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ㄒㄧㄥ ㄒㄧㄥˊ, 1.連夜急行。《晉書.卷四四.盧欽傳》:「宜更選精兵,星行倍道,出賊不意,此用兵之奇也。」也作「星馳」。
2.形容疾走、奔馳如流星。漢.應劭《風俗通義.卷五.十反》:「同產子作客殺人繫獄 ,望自劾去,星行電征,數日歸。」也作「星奔」、「星馳」。
力盍反。案風俗通曰漢曰臘獵也。獵取禽獸祭先祖也。此歲終祭神之名也。經中言臘佛者即此義也。或曰獵者接也新故交接也。諸經律中亦名歲如新歲經等也爾疋注云一終名歲又取歲星行一次也。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皆據一終為名。今比丘或言臘或云夏言兩同其事也一終之義。案天竺多雨。雨安居從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六日也。土火羅諸國以十二月安居此方言夏安居從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各就其事制名也
五星行藏歷云木之精也其色青其性仁順度行則為福逆行所守則為灾十二年一周天凡八十三年七十六終而七周天
上子聿反說文云終也切韻云盡也既也字從求一聲也律文作[歹*卒]爾雅云[歹*卒]徂落殪[(餐-食)-又+人]也義乖於卒歲下相[銳-兄+允]反爾雅云夏曰歲郭注云取歲星行一次也說文云從二止作[止/?]戌聲也
五個星之意。又作五執。即:(一)歲星,即木曜,為五行中木之精,乃東方蒼帝之子。(二)熒惑星,即火曜,為火之精,乃南方赤帝之子。(三)鎮星,即土曜,為土之精,乃中央黃帝之子。(四)太白星,即金曜,為金之精,乃西方白帝之子。(五)辰星,即水曜,為水之精,乃北方黑帝之子。此五星行一周天之遲速不同,太白星與辰星各須時一年,熒惑星二年,歲星十二年,鎮星二十九年半,人每至其命星,而吉凶不等,七曜攘災決中一一明其攘災之法。〔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宿曜經卷上、大方廣菩薩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三〕 p1119
ㄒㄧㄥ ㄅㄣ
流星劃過夜空,消逝無蹤。形容疾走、奔馳。《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星奔電邁,俄然行至。」《文選.劉琨.答盧諶詩》:「裹糧攜弱,匍匐星奔。」唐.李善.注:「星奔,言疾也。」也作「星行」、「星馳」。
ㄒㄧㄥ ㄔˊ, 1.形容疾走、奔馳如流星。晉.潘岳〈世祖武皇帝誄〉:「羽檄星馳,鉦鼓日戎。」亦作 「星奔」、「星行」。
2.連夜趕路。《抱朴子.外篇.安貧》:「駑蹇星馳以兼路,豺狼奮口而交爭。」也作「星 行」。
ㄔˋ ㄉㄠˋ ㄧˊ
一種天文望遠鏡上的裝置。依地軸及一正交軸旋轉,以追索星行位置的天文觀測儀器。
ㄔㄥˊ ㄔㄨˊ, 1.乘法與除法,泛指計算。《老殘遊記.第一一回》:「無論你加減乘除,怎樣變法,總出不了這正、負兩個字的範圍。」
2.榮衰、消長。唐.韓愈〈三星行〉:「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餘。」清.洪昇《長生殿.第一○齣》:「幾回家聽雞鳴,起身獨夜舞,想古來多少乘除。」
3.衡量、計劃。《醒世姻緣傳.第二四回》:「誰知天地爺他自另有乘除,別有耳目,使出那居高聽卑的公道。」
ㄩㄝˋ ㄐㄩ
形容急速上升而居於某種地位。如:「她剛出道不久便一炮而紅,躍居世界巨星行列。」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