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公案
[國語辭典(教育部)]ㄕ ㄍㄨㄥ ㄢˋ
書名。作者無考,八卷,九十七回。內容以康熙間漕運總督施世綸事蹟附會演述而成。
[佛光大辭典]
佛教壁畫
印度多以壁畫莊嚴佛堂,亦有招畫工於門側、講堂、食堂、浴室等作諸彩畫,內容多與佛教有關,如描繪神通變、五趣生死輪、本生故事、地獄變等。現從北印度古代佛教寺院殘存之雕像、建築物、遺址中,發現部分壁畫之薄彩痕跡,可依毘奈耶雜事卷一、卷十七、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三、洛陽伽藍記卷五、大唐西域記卷一、卷二等之記載推定之。如位於孟買東方之阿旃多,當地溪谷所設之石窟寺院,其內部即有壁畫。至於較古老之壁畫,大部分於西元四至十一世紀間完成,木造寺院多於壁上塗白泥,直接彩畫;石窟之畫稍異,乃於側壁、天花板、梁柱等處薄施漆灰而描繪者,歷經千年,其色彩依然鮮麗,然剝落部分亦多。
我國壁畫,最早可考者為漢代,其時佛教傳入,塑像及壁畫隨之茁壯蓬勃。大致南方以寺廟壁畫發展為主,北方則多石窟造像。著名之佛教藝術勝地,除敦煌千佛洞因山壁無法鑿刻而為泥塑及壁畫外,北方之雲岡、龍門、麥積山、天龍山、鞏縣石窟寺皆先後開鑿。南方佛畫之先導,如晉代戴逵、戴顒父子增損塑像,使其具有我國藝術之比例尺度,達到光顏圓滿之境界。顧愷之畫維摩詰像,光照一室,成為千古楷模。現我國內地所存之古壁畫已不多,唯甘肅敦煌之南、鳴沙山莫高窟遺存不少六朝以後之壁畫。
我國人物衣紋之「骨法」,南北朝時有「張家樣」、「曹家樣」,唐代有「吳家樣」、「周家樣」之說法,說明了人物畫於佛畫表現中各種類型之演變。梁朝張僧繇筆跡周密完美,暈染成「沒骨法」,即是受佛畫影響而發展成者,初唐之閻立德、閻立本兄弟即承襲此類衣紋之染法。印度在四世紀初建立笈多王朝,雕刻人像,衣服緊貼全身而顯露曲線,北齊之曹仲達乃倣照其型式而創出新風格,後人稱為「曹衣出水」。唐代開元年間,出現百代畫聖吳道子,由於筆法強勁,氣勢壯闊,以筆奮掃,衣裾飛舞飄動,世人美稱為「吳帶當風」。
藝術之發展,以經濟為基礎,以社會之喜憎為對象,寺院中常舉行「俗講」、「道場」,吸引無數群眾。以佛經為內容之經變、曼陀羅、尊像、頂相等,皆為壁畫之題材,寺廟成為繪畫之競技場。洛陽敬愛寺、成都大聖慈寺、鎮江甘露寺皆為名家壁畫薈萃之所。以成都大聖寺為例,九十六個院落,壁畫有八千五百二十四間,佛、菩薩、羅漢、天王神將等數以萬計。其中包括盧楞伽、張南本、孫知微等之作品。此已是會昌法難以後之殘況,最盛時之狀況可想而知。
五代十國時,寺廟壁畫未衰,從五代迄宋,壁畫受繪畫發展之影響,佛教之內容漸形衰退。如唐宋二代均奉道教,釋道之畫並行於世。而殿庭壁室花卉走獸,四時風景之普遍,多少使壁畫內容發生變動。遼、金、元寺觀壁畫尚保存者,有大同華嚴寺、稷山青龍寺、興化寺、洪趙廣勝寺、水神廟、芮城永樂寺等。明清以降,士大夫作品見於寺壁者如鳳毛麟角,匠人繪畫一則投世俗之所好,二則沿用民間傳說,除釋迦、觀音、羅漢、藥王外,另有關羽、張飛、西遊記、封神榜、施公案等小說中之故事角色之塑畫。臺灣各處廟宇大都代表此種以民俗為主之風格,不易再看到早年整壁之經變,或整堵神佛畫像懾人心魄、氣象萬千之景象。
日本早於白鳳時代即有壁畫之作。其特有之「障壁畫」係於隔扇、拉窗、屏風(皆作為隔間之用)上所描之繪畫總稱。〔J. Burgess: The Cave Temples of India, 1880;J. Griffiths: The Paintings of the Buddhist Cave Temples of Ajanta, 2 vols., 1896~1900;R.S. Wauchope: Buddhist Cave Temples of India; L. Warner: Buddhist Wall-Paintings, 1932;E. Chavannes: 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 Tome 5,1909~1915〕p2707
ㄅㄛˊ ㄉㄠˇ
辯論的理由勝過對方。如:「他那些歪理,我一句話就將他駁倒了。」《施公案》第三○一回:「山陽縣怒道:『爾仗這利口辯駁,便思駁倒本縣麼?』」
ㄆㄞˊ ㄉㄨㄟˋ
依照順序排列成行伍。如:「排隊上下車是基本禮儀」。《施公案》第三二八回:「竇耳墩又命眾嘍兵排隊迎接。眾嘍兵答應一聲,即刻排起隊伍。」
ㄉㄚˋ ㄕㄨㄟˇ ㄔㄨㄥ ㄉㄠˇ ㄌㄨㄥˊ ㄨㄤˊ ㄇㄧㄠˋ, 1.(歇後語)自家人不認自家人。指不認識自己人,或自己人彼此發生誤會。《施公案.第一五一回》:「大哥應了一句俗言,大水沖倒龍王廟咧,來罷,二位太爺見一見罷!」
2.引申為陰溝裡翻船。如:「居然栽在這小腳色的手中,明明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也作「大水沖倒龍王殿」。
ㄊㄡˊ ㄕˊ ㄨㄣˋ ㄌㄨˋ
行路時或打探情況時,扔石子探測前方情況。比喻在採取某一行動之前,先打探虛實。《施公案.第二九二回》:「施公道:『已著施安去看守了。』褚標不勝驚訝道:『大人中了那人投石問路的計了。』」
ㄍㄡˇ ㄔ ㄕˇ
形容嘴先著地而向前仆倒的姿勢,通常含有嘲笑的意思。《施公案.第二一九回》:「那巡丁只顧說話,不防腳下多出了一件東西來了,就在天霸腳下一扳,撲的跌了個狗吃屎。」也稱為「嘴啃地」、「嘴吃屎」。
ㄏㄨˇ ㄌㄨㄛˋ ㄆㄧㄥˊ ㄧㄤˊ ㄅㄟˋ ㄑㄩㄢˇ ㄑㄧ
(諺語)比喻英雄在失勢時,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施公案.第一四四回》:「好一個剁炸的囚徒,本院今日到被這起狗奴威嚇起來了,正是:龍離滄海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ㄐㄧㄢˋ ㄒㄧㄠˋ ㄩˊ ㄖㄣˊ
被人譏笑。如:「他懂得不多,又愛亂發議論,常常見笑於人。」《施公案》第二六五回:「張桂蘭道:『若謂焚香燃燭,徒然見笑於人。』」
ㄔㄚ ㄔˋ ㄋㄢˊ ㄈㄟ
長了翅膀也飛不走。比喻難以脫身逃走。《施公案.第一二八回》:「咱哥倆到那裡,先把他穩住,再等他們文武衙門的人,料他插翅難飛。」也作「插翅難逃」。
ㄖㄣˊ ˙ㄉㄜ ㄇㄧㄥˊㄦ ㄕㄨˋ ˙ㄉㄜ ㄧㄥˇㄦ
(諺語)人有名聲就如同樹有影子一般。指什麼樣人有什麼樣的名聲。《金瓶梅.第七二回》:「南京沈萬三,北京枯柳樹,人的名兒,樹的影兒,怎麼不饒的?雪裡消死屍,自然消他出來!」《施公案.第一五五回》:「一來人的名兒,樹的影兒,聽見是施大人,素日早知難纏,不由打個冷戰,二來也是合該犯事。」
ㄙ ㄈㄤˇ
官吏改裝巡視民間,查訪民隱。《施公案.第一四一回》:「本院出去私訪惡人,或虛或實,天晚必回,若晚晌不回,就有了事咧。」
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ㄟˊ
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多指惡行。《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怎知朱三與劉文政卻去學習賭博,無所不為。」《施公案.第一○五回》:「欺壓良善,無所不為。」也作「無所不作」。
ㄨㄤˊ ˙ㄅㄚ ㄍㄠ ˙ㄗ
罵人的話。即雜種的意思。《金瓶梅.第二八回》:「賊不逢好死的淫婦!王八羔子!我的孩子和你有甚冤仇?」《施公案.第一二八回》:「若有句虛言,就是個王八羔子。」也作「忘八羔子」。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