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末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一)ㄇㄛˋ ㄏㄤˊ
名次位於行列的末尾。《晉書.卷八○.王羲之傳》:「然古人處閭閻行陣之間,尚或干時謀國,評裁者不以為譏,況廁大臣末行,豈可默而不言哉!」

(二)ㄇㄛˋ ㄒㄧㄥˋ
小節或不足取的行為。《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君不惟蘧氏之高蹤,而慕子胥之末行,用不訾之軀,臨不測之險。」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佛分半座迦葉

(傳說)佛為示三乘解脫同一,分半座與迦葉使坐。華手經一曰:「爾時長老摩訶迦葉在韋提訶山帝釋石室,五百比丘俱止其中,皆行頭陀乞食納衣,受常坐法隨敷樹下。少欲知足,樂遠離行。時大迦葉以佛神力於彼石室忽然不現,現於竹園行詣佛所。(中略)世尊遙命之曰:善來迦葉!久乃相見,汝當就此如來半座。佛移身時,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付法藏傳一曰:「爾時迦葉披糞掃衣,來詣佛所,稽首禮敬,合掌而立。白佛而言:世尊我今歸依無上清涼,願哀納受聽在末次。世尊歎曰:善來迦葉!即分半座命令就座。迦葉白佛:我是如來末行弟子,顧命分座,不敢順旨。是時眾會咸生疑曰:此老沙門有何異德。乃今天尊分座命之?此人殊勝,唯佛知耳。於是如來知眾心念,欲決所說,即宣迦葉大行淵廣。」

(傳說)佛為示三乘解脫同一,分半座於迦葉使坐。見華手經一。


[佛光大辭典]
李通玄

(635~730)唐代華嚴學者。王族出身,或謂滄州(河北滄縣)人。天賦異稟,學無常師,洞精儒釋二典,入林泉,遠離城市之囂。開元七年(719),隱於太原府壽陽方山之土龕,參究新譯華嚴經。居山中數載,每日僅以棗顆、柏葉餅為食,世稱棗柏大士。開元十八年三月,於龕室坐化,享年九十六。宋徽宗賜號「顯教妙嚴長者」。所著有新華嚴經論四十卷、華嚴經會釋論十四卷、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略釋、釋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各一卷、十玄六相、百門義海、普賢行門、華嚴觀及諸詩賦等。〔華嚴經決疑論序及後記、華嚴經合論卷首李長者事迹、華嚴論節要卷末行狀、宋高僧傳卷二十二、佛祖統紀卷四十、佛祖歷代通載卷十三、唐李長者通玄行蹟記、昭化寺帖、昭化寺李長者龕記(上三者為金石續編卷十七所收)〕 p2960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杜順

華嚴宗初祖。唐代雍州萬年(陜西西安)人。俗姓杜。諱法順,號帝心尊者,俗稱燉煌菩薩。資性柔和,不思惡事,於從學中,備嘗艱苦。十八歲出家,投因聖寺僧珍受禪業。後隱居終南山,大張華嚴教綱,提撕道俗。唐太宗聞其德風,召之入宮,禮遇有加。後遊歷郡國,勸念阿彌陀佛,又著五悔文讚詠淨土。貞觀十四年(640)十一月十五日,示寂於南郊義善寺,享年八十四。葬於樊川北原,塔於長安華嚴寺。著有《十門實相觀》、《會諸宗別見頌》、《華嚴法界觀門》、《華嚴五教止觀》等文。然後二文是否確為杜順所作,尚未有定論。

◎附︰道宣《續高僧傳》卷二十五〈杜順傳〉

釋法順,姓杜氏,雍州萬年人。稟性柔和,未思沿惡。辭親遠戍,無憚艱辛。十八棄俗出家,事因聖寺僧珍禪師受持定業。

珍姓魏氏,志存儉約,野居成性。京室東阜地號馬頭,空岸重邃,堪為靈窟,珍草創伊基,勸俗修理,端坐指撝,示其儀則。忽感一犬,不知何來,足白身黃,自然馴擾,徑入窟內,口銜土出,須臾往返,勞而不倦。食則同僧,過中不飲。既有斯異,四遠響歸,乃以聞上。隋高重之,日賜米三升,用供常限,乃至龕成,無為而死。今所謂因聖寺是也。

順時躬視斯事,更倍歸依,力助締構,隨便請業。末行化慶州,勸民設會,供限五百。及臨齋食,更倍人來,供主懼焉。順曰︰「無所畏也,但通周給而莫委供所。」由來千人皆足。

嘗有張河江、張弘暢者,家畜牛馬,性本弊惡,人皆患之,賣無取者尸。順示語慈善,如有聞從,自後更無觝齧。其道發異,類為如此也。嘗引眾驪山,夏中棲靜,地多蟲蟻,無因種菜。順恐有損害,就地示之,令蟲移徙,不久往視,如其分齊,恰無蟲焉。

順時患腫,膿潰外流,人有敬而𠲿者,或有以帛拭者,尋即瘥愈。餘膿發香,流氣難比。拭帛猶在,香氣不歇。三原縣民田薩埵者,生來患聾,又張蘇者,亦患生啞,順聞命來與共言議,遂如常日,永即痊復。武功縣僧為毒龍所魅,眾以投之,順端拱對坐,龍遂託病僧言曰︰「禪師既來,義無久住,極相勞嬈。」尋即釋然。故使遠近瘴癘淫邪所惱者,無不投造。順不施餘術,但坐而對之。識者謂有陰德所感,故幽靈偏敬致。

其言教所設,多抑浮詞,顯言正理。神樹鬼廟,見即焚除,巫覡所事,躬為摒擋。禎祥屢見,絕無障礙。其奉正也如此。而篤性綿密,情兼汎愛,道俗貴賤,皆事邀延。而一其言問,胸襟莫二。或復重痼難治,深願未果者,皆隨時指示,普得遂心。時有讚毀二途,聞達於耳,相似不知,翻作餘語。因行南野,將度黃渠,其水汎溢,厲涉而度,岸既峻滑,雖登還墮。水忽斷流,便隨陸而度。及順上岸,水尋還復,門徒目睹而不測其然也。所以感通幽顯,聲聞朝野,多有鄙夫利其財食。

順言不涉世,令不留心,隨有任用,情志虛遠。但服粗弊,卒無兼副,雖聞異議,仍大笑之。其不競物情又若此也。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內禁,降禮崇敬。儲宮王族,懿戚重臣,戒約是投,無爽歸禁。

以貞觀十四年,都無疾苦,告累門人,生來行法,令使承用。言訖如常坐定,卒於南郊義善寺,春秋八十有四。臨終雙烏投房,悲驚哀切。因即坐送於樊川之北原,鑿穴處之。京邑同嗟,制服亘野。肉色不變,經月逾鮮,安坐三周,枯骸不散。自終至今,恆有異香流氣屍所。學侶等恐有外侵,乃藏於龕內,四眾良晨赴供彌滿。

弟子智儼,名貫至相,幼年奉敬,雅遵餘度,而神用清越,振績京皋。《華嚴》、《攝論》,尋常講說,恆至龕所化導鄉川,故斯塵不絕矣。

〔參考資料〕 《華嚴經傳記》卷一、卷三、卷四;《佛祖統紀》卷二十九;《法界義鏡》卷下;《終南02山杜順禪師緣起》;《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十五;《隆興佛教編年通論》卷十一;《釋門正統》卷八;《華嚴懸談會玄記》卷三十八;《法界宗五祖略記》;鎌田茂雄《華嚴の思想》;常盤大定《支那佛教の研究》。


[國語辭典(教育部)]
小末

ㄒㄧㄠˇ ㄇㄛˋ, 1.細小而卑微的。元.無名氏《替殺妻.第一折》:「嫂嫂你是個良人良人宅眷,不是小末小末行院。」元.朱庭玉〈梁州第七.腹內包藏錦繡套.么〉:「雖是個女流輩,然 住在花街柳陌,小末的誰及。」

2.在戲劇中扮演年輕男子的腳色。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三折》:「(喚小末科云)春郎孩兒,你近前來,我有句話與你說。」也稱為「小末尼」。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