳作「被造作的」(abhisaṅkhat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為「是條件[所成]的」(is conditioned),並解說,此段這是指反洞察(paṭivipassanā, counter-insight),即對行使洞察功能之識的行為應用洞察的原理,基於此而到達阿羅漢的狀態。
(術語)同尊儀。大日經六曰:「彼二種尊形成就二種事。」
(圖像)金剛智儀軌曰:「其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文,身著輕羅綽袖之天衣,以綬帶繫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之釧,七寶莊嚴,一一手上著指環,都十八臂,面有三目,上二手作說法之相,右第二手施無畏,第三手劍,第四手數珠,第五手微若布羅迦果(名曰子滿果),第六手鉞斧,第七手鉤,第八手拔折羅,第九手寶鬘,左第二手如意寶幢,第三手蓮華,第四手澡罐,第五手索,第六手輪,第七手螺,第八手賢瓶,第九手般若波羅蜜經夾也。」
(圖像)有二樣。降魔之大黑,現忿怒相。施福神之大黑,現愛樂相,忿怒相之形像。三世最勝心明王經謂有一頭二手。慧琳音義謂有一頭八臂。神愷大黑天神法謂有三面六臂。而日本所圖者。皆三面六臂。福神大黑之形像,宜以寄歸傳所記者為本。而日本所行之形像。冠圓帽。負囊。持小槌。踏米袋。又,日本山門有所謂三面大黑者。是彼國古德所創。無經軌可憑。
(形像)瑜祇經大金剛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說秘金剛藥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劍輪印(印鈴也,是此尊之三昧耶形)及薩埵羯磨。五眼布忿怒,三首馬王髻。」秘藏記末曰:「金剛藥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即牙菩薩,是寂靜身。」補陀落海會軌曰:「金剛藥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即可(可為牙之誤,下脫菩薩二字)是寂靜身(為忿怒形也)。又穢迹金剛為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金剛業也。穢迹即烏芻澀摩菩薩也。」
(術語)十二部經之一。梵曰闍陀伽Jātaka,翻為本生。如來說昔為菩薩時所行行業之經文也。俱舍光記十八曰:「言本生者,謂說菩薩本所行行。」
日本佛教用語。日本所行安慰怨靈之祭祀法會。又作御靈祭。現存文獻中,日本最早之御靈會係貞觀五年(863),祭祀死於非命之崇道天皇、伊予親王,此即現今京都上、下御靈神社之起源。現有五月一日神輿奉安之神幸祭、五月十八日神輿渡御之還幸祭。御靈會乃自平安朝以來即盛行之祭祀,除上述外,另有北野神社、祇園社亦舉行之。(參閱「祇園會」3920) p4562
梵語 aksaya。謂無窮無際。無為法離生滅之相,謂之無盡;有為法之緣起,一多相即,亦謂之無盡。又無為法之無盡係權教所說,有為法之無盡則實教所說。於華嚴宗則以無盡為圓融無礙之意,主張一切存在之自身皆可為主體或客體,而不論主體或客體皆融通無礙而了無矛盾,此即所謂主伴無盡;由此形成一切法「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之法界緣起(或無盡緣起)思想。即如華嚴經探玄記卷一、華嚴五教章卷一所載,於華嚴一乘圓教,一切法主伴具足,緣起無礙而重重無際,謂之無盡佛法。
又以無盡之寶藏稱為無盡藏,乃比喻含藏無限之功德,如新華嚴經卷十八明法品說菩薩能得「善見諸佛」等十無盡藏,同經卷二十一「十無盡藏品」亦說得「信藏」等十無盡藏,卷二十五迴向品說得「見佛」等十無盡藏,皆依無盡法界之義而說。
此外寺院蓄積金錢貸與他人,依複利法所生之利息作為供養三寶之用,稱為無盡財;於我國稱為長生錢或庫質錢。日本所行之無盡講(又稱無盡)即淵源於此。又一人聞法後,以所聞之法開導多數人,復由多數人開導更多人,此猶如一燈一燈遞移,點燃無數之燈,於維摩經卷上菩薩品稱此為無盡燈。〔新華嚴經卷三十四、卷三十九、卷四十、大智度論卷八十、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下三、華嚴五教章卷四、宋高僧傳卷十五、卷二十、禪林象器箋錢財門、佛教經濟思想研究〕(參閱「無盡藏」5134) p5133
行事鈔‧尼眾別行篇:「此式叉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