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醯因陀羅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人名)Mahendra,譯曰大帝。阿輸迦王之弟。有罪,王欲刑之,乃請王寬七日,使進王之珍羞,每一日使守者唱曰:已過一日,餘有六日。乃至至第七日,遂證聖果。後至錫蘭始傳正法。西域記八曰:「無憂王有同母弟,名摩醯因陀羅,唐言大帝。」同十一曰:「僧伽羅國,先時唯宗淫祠。佛去世後第一百年,無憂王弟摩醯因陀羅,捨離欲愛,志求聖果。得六神通,具八解脫。足步虛空,來遊此國。弘宣正法,流布遺教。」以上西域記摩醯因陀羅之記事,乃阿育王弟帝須之事迹,與王子摩呬陀之事迹混同為一者,誤也。蓋得罪於王而出家悟聖者為帝須。若夫至錫蘭之布教者,第三結集後各地有傳道師派遣之事,王子摩呬陀,將法來此島。史迹昭然。無挾疑之餘地也。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摩呬陀
(人名)Mahendra,阿育王之子也,出家證聖果,傳法於錫蘭。善見律二曰:「摩呬陀,是阿育王兒也,持律藏至師子國。」應音義十六曰:「摩呬陀,式忍反,是阿育王子也。」若依西域記,則於錫蘭傳法者為阿育王之弟摩醯因陀羅。
(人名)Mahendra,王子名。西域記作摩醯因陀羅。
梵名 Mahendra,巴利名 Mahinda。又作摩醯因陀羅。錫蘭佛教之開祖,世稱傳律第六祖。係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子,生於古印度西北鄔闍衍那(梵 Ujayana),其母戴蜚(巴 Devī)為卑地寫(巴 Vedisa)富商之女。年二十出家,禮目犍連子帝須(巴 Moggaliputta-Tissa)為師,從摩訶提婆受沙彌戒,從末闡提受具足戒,即時證得阿羅漢果。於紀元前三世紀奉父王之命,赴錫蘭島傳布佛教。得錫蘭國王之尊信與保護,於首都阿[少/兔]羅陀補羅(梵 Anurādhapura,巴同)創建大寺(巴 Mahāvihāra),廣為弘宣平等心經(巴 Samacitta-suttanta),並營造石窟以結夏安居,奠定錫蘭佛教之基礎。其後乃妹僧伽密多比丘尼(梵 Sajghamitrā,巴 Savghamittā )自釋尊成道之地,持大菩提樹之分枝至錫蘭種植,並為錫蘭比丘尼授戒。師又於睹波羅糜塔召集比丘大會,正式創建以阿利多長老為首之佛教僧團,以錫蘭語講釋巴利三藏。兄妹二人協力闡揚佛教,興隆佛法,凡三十餘年。示寂於錫蘭塔山(巴 Cetiyagiri),世壽六十。〔分別功德論卷二、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p6072
又作摩醯因陀羅、摩呻提。意譯大帝。係西元前三世紀後半,將佛教首傳入錫蘭(今斯里蘭卡)之僧人。依據中國所傳北方佛教傳記,如《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所載,師為孔雀王朝阿育王之弟。但依南方巴利佛教所傳,師為阿育王之子。相傳阿育王在即位之前,嘗奉命治理鄔闍衍那(Ujjenī),途經南山卑提寫村(Vedisa)時,納當地豪族之女提鞞(Devī)為妃,先後生下一男一女。即兒子摩哂陀、女兒僧伽蜜多。
摩哂陀容貌端正,睿智明達,不求世榮。年二十,見目犍連子帝須之勝相,心願出家,乃以帝須比丘為師,並從摩訶提婆受沙彌戒,從末闡提受具足戒,而即時證得阿羅漢果。其後再從帝須學三藏;三年之後,帝須隱棲,摩哂陀代師統領僧伽。
阿育王即位第十七年(西元前273)九月第三結集終了時,摩哂陀奉命至錫蘭弘法。當時,師與一地臾(Iṭṭhiya)、鬱帝臾(Uttiya)、參婆樓(Sambala)、拔陀沙(Bhadda-sāla),及僧伽蜜多之子沙彌須摩那(Suma-na)等人,先至鄔闍衍那國探訪母親,翌年抵達錫蘭阿㝹羅陀城之東眉沙迦山。
當時,錫蘭天愛帝須王聞師說《咒羅訶象譬經》而得信解,乃施與城南之大雲林,並建帝須園(Tissārāma)及摩訶毗訶羅(大寺),令師住之。師曾宣說《平等心經》(Sama-citta-suttanta)等經以弘化大眾,又度化阿栗抽(Ariṭṭha,一作阿摽叉)等六十六人,且在眉沙迦山迦那迦房(Kaṇṭaka-cetiya)庭前營造六十八座石窟,以供結夏安居之用。後遣修摩那至摩竭陀國阿育王及忉利天帝釋之處迎請佛舍利。從阿育王處所得之佛舍利安置於眉沙迦山。由此,眉沙迦山遂稱為支帝耶山。而由帝釋處所得之佛舍利,則供奉於南城門外之難陀園(Nandana,又稱光拚,Jutivana;或稱摩訶那伽園,Mahānāga-vanuyyāna),並建塔園。此外,又勸王迎請僧伽蜜多比丘尼(摩哂陀之妹)入錫蘭。僧伽蜜多來時,曾將佛陀伽耶之菩提樹枝移植於錫蘭。
師常住支帝耶山,於難陀園等處布化。在當地弘法約三十年。天愛帝須之王弟鬱帝臾(Uttiya)王即位之第八年,師將律藏付囑阿栗咜,而於頞瀑縛庾闍月白分八日(八月八日)示寂,年六十。其遺體於摩訶毗訶羅荼毗,並起塔廟。師為錫蘭佛教之開祖,並被稱為傳律之第六祖。據傳師能憶持第三結集時所結集之巴利三藏,並以錫蘭語作註釋云云。
〔參考資料〕 《善見律毗婆沙》卷一~卷四;《分別功德論》卷二;《玄應音義》卷十六;《慧琳音義》卷七十八;山崎元一《アショ一カ王傳說の研究》。
西域記八卷五頁云:故宮北有大石室,外若崇山,內廣數丈。是無憂王為出家弟役使神鬼之所建也。初、無憂王有同母弟、名摩醯因陀羅(唐言大帝)生自貴族,服僣王制。奢侈縱暴,眾庶懷怨。國輔老臣進諫王曰:驕弟作威,亦已太甚。夫政平則國治,人和則主安;古之則訓,由來久矣。願存國典,收付執法。無憂王泣謂弟曰:吾承基緒,覆燾生靈。況爾同胞;豈忘惠愛。不先匡導,已陷刑法。上懼先靈,下迫眾議。摩醯因陀羅稽首謝曰:不自謹行,敢干國憲。願賜再生,更寬七日。於是置諸幽室,嚴加守衛。珍羞上饌,進奉無虧。守者唱曰:已過一日;餘有六日。至第六日已;既深憂懼;更勵身心,便獲果證。昇虛空,示神跡。尋出塵俗,遠棲巖谷。無憂王躬往謂曰:昔拘國制,欲致嚴刑。豈意清昇,取證聖果。既無滯累;可以還國。弟曰:昔羈受網,心馳聲色。今出危城,志悅山谷。願棄人間,長從丘壑。王曰:欲靜心慮,豈必幽巖。吾從爾志,當為崇樹。遂召命鬼神而告之曰:吾於後日,廣備珍羞。爾曹相率來集我會。各持大石,自為床座。諸神受命,至期畢萃。眾會既已;王告神曰:石座從橫,宜自積聚。因功不勞,壘為虛室。諸神受命,不日而成。無憂王躬往迎請,止此山廬。故宮北地獄南,有大石槽。是無憂王匠役神功,作為此器,飯僧之時,以儲食也。故宮西南,有小石山,周巖谷間,數十石室。無憂王為近護等諸阿羅漢、役使鬼神之所建立。傍有故臺,餘基積石,池沼漣漪,清瀾澄鑒。鄰國遠人,謂之聖水。若有飯濯,罪垢消滅。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