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解脫‧不時解脫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時解脫(梵samaya-vimukta,藏dus-kyis rnam-par grol-ba)與不時解脫(梵asa-maya-vimukta,藏dus-dan-mi-sbyor-barrnam-par grol-ba)之併稱。時解脫,又作待時解脫、時愛樂心解脫,即聲聞第四果的六種阿羅漢中,前面的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等五種鈍根者。此五者入現法樂住,必待勝緣具足始能解脫煩惱,故稱時解脫。
不時解脫,又作不動心解脫、不時不移動心解脫,即第六種阿羅漢不動法種性。此等行者不待勝緣即可解脫,故稱不時解脫。《大毗婆沙論》卷一0一云(大正27‧524c)︰「無學勝解復有二種︰(一)時愛心解脫,即五種阿羅漢果所攝勝解,亦名時解脫;(二)不動心解脫,謂不動法阿羅漢果所攝勝解,亦名不時解脫。」又依《俱舍論》卷二十五等所說,可知有學位之鈍根信解性者,入無學位為時解脫。有學位之利根見至性者,入無學位為不時解脫。
《大毗婆沙論》卷一0一嘗就「時解脫」行者所必須具備之「六時」提出如下說明︰
(1)得好衣時︰謂彼要得細軟鮮淨勝妙衣服時,乃得解脫。
(2)得好食時︰謂彼要得美妙飲食酥蜜等時,乃得解脫。
(3)得好臥具時︰謂彼要得厚輭臥具床褥等時,乃得解脫。
(4)得好處所時︰謂彼要得寂靜處所勝妙房舍時,乃得解脫。
(5)得好說法時︰謂彼要得如理應機教誡教授時,乃得解脫。
(6)得好補特伽羅時︰謂彼要得具勝德行稟性柔和易共住者,乃得解脫。
不時解脫則不須待此六種勝緣。即雖得惡糞掃衣、粗惡食、臥邊鄙石床、住憒鬧處,或與得違理教誡、不具德者同住,然而以其性為利根故可速得解脫。
〔參考資料〕 《大乘義章》卷十七(末);《大毗婆沙論》卷六十二;《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三十三;《順正理論》卷六十八;《俱舍論光記》卷二十五;《俱舍論要解》卷九。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