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ㄔㄨㄣ ㄐㄧㄡˇ, 1.春時釀造至冬始成的酒。《文選.張衡.東京賦》:「因休力以息勤,致歡忻於春酒。」唐.許渾〈晚自東郭回留一二遊侶〉詩:「今夜西齋好風月,一瓢春酒莫相違。」
2.新年期間的宴飲。《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正月十二日,婁府兩公子請喫春酒。」
ㄆㄨ, [動]
1.擊打。《淮南子.說林》:「蔭不祥之木,為雷電所撲。」
2.輕拂。唐.岑參〈韋員外家花樹歌〉:「朝回花底恆會客,花撲玉缸春酒香。」
3.(翅膀)在空氣中連續拍擊。如:「那蜻蜓在窗戶上猛撲著翅膀。」
4.拍除。《老殘遊記.第八回》:「跟隨人替他把身上雪撲了又撲,然後把驢子牽來,重復騎上,慢慢的行。」
5.向前猛衝。如:「飛蛾撲火」、「撲地而滅」。《水滸傳.第二三回》:「那大蟲咆哮性發起來,翻身又只一撲,撲將來。」
6.捕捉。唐.杜牧〈秋夕〉詩:「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7.塗敷、附著。如:「撲粉」、「撲在面上」。
8.偷。《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這郭大郎因在東京不如意,曾撲了潘八娘子釵子。」
9.以錢擲地賭輸贏。《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龍虎臣君會》:「昨夜迫劃得幾文錢,買這魚來撲,指望贏個錢去養老娘。」
[名]
1.輕拍或拂拭的工具。如:「粉撲」、「毯撲」。
2.刑杖。《後漢書.卷六一.左雄傳》:「孝明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
3.圍棋術語。一種圍棋的犧牲打,故意奉送對方一子或兩子,藉以提回遠較此數為多的敵子的手段。
(一)ㄈㄢˊ, [名]
1.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行駛前進的布幔。如:「揚帆」、「船帆」。《老殘遊記.第一回》:「又有兩枝新桅,掛著一扇簇新的帆。」
2.借指船。唐.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詞:「梳洗罷,獨倚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宋.蘇軾〈次前韻送劉景文〉詩:「何時歸帆泝江水,春酒一變甘棠湖。」
ㄐㄧㄝˋ, [動]
1.居於兩者之間。如:「這座山介於兩縣之間。」
2.居間牽引傳達。如:「介紹」、「仲介」。《文選.李康.運命論》:「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
3.相助、佐助。《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宋史.卷一三二.樂志七》:「嚴配皇靈,億神來介。」
4.繫留、懸掛。如:「介意」。《漢書.卷八一.匡衡傳》:「情欲之感無介乎容儀。」唐.顏師古.注:「介,繫也。言不以情欲繫心,而著於容儀者。」
5.仗恃、憑藉。《左傳.文公六年》:「介人之寵,非勇也。」
[形]
1.堅毅。如:「耿介」。《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雖故貧,然性介,遽出授之。」
2.如此、這樣。如:「煞有介事」。
[名]
1.界限、本分。同「界」。如:「人各有介」。
2.比喻微小的東西。通「芥」。如:「一介不取」。《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3.參見「介冑」條。
4.量詞。計算人或銅錢的單位。相當於「個」。如:「一介書生」、「一介平民」。《儒林外史.第一回》:「上覆縣主老爺,說王冕乃一介農夫,不敢求見。」
5.身上有甲殼的水產動物。《淮南子.墬形》:「介鱗者,夏食而冬蟄。」漢.高誘.注:「介,甲。龜鱉之屬也。」
6.姓。如春秋時晉國有介之推。
ㄇㄟˊ ㄕㄡˋ
長壽。人年老時,眉毛會長出幾根特別長的毫毛,為長壽的象徵,故稱為「眉壽」。《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ㄈㄢ ㄕㄥˋ
唐、宋時每遇立春日,用紙、絹剪成旌旗、金錢及燕、蝶等各種形狀,戴在鬢髮上,或掛於花下作為飾物,稱為「旛勝」。宋.陸游〈木蘭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詞:「春盤春酒年年好,試戴銀旛判醉倒。」元.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及金綵縷花,春帖旛勝之類,為市甚盛。」
ㄈㄤ ㄔㄨㄣ
春天。《文選.陸機.文賦》:「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文選.謝朓.游東田詩》:「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ㄈㄥ ㄑㄧㄥˊ, 1.風采、神情。如:「但願一見先生風情,以遂平生之願。」
2.情懷、風雅的情趣。如:「她的俏麗與裝扮,顯得風情萬種。」
3.風土人情。如:「這家餐廳之裝潢,充滿著異國風情」。
4.風月景色的情趣。南唐.李煜〈賜宮人慶奴〉詩:「風情漸老見春羞,到處芳魂感舊遊。」唐.白居易〈薔薇正開春酒正熱因招劉十九、張大夫、崔二十四同飲〉詩:「試將詩句相招去,倘有風情尚可求。」
ㄈㄨˊ ㄇㄧㄥˊ
虛名。唐.李白〈留別西河劉少府〉詩:「東山春酒綠,歸隱謝浮名。」
ㄌㄚˋ ㄉㄥ
燃燭的燈。唐.李商隱〈無題〉詩二首之一:「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ㄏㄢˋ ㄖㄨㄥˊ ㄖㄨㄥˊ
形容汗水很多的樣子。元.貫雲石〈壽陽曲.擔春酒〉曲:「下秋千玉容強似花,汗溶溶透入羅帕。」也作「汗津津」。
ㄐㄧㄝˋ ㄕㄡˋ
祝壽。一說為祈壽。語本《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後以介壽為祝壽之詞。
ㄐㄧㄡˇ ㄑㄧˊ, 1.古代酒店的招牌。用布綴於竿頂,懸在店門前,以招徠客人。唐.張籍〈江南行〉:「長干午日沽春酒,高高酒旗懸江口。」唐.杜牧〈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也稱為「酒帘」。
2.星座名。為獅子座ψ、ξ和ω三星。《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軒轅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飲食。」也稱為「酒星」。
ㄨㄥˋ ㄊㄡˊ ㄔㄨㄣ
初熟酒。唐.岑參〈喜韓樽相過〉詩:「甕頭春酒黃花脂,祿米只充沽酒資。」宋.黃庭堅〈明遠庵〉詩:「多方挈取甕頭春,大白梨花十分注。」也稱為「甕頭清」。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