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有相安樂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法華經安樂行品分別末世之道俗安樂修行法華之法為身,口,意,誓願之四種而明之。南岳大師就此安樂行而立有相無相之二門,入定觀念為無相安樂行。散心念誦為有相安樂行。萬善同歸集二曰:「南岳法華懺云:六根性清淨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有相行,二無相行。無相安樂行,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有相安樂行,此依勸發品,散心誦法華。不入禪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華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見普賢身。」(勸發品具名普賢菩薩勸發品,在法華經最末,勸散心念誦者。南岳之法華懺今不傳,故引萬善同歸集)。


[佛光大辭典]

為「無相安樂行」之對稱。乃天台宗基於普賢觀經之說,及據南嶽慧思之四安樂行偈文而立。即認為理觀為無相安樂行,事誦為有相安樂行。亦即以散心誦念法華經,不入禪定三昧,於坐、立、行中,皆一心誦念法華經之文字,稱為有相安樂行。凡以此行而有成就者,得見普賢上妙之身。〔法華經安樂行義、萬善同歸集卷二〕(參閱「安樂行」2407、「無相安樂行」5104) p243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有相安樂行

天台宗用語。為無相安樂行之對稱。係天台宗依據《普賢觀經》之說,及南嶽慧思《四安樂行偈》之文而立。該宗以理觀為無相安樂行,事誦為有相安樂行。謂有相安樂行,係不入禪三昧,而以散心誦《法華經》,於坐、立、行中,一心念誦《法華經》之文字。此行若成就,則得見普賢上妙之身。《萬善同歸集》卷上云(大正48‧963c)︰
「南嶽法華懺云,修習諸禪定,得諸佛三昧,六根性清淨菩薩學法華具足二種行,一者有相行,二者無相行。無相安樂行,甚深妙禪定,觀察六情根。有相安樂行,此依勸發品,散心誦法華,不入禪三昧,坐立行一心,念法華文字,行若成就者,即見普賢身。」

〔參考資料〕 《台宗二百題》卷二;《止觀講述》卷二。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