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普光如來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佛名)勝鬘夫人當來正覺之佛號。勝鬘經曰:「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五奇特夢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載,世尊於往昔因位中,在山中修道,號善慧比丘,得五種奇特夢,遂走訪普光如來,請為其解說所夢之相。即:(一)夢臥大海,表示世尊之身現居於生死海中,尚未到彼岸,未證涅槃。(二)夢枕須彌,表示世尊已出生死海,登於彼岸,將證涅槃。(三)夢海中一切眾生入於身內,表示世尊當於塵勞海中,為諸眾生作歸依處,濟度有情,超於彼岸。(四)夢手執日,表示世尊以智慧光明普照法界,開導昏迷歸正覺路。(五)夢手執月,表示世尊以方便之智,入於生死塵勞界內,用清涼法化導眾生,令離熱惱。 p1106


打敷

指桌布,乃覆蓋於佛前之桌上者。又稱打布、內布、桌圍、卓布。其起源不詳,或由裝飾佛座或莊嚴佛之通路之寶衣變化而來;一說係由懸繒變化而來。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載,過去世時,普光如來前往提播婆底城,其時,該城之燈照王以歡喜之故,遂令全國懸掛各種繒綵、寶幢、幡蓋,散置名花,布滿普光如來所將行經之道路。據此記載推知,可能即是以繒綵、幡蓋供養或莊嚴之作用,轉而成為裝飾佛前供桌之物。〔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經、無量壽經卷上、卷下〕 p1934


定光如來

定光,梵名 Dīpajkara,巴利名同。音譯提和竭羅、提洹竭。出現於過去世,曾為釋尊授記之佛。又作錠光如來、然燈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

關於其本緣,據增一阿含經卷十三所載,過去久遠劫有王名為地主,將統領之閻浮里地半分予其臣善明統治,善明之第一夫人日月光生子之際,閻浮里內金光晃然,該子顏貌端正,具三十二相,因而名為燈光。年二十九,出家學道,即夜成佛。善明王與四十億眾詣燈光如來,聽其說法,如來又至地主王處,為其說法。此處,地主王乃釋尊自身,燈光如來即善明之王子,出現於地主王治下,而受其供養。

四分律卷三十一,則以定光如來為勝怨王大臣提閻浮婆提之子,受勝怨王之供養,其時,有比丘名為彌卻,以花散如來之上,脫鹿皮衣掩泥濘路,讓如來踏過,如來因此為彌卻記莂,此處即以彌卻為釋尊之前身。又關於定光如來出現之時劫,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佛本行集經卷三等,謂過去久遠劫;修行本起經卷上、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則謂過去九十一劫。

定光如來乃過去佛中最有名者,故諸經論多以定光為中心,而說其前後諸佛之出現,如大阿彌陀經卷上載,定光之後有三十三佛,平等覺經卷一載,有三十八佛。於今印度山崎(梵 Sānchī)塔門浮雕中,有定光如來化作大城之圖像,此與四分律卷三十一所載相合。〔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卷四十、道行般若經卷六、放光般若經卷六、中本起經卷上轉法輪品、大毘婆沙論卷七十一〕(參閱「地主王」2308) p3176


勝鬘夫人

梵名 Śrīmālā。音譯尸利摩羅、室利末羅。為中印度舍衛國波斯匿王之女。其母即末利夫人。聰明通敏,及長,為阿踰闍國(梵 Ayodhyā)友稱王之妃。因受父母之薰陶而皈依佛道,敬禮讚歎如來,得當來作佛之授記,謂於二萬阿僧祇劫之後,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曾承佛力之加被,宣說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後又對友稱王說大乘之法,與王共同教化國中人民。然經律中多以勝鬘為波斯匿王夫人末利之譯名。〔勝鬘寶窟卷上、勝鬘經述記卷上〕(參閱「末利夫人」1940) p4871


過去現在因果經

凡四卷(或五卷)。又稱過現因果經、因果經。為劉宋求那跋陀羅所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係採釋迦自傳之形式,說其過去世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師事普光如來,至成佛後所說的本生之事蹟,由於此一因緣,故於現世能成就一切種智。為漢譯經典中,極具文學價值之佛傳。此經另有繪卷形式之繪因果經(迄今流行於日本)。另有兩種同本異譯本:後漢竺大力與康孟詳所譯之修行本起經、吳‧支謙所譯之太子瑞應本起經兩卷,此二本亦收於大正藏第三冊。然開元釋教錄則謂,除上記之外,另有三種異譯本,即:後漢支曜所譯之小本起經二卷、後漢康孟詳所譯之太子本起瑞應經二卷、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之過去因果經四卷,惟此三本今皆不存。〔歷代三寶紀卷四、卷七、卷十、開元釋教錄卷一、卷二、卷三、卷五〕 p5681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二十五圓通

《楞嚴經》中所說的二十五種能得「圓通」境界的法門。圓通是圓滿通達、周遍融通之意,指圓滿通達諸法真如聖境,住於融通無礙的心地,即得首楞嚴定。在《楞嚴經》中,釋尊命憍陳如等大阿羅漢、菩薩各自陳述最初修道時證得圓通的門徑,凡二十五種。

(1)音聲︰即聲塵,指憍陳如等五比丘於鹿野苑中,聽佛說四諦法的聲音而證悟。

(2)色因︰即色塵,指優波尼沙陀觀色身不淨而證悟。

(3)香因︰即香塵,指香嚴童子見諸比丘燒沈水香而開悟。

(4)味因︰即味塵,指藥王、藥上二菩薩無數劫以來為良醫,徧知一切草木金石之味而悟入。

(5)觸目︰即觸塵,指跋陀婆羅於僧沐浴時,忽然領悟水因而入於圓通。

(6)法因︰即法塵,指摩訶迦葉因觀世間六塵變壞而證悟。

(7)見元︰即眼根,指阿那律陀因失明,旋見真性的本元而得證悟。

(8)息空︰即鼻根,指周梨槃特愚鈍,入數息之觀,反息循空而證悟。

(9)味知︰即舌根,指憍梵鉢提因宿業而有牛呞病,觀味知,還味旋知而得圓通。

(10)身覺︰即身根,指畢陵伽婆蹉因足傷覺痛而開悟。

(11)法空︰即意根,指須菩提聽聞法性空寂,旋法歸無而證入。

(12)心見︰即眼識,指舍利弗心見清淨而證悟。

(13)心聞︰即耳識,指普賢菩薩常以心聞分別十方世界眾生所有知見。

(14)鼻息︰即鼻識,指孫陀羅難陀觀鼻端,觀鼻中之氣而證悟。

(15)法音︰即舌識,指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以大辯才助佛轉法輪而開悟。

(16)身戒︰即身識,指優波離以身持戒法,身心清淨,故得通達。

(17)心達︰即意識,指大目犍連從三迦葉聽聞如來所說因緣深義當下發心,得大通達。

(18)火性︰即火大,指烏芻瑟摩聽空王佛說多淫的人是猛火聚,觀身心暖觸而化淫心成慧火。

(19)地性︰即地大,指持地菩薩於過去世普光如來、毗舍浮如來時,得平心地,證悟自身與地大並無差別。

(20)水性︰即水大,指月光童子於水天佛之處,修習水觀,觀身中涕浏便利與諸香水海、水性一味而圓通。

(21)風性︰即風大,指琉璃光法王子於無量聲佛處,聽聞此世界及眾生為妄緣風力所轉,觀風力無依而證悟。

(22)空性︰即空大,指虛空藏菩薩觀虛空無邊而圓通,起大神力,現佛剎與自身等同虛空之相。

(23)識性︰即識大,指彌勒菩薩於日月燈明佛所,修習唯心識定而通達。

(24)淨念︰即根大,指大勢至菩薩於日月光佛所,受念佛三昧法而圓通。

(25)耳根︰指觀世音菩薩往昔於觀世音佛所,從聞思修入三摩提,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一念頓空聞性而入圓通。

以上二十五種圓通所入的證悟之境雖完全無異,但能入的方便則有三科、七大之別。佛令文殊取捨,文殊捨棄其他而取耳根,對佛說偈曰(大正19‧130c)︰「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離苦得解脫。」蓋此土有情耳根聰利,以耳根聞聽音聲的功能最為圓通,故依之修習,易於成就。

〔參考資料〕 《首楞嚴義疏注經》卷五、卷六;首楞嚴經義海》卷十五~卷十八;《楞嚴經集註》卷五、卷六;《楞嚴經要解》卷九~卷十二;《楞嚴經合論》卷五、卷六;《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卷九~卷十二;《楞嚴經圓通疏》卷五、卷六;《楞嚴經纂註》卷五、卷六;《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疏鈔》。


燃燈佛

在過去世為釋迦菩薩授記的佛陀。音譯提惒竭羅、提洹竭。又作定光如來、錠光如來、普光如來、燈光如來。《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記載,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復不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為普光。《大智度論》卷九亦云,燃燈佛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燃燈,成佛後亦名燃燈。

依《修行本起經》卷上所述,往昔,提和衛國(Dīpavatī)有聖王,名燈盛。臨命終時,將國政囑付太子燈(錠)光,太子知世間無常,更將國政授與其弟,即時出家。成佛後,遊行世界,開化群生。是時有梵志儒童,值燈光佛遊化,乃散花供佛,並解髻佈髮於泥道上,請佛蹈之,佛乃為儒童授來世成佛之記。此儒童即釋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經》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燈佛之本緣,但所說略有差異。

另據《賢愚經》卷三〈貧女難陀品〉所載,過去久遠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閻浮提有大國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識祇(即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阿梨蜜羅日日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此係燃燈佛昔時曾從寶髻佛受記之因緣。

關於此佛出現之時劫,《增一阿含經》卷十三、《佛本行集經》卷三〈發心供養品〉等,單說過去久遠劫;《修行本起經》卷上、《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則謂係在過去九十一劫。

燃燈佛為過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諸經論中,頗多以此如來為中心而說其前後出現諸佛之事例者。如《無量壽經》謂過去久遠劫,錠光如來出世,教化眾生,其後歷經十劫,依次出現五十三佛。最後之世自在如來時,修因行而成道者即為阿彌陀如來。《大悲經》卷三〈殖善根品〉謂此如來以後,有蓮華上佛乃至過去七佛等,總有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論》卷一七八更說釋尊於第三阿僧祇劫曾遇七萬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為燃燈佛。

依《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述,北印度那揭羅曷國有釋尊供養燃燈佛而受記之遺蹟。今印度山崎(Sanchi)塔門之刻畫中,有定光如來化作大城之圖像,此與《四分律》所述相合。

◎附︰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九章第二節(摘錄)

在《佛本起》中,釋尊過去世,為然燈佛所授記,當來成釋迦牟尼佛(Sakyamuṇi)。這是各部「律藏」所沒有的,《四分律》卻例外。說一切有部,也有然燈佛授記的傳說(是一切部派所公認的),卻沒有編入「三藏」,如《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一八三說(大正27‧916b)︰「然燈佛本事,當云何通﹖(中略)答︰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非素怛纜、毗奈耶、阿毗達磨所說,但是傳說;諸傳所說,或然不然。」

然燈佛授記,是傳說(屬於「雜藏」),是不必盡然的。與說一切有部有關的佛傳,如《眾許摩訶帝經》,《佛說普曜經》等,也就沒有編入然燈佛授記的事。然在大眾部、分別說系(Vibhājyavādināḥ)中,然燈佛授記,對於釋尊的歷劫修行,是一關鍵性大事。因為確認然燈佛授記時,菩薩「得無生法忍」,然後「菩薩為欲饒益有情,願生惡趣、隨意能往」;大菩薩的神通示現,普度眾生,都有了理論的根據。

〔參考資料〕 《增一阿含經》卷十一、卷三十八、卷四十;《師子明佛本生經》;《異出菩薩本起經》;《六度集經》卷六〈然燈授決經〉;《大智度論》卷九、卷三十五。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