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捺女祇域因緣經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經名)一卷,後漢安世高譯。柰女生於柰樹上,後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為世之名醫,能治種種之奇病,並出往昔之因緣。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呾叉始羅

西北印度的古代都巿。希臘語謂之為Taxila。漢譯又有德叉始羅、竺剎尸羅、石室國等名。其範圍橫跨印度旁遮普省與西北邊境地區。自古以學問、技藝發達而聞名。西元前326年,遭亞歷山大帝入侵,其富裕景況因此為西方所知。又相傳阿育王為太子時,曾任此地總督,故佛教在當時可能已經傳入。西元前二世紀,大夏的希臘人入侵,建設新都巿。復受塞(Saka)族、帕西亞(Parthia)族、貴霜族所支配。在此等外族統治時代,佛教文化興盛,巿內外皆有頗多佛教設施,與西鄰的犍馱羅同屬佛教美術盛行地區。

西元230年左右,因伊朗的薩珊王朝佔領此地一帶,致使佛教文化一時中斷,至四世紀末,始由貴霜族再興。五世紀中葉,本巿及附近的佛教伽藍又遭嚈噠族所破壞,自此未00恢復舊觀。

此地有三個年代不同的都巿遺蹟,其時代約在西元前五世紀至西元五世紀之一千年間。這些遺蹟所在目前都是村落。

(1)位於比爾(Bhiṛ)山丘的遺蹟。由四個時代層(西元前五至二世紀)構成,係屬自然形成的都巿。

(2)位於西爾卡普(Sirkap)的遺蹟。由七個時代層(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一世紀)構成。外有高峻、堅固的城牆圍繞,內有王宮、佛塔等建築。巿民所使用的器具兼攝希臘及印度二種風格。係仿自希臘城巿,具有高度生活文化的計劃性都巿。

(3)位於西爾蘇夫(Sirsukh)的遺蹟。為有半圓形稜堡之城牆所圍繞的大城巿。在構造上,與貴霜族建於中亞的城巿類似。然僅有部份被發掘。

附近除了有絳迭爾(Jandiāl)的祅教寺院遺蹟之外,亦有法王塔(Dharmarājika)、卡拉旺(Kālawān)、基利(Giri)、摩拉摩(Mohrā Morādu)、闍利昂(Jauliān)等佛教伽藍遺蹟。

依《大唐西域記》卷三所載,呾叉始羅是北印度古國。該書云(大正51‧884b)︰
「呾叉始羅國,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酋豪力競,王族絕嗣,往者役屬迦畢試國,近又附庸迦濕彌羅國。地稱沃壤,稼穡殷盛,泉流多,花菓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伽藍雖多,荒蕪已甚,僧徒寡少,並學大乘。」

此地自古即以北印度之高等知識傳播地而聞名。在巴利語《本生》及《真諦燈論》等書中,曾記述梵授(Brahmadatta)王子等人來此研學。相傳文法家波你尼(Pāṇini)及大醫耆婆亦曾於此地受業。此外,《大唐西域記》卷三云,大城西北七十餘里存有醫羅鉢呾羅(Elāpatra)龍王池,池之東南三十餘里有無憂王所建之窣堵波。城北十二、三里處有月光王捨頭之勝地及經部拘摩羅邏多(Kumāralāta)撰諸論之僧伽藍。城外南山也有無憂王子拘那羅(Kunāla)抉目之故地等歷史名勝。

〔參考資料〕 《雜阿含經》卷二十三;《大莊嚴論經》卷八、卷十五;《捺女祇域因緣經》;《蓱沙王五願經》;《賢愚經》卷二〈降六師品〉;《大悲經》卷二〈持正法品〉。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