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扶桑禪林僧寶傳

[佛光大辭典]

凡十卷。明末清初僧性潡撰。係集錄日本禪門高僧一一七人之傳記。性潡於明永曆十五年(1661)東渡日本,延寶三年(1675)撰成此書。卷首有自序、目次,並附進扶桑僧寶傳表,卷末附跋,傳記末亦有稱歎德行之贊。貞享三年(1686),性潡復撰續扶桑禪林僧寶傳三卷,記慧瑃等四十八人之事蹟。大正六年(1917),二書編入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一○九卷。 p2946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扶桑禪林僧寶傳

十卷。高泉性潡撰。係日本禪宗名僧的傳記。延寶三年(1675)序刊。收於《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一○九冊。

撰者性潡,明末清初黃檗宗僧。福州人。明‧永曆十五年(1661)赴日。有感於《元亨釋書》之內容唯以教門為主,少有禪僧之傳記,於是自其所撰《扶桑僧寶傳》書中摘出一一七人編成本書。並於傳末附贊文,以稱歎其德行。本書卷首有自序、目次,及〈進扶桑僧寶傳表〉,卷末附跋。貞享三年(1686)正月,性潡又完成《續扶桑禪林僧寶傳》三卷,記述四十八人的傳記,該書於元祿六年(1693)刊行。

〔參考資料〕 《東國高僧傳》序;《禪籍志》卷下。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中嚴圓月

(1300~1375)日本臨濟宗楊岐派學僧。鎌倉人。號中正子,敕諡「佛種慧濟禪師」。十三歲出家,顯密兼修,而歸于禪宗。元時,渡海來我國,初參訪德輝禪師,後轉至臨濟宗。返日後,歷住萬壽、建仁、崇福等諸名剎,為當時朱子學之第一人。以崇尚新注,識見卓絕,著稱於世。又擅詩文。著有語錄二卷、東海一嘔集、東海餘滴。永和元年示寂,享年七十六歲。其法流稱中嚴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延寶傳燈錄卷六、扶桑禪林僧寶傳卷六〕 p1036


性潡

(1633~1695)清初僧。屬日本黃檗宗。福建福州府福清人,俗姓林。字高泉。號雲外。又稱曇華道人。十三歲出家,登福建黃檗山,師事慧門如沛禪師,並嗣其法。二十九歲(1661),奉隱元隆琦之命東渡日本,入宇治萬福寺。未久,住奧州法雲寺,並掌理攝津佛日寺,再興加賀獻珠寺,受藩主前田之歸依。其後,歸返宇治,屢入宮中說法。延寶三年(1675)撰扶桑禪林僧寶傳十卷,翌年,又編東國高僧傳十卷。元祿五年(1692)繼為黃檗山第五世法席。八年示寂,世壽六十三。敕諡大圓廣慧國師、佛智常照國師。後世尊為黃檗山中興之祖。所著除前述外,尚有洗雲集十卷、佛國高泉禪師語錄八卷、山堂清話三卷,及東渡諸祖傳、法華略集、翰墨禪、高泉禪師語錄、有馬溫泉記、釋門孝傳等各一卷。〔大圓廣慧國師碑銘、黃檗東渡僧寶傳卷上、日本禪宗史要〕 p3239


得勝

(1327~1387)日本臨濟宗法燈派僧。號拔隊。相模(神奈川縣)中村人,俗姓藤原。四歲喪父。稍長,進入當地之治福寺,受業於應衡禪師。二十九歲從應衡落髮出家。即跟隨得瓊侍者練行,偶聞溪水聲,有所省悟。先後參見肯山聞悟、復菴宗己等僧,並遊歷關東,參謁諸名宿。後入出雲(島根縣)雲樹寺孤峰覺明禪師之室,嗣其法。孤峰授以「拔隊」之號。其後行腳各國,二年後歸相模,菴居於甲斐。當地寶珠寺昌秀慕師德風,國守武田信成捐獻鹽田寺地,開創向嶽寺,請師任開山第一世。師戒律甚嚴,頒三十三條厲禁,特禁飲酒。嘉慶元年二月示寂,世壽六十一,法臘三十二。天文十六年(1547)賜諡「慧光大圓禪師」。為日本臨濟宗向嶽寺派之祖。嗣法者有峻翁令山。師著有語錄六卷及拔隊假名法語、鹽山和泥合水集各一卷等。〔延寶傳燈錄卷十五,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九〕 p4554


慈雲妙意

(1274~1345)日本臨濟宗法燈派僧。為國泰寺派祖師。信濃(長野縣)人,俗姓平。十二歲於五智山出家,其後遊歷諸國,嗣孤峰覺明之法。於越中(富山縣)創建東松寺,教化二十餘年,朝野上下皈依者甚眾。該寺由後醍醐天皇賜予「國泰寺」之號,而成為敕願所。貞和元年示寂,世壽七十二。敕號「清泉禪師」,敕諡「慧日聖光國師」。〔延寶傳燈錄卷十五、續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一〕 p5807


臨濟宗

略稱濟宗。禪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唐代臨濟義玄(?~867)為宗祖。屬南宗南嶽法系。義玄先參黃蘗希運,未久又禮謁高安大愚、溈山靈祐等,後還黃蘗,受其印可。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鎮州臨濟院,設三玄三要、四料簡等禪法接化徒眾,以機鋒峭峻著稱當世,遂成臨濟宗。中唐以後,此宗門風興隆,蔚成一大宗派。

「四賓主」、「四料簡」與「四照用」為本宗經常使用之傳教方法。「四賓主」乃通過師生(或賓主)問答之方法,衡量雙方悟境之深淺。「四料簡」、「四照用」則是針對悟境程度(對我、法之態度)不同之參學者進行說教之方式。接引學人之方法,單刀直入,機鋒峻烈。自義玄用棒喝,以至宗杲提倡看話(公案,即禪祖語錄),皆以迅速手段或警句使學人省悟。其機鋒銳利,與曹洞宗之「默照暗推」迥異,故頗受武人、俗士所好,將士、政客等亦多參此宗禪法。本宗即以禪風自由,至清代而成為我國禪宗之主流。

義玄之法嗣有興化存獎、三聖慧然、灌谿志閑等二十二人,存獎為其首座,慧然受義玄付囑,編集語錄。存獎之下,經寶應慧顒傳至風穴延沼,於後唐長興二年(931),住廣慧寺領眾;其法嗣首山省念常為頭陀行,法席之盛冠於天下,門人有葉縣歸省、廣慧元璉、谷隱蘊聰、汾陽善昭等十六人歸省門下有八人,其中,浮山法遠倡九帶、十六顯之說。善昭初歷參七十一善知識,後投首山契悟,住汾州太平寺,以三句四句、三訣、十八唱等機用接化學徒,號稱天下第一;其下俊秀頗多,有石霜楚圓、瑯琊慧覺、大愚守芝等。慧覺與雪竇重顯並稱二甘露門。楚圓以法令嚴肅、方法險絕稱名,其門人以黃龍慧南、楊岐方會最著,二人各創黃龍派、楊岐派,宋以後頗盛,與曹洞、雲門等宗並立。

十二世紀末,日僧明菴榮西入宋,謁黃龍七世法孫虛菴懷敞,傳黃龍派禪法;返日後,於京都創立建仁寺,為圓、密、禪三宗兼學之道場。此外,俊芿(1166~1227)亦入宋,受法於楊岐派下第七世之蒙菴元聰;返日後,於泉涌寺弘傳戒律與禪法。南宋末年我國禪僧渡日者甚眾,多傳楊岐派禪法。日本鎌倉時期(1192~1333)之禪宗二十四流派中,有二十流派屬於楊岐派系統,黃龍派則僅榮西一流。又明末清初之際,楊岐派下第二十四世隱元隆琦,於承應三年(1654)東渡日本,別立黃蘗宗。〔臨濟宗旨、五燈會元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七至卷二十、本朝僧寶傳、延寶傳燈錄、扶桑禪林僧寶傳〕 p6507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中津

日本臨濟宗僧。號絕海。初字要關。自稱蕉堅道人。土佐(高知縣)人。十三歲時,擔任天龍寺夢窗疎石的驅烏沙彌。據說曾聽夢窗講《圓覺經》一遍,即能覆講無誤。受具足戒後,先參建仁寺龍山德見、大林善育,再下鎌倉,歷參義堂周信、青山慈永、大喜法忻等,復遊學助化關東數年。應安元年(1368),與汝霖良佐入明,參杭州(浙江省)中天竺寺季潭宗泐,並習詩文,尤其是四六駢儷文的作法。明‧洪武九年(1376),奉詔晉謁明太祖,奏答法要,深愜叡旨,獲賜僧伽梨等物。

同年返回日本,任天龍寺性海靈見的首座。康曆二年(1380)應敕命,在甲斐(山梨縣)慧林寺開法。三年後又歸天龍寺。至德二年(1385),源賴之在阿波(德島縣)建寶冠寺,請師為開祖。其後,歷住等持寺、相國寺(六世)、南禪寺(五十五世)等名剎。應永六年(1399)為鹿苑塔主,掌管僧錄。應永十二年四月五日示寂,世壽七十。後小松帝賜諡「佛智廣照國師」,稱光帝加諡「淨印翊聖國師」。塔於南禪寺靈巖院及相國寺勝定院兩處。

中津長於作詩、書法,且為五山文學流行四六文的先驅,與義堂周信並稱為「五山學藝雙璧」。遺著除語錄外,另有詩文集《蕉堅稿》傳世。門下有鄂隱惠奯、西胤俊承、用剛乾冶等人。

〔參考資料〕 《續群類》卷二三九〈佛智廣照淨印翊聖國師年譜〉、〈勝定國師年譜〉;《扶桑五山記》卷二之四;《延寶傳燈錄》卷二十四;《本朝高僧傳》卷三十七;《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七。


安樂寺

日本曹洞宗寺院。位於長野縣上田巿別所,號崇福山護國院,俗稱別所觀音、北向觀音。相傳係天平年間(729~748)行基所創,原與長樂、常樂二寺並稱三樂寺,本尊為釋迦如來。

此寺屢遭祝融肆虐。正應元年(1288)由北條貞時再興,改屬臨濟宗。並請自宋返日的樵谷惟僊為中興開山。後復因兵亂而焚毀。慶長年中(1596~1615),高山順京(宗)又重建,歸屬曹洞宗,以迄於今。

寺內有本堂、八角三重塔、御影堂、庫裡、眾寮、鐘樓、書院、寶庫、山門等堂宇。其中,八角三重塔係正應元年(1288)所造,宗三十一年(1898)被列為國寶,是日本現存唯一的八角塔。

〔參考資料〕 《扶桑五山記》卷三;《延寶傳燈錄》卷三;《扶桑禪林僧寶傳》卷四。


周及

日本臨濟宗僧。美濃(岐阜縣)人。字愚中,號高沙彌。年十三,依京都臨川寺夢窗疎石剃度出家。後更師事春屋妙葩。十七歲(一說十六歲)登叡山受大戒。曆應四年(1341,一說三年)入元,訪謁月江正印,晨參暮叩,獲贈愚庵二字,乃以為號,旋自改為愚中。後參禪於即休契了,研參苦修,乃蒙印可。

元‧至正十一年(1351)契了示寂,臨終之際,囑師歸國弘教。師乃於同年三月返日,面謁疎石。及疎石遷化,師服喪三年,以酬受業之恩。其後,歷住南禪、萬壽、棲賢、天寧諸剎,並於應永二年(1395)開創安藝佛通寺。十四年,將軍足利義持歸依受教,並賜紫方袍。十六年示寂,世壽八十七,諡號「佛德大通禪師」。其法流稱為愚中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著作有《大通禪師語錄》及《稟明鈔》等書。

〔參考資料〕 《愚中和尚年譜》;《延寶傳燈錄》卷六;《本朝高僧傳》卷三十八;《扶桑禪林僧寶傳》卷八。


妙葩

日本臨濟宗夢窗派僧。俗姓平。字春屋,號芥室、不輕子。甲斐國(山梨縣)人,為夢窗疎石之外甥。早年隨夢窗疎石參禪。十七歲於南禪寺剃髮受戒,後參謁元翁本元、竺仙梵僊、清拙正澄諸師。貞和元年(1345)獲夢窗印可。嘗住持等持寺、天龍寺、臨川寺、伏見大光明寺等剎。應安二年(1369),因不滿幕府對建南禪寺山門一事所作的處置,而隱居丹後國(京都府)雲門庵。康曆元年(1379)奉敕住持南禪寺,並擔任天下禪寺僧錄司,管理禪宗(五山派)事務。此為日本僧錄職的濫觴。翌年獲後圓融天皇賜號「智覺普明國師」。

爾後,將軍足利義滿建寶幢寺,請師任開山。永德二年(1382)師再度住持天龍寺。至德元年(1384)參與萬年山相國寺的創建,以夢窗為開山,自任第二世。此外,京都景德寺、備後(廣島縣)天寧寺、伊豫(愛媛縣)安國寺、出羽(山形縣)崇禪寺諸剎,亦皆延師為開山。嘉慶二年八月十二日示寂,年七十八,法臘六十四。著有《雲門一曲》、《智覺普明國師語錄》等。弟子則有圓鑑梵相、汝霖良佐、玉畹梵芳等,為數頗多。

〔參考資料〕 《普明國師行業實錄》;《扶桑五山記》卷四;《延寶傳燈錄》卷二十三;《本朝高僧傳》卷三十五;《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七。


妙超

日本臨濟宗大應派僧。俗姓紀。號宗峰。播磨國(兵庫縣)揖西郡人。自幼穎敏,十一歲投書寫山圓教寺的戒信律師出家,學天台教觀。後慕禪心切,乃隨鎌倉萬壽寺的高峰顯日參禪。嘉元三年(1305)師事京都韜光庵的南浦紹明,德治二年(1307)受南浦印可而嗣其法,時年二十六。歷住京都萬壽寺、雲居寺、鎌倉建長寺。嘉曆元年(1326),遷居紫野(京都府上京區)雲門庵,其時,宗印創建龍寶山大德寺,請師任開山,大振法道。

師之德風甚高,嘗獲花園上皇、後醍醐天皇賜號「興禪大燈國師」、「高照正燈國師」。大德寺更成為朝廷第一祈禱所,地位與南禪寺同等。爾後師應太宰府(福岡縣)大友賴尚之請,住持崇福寺。但百日後,即再回大德寺。延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示寂,年五十六,法臘三十四。貞享三年(1686)靈元天皇追諡「大慈雲匡真國師」,昭和八年(1933)復重諡「玄覺浩淵國師」。著有《大燈國師語錄》三卷、《大燈國師法語》、《夜話記》一卷。弟子則有關山慧玄、徹翁義亨、海岸了義、虎溪道壬等人。

〔參考資料〕 《大燈國師行狀》;《龍寶山志》卷三;《扶桑禪林僧寶傳》卷四;《延寶傳燈錄》卷二十;《本朝高僧傳》卷二十五;《紫巖譜略》。


性潡

明末清初東渡僧,屬黃檗宗。福建福清人,俗姓林。字高泉,號雲外,又稱曇華道人。十三歲出家,登福建黃檗山,師事慧門如沛,並嗣其法。寬文元年(1661),奉隱元隆琦之命東渡日本,入宇治黃檗山。十二年,中興加賀獻珠寺。深受藩主前田綱紀的崇信。其後,創建山城天王山佛國寺,靈元上皇敕賜寺額。元祿五年(1692),繼任萬福寺五世。八年下江戶,為將軍綱吉講說禪要,備受推崇。同年示寂,世壽六十三。敕諡「大圓廣慧國師」、「佛智常照國師」。後世尊稱為黃檗宗中興之祖。著述甚豐,有《扶桑禪林僧寶傳》十卷、《續扶桑禪林僧寶傳》三卷、《東國高僧傳》十卷、《洗雲集》十卷、《東渡諸祖傳》等書。

〔參考資料〕 《黃檗譜略》〈大圓廣慧國師碑銘〉;《黃檗東渡僧寶傳》卷上;《日本禪宗史要》;《黃檗宗派原由》。


東國高僧傳

十卷。高泉性潡(1633~1695)編。刊於貞享四年(1687)。收在《大日本佛教全書》第一○四冊。寬文元年(1661),性潡赴日本,繼任黃檗山第五世。由於有感於日僧傳記鮮為中國人所知,遂參照《元亨釋書》與其他資料而作此書。書中集錄道昭至天海等三三六位高僧的傳記。然其中之二百六十餘人已見於《元亨釋書》。又,卷首載有聖德太子傳,卷頭並有運敞序與自序。此外,性潡又集錄禪僧傳記而成《扶桑禪林僧寶傳》十卷。

〔參考資料〕 《諸宗章疏錄》卷三;《禪籍志》卷下。


良佐

日本臨濟宗夢窗派僧。生卒年不詳。俗姓藤原。字汝霖。遠江國(靜岡縣)高園人。出家後,先隨一山派禪僧研學,被命名為良佐。應安元年(1368),與絕海中津相伴入明,於蘇州承天寺任書記,復於鍾山點校《大藏經》。嘗應明太祖之招,與絕海同赴英武樓謁帝。奏答熊野三山之事,二人並與帝作詩相唱和。

永和二年(1376),與絕海相偕返日本,並奉將軍足利義滿之命,為春屋妙葩之法嗣。遂將法諱改為夢窗派諱系的「妙」及「周」,故又稱妙佐或周佐。康曆二年(1380),住播磨國(兵庫縣)法雲寺,後移住覺雄山寶幢寺,並於該寺示寂。著有《高園集》。

〔參考資料〕 《延寶傳燈錄》卷二十六;《扶桑禪林僧寶傳》卷十;《本朝高僧傳》卷三十七。


師鍊

日本臨濟宗聖一派僧。京都人。俗姓藤原。號虎關。初學於東山湛照,後謁南禪寺規庵祖圓。並往還京都、鎌倉間。歷參桃溪德悟、無隱圓範、一山一寧諸師。又,從菅原在輔習儒學,並於醍醐、仁和二寺學密教。其後,深受龜山上皇、後伏見天皇、後醍醐天皇、光嚴上皇、足利尊氏、直義等人之尊崇。歷住歡喜光院、白川濟北庵、三聖寺、圓通寺、南禪寺等剎。晚年,退居東福寺海藏院,世稱海藏和尚。貞和二年示寂,世壽六十九。諡號「本覺國師」。

師道學兼備,宣揚教禪一致之禪風。對於日本禪宗的確立,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又,師精通佛學之外,亦長於詩文、儒學,與雪村友梅同為五山文學的傑出禪僧。著有《元亨釋書》三十卷、《濟北集》二十卷、《禪儀外文集》二卷、《聚分韻略》五卷等書。門下有性海靈見、龍泉令淬、檀溪心涼等人。

◎附︰《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五〈東福寺虎關本覺國師傳〉

國師諱師鍊,號虎關,京兆人。出官族藤氏。考左金吾校尉,妣源氏,俱有賢行,事佛甚謹,產五子。師其三也,誕於弘安戊寅元年。風貌清爽,氣宇超邁。自幼穎悟,時號文殊童子。經書一覽輒誦。甫八歲,依三聖寶覺和尚出家。覺陰喜曰︰「是誠吾家千里騅也。」十歲祝髮,登天台納戒。侍覺和尚甚久。覺不加策勵。嘗曰︰「北溟之物,聽其自化,若使之化,則非能鵬也。」師偶讀嵩明教大師傳,知嵩參禪超悟之外,兼有禦侮之才,心竊慕焉。覺見其志趣,指謂人曰︰「滅吾宗者,必此兒也,恨吾老不及見耳。」

正應辛卯秋,覺下世,師即遊方遍參名德。如南禪南院、東福圓鑑、建長一山、圓覺大智,皆命世宗師,不輕許人。師操戈入室,詰問此事,必盡其底蘊而後已,諸老皆憚之。嘗充記室,故鍊書記之名轟於天下。至於儒門詞宗,有負大名者,無不與之盤桓。由是內外經書,差別奧義,洞若然犀。

嘉曆丙寅年,出世三聖,懷中瓣香,為寶覺和尚拈出。時諸方有志之士,咸往依之。正慶秋,遷東福,居無何退位。建武丁丑歲,復住東福。前後皆應相府鈞命。元宵上堂︰「月是天上燈,燈是人間月,正當今宵人天交接,月燈三昧各各證得,只如光未發時,無佛無眾生消息,又且如何﹖大地及山河。」般若波羅蜜上堂︰「虛空之口,萬象之舌,晝夜熾然常說不歇。」拈拄杖云︰「拄杖子且道,說底是什麼法﹖」卓一下云︰「好個長行,不須重說。」上堂︰「達磨西來,單傳心印,凡有言句,皆為異端。」舉拂子云︰「者箇聻。」擲下云︰「一把柳絲收不得,和煙撘在玉闌干。」

曆應間,奉聖旨住南禪寺。南禪,五山首剎也。師才臨席,四眾歡呼如佛出世。其能大東福之門,起濟北之道者,莫越乎師。師之所至,皆以擔荷大法為己任。鍛煉學徒,孳孳如不及,多有開悟之者。

晚年退休海藏院。征夷大將軍,欽其德發書幣聘,補建長,師以老辭。貞和乙酉春,俄患臂疾者累月。師曰︰「此疾必不起矣!」眾大駭。因從容示之曰︰「夫為衲子,置身於宗師爐鞲,其所學老生死事也。若到此不得力,則生平之高談闊論,實是瞞人自瞞,汝等知之乎。」一日剃浴趺坐,與眾訣別。眾涕泣乞遺偈,師手戰不能作字,命侍僧書云︰「勿啟予手,勿啟予足,脫體現成,其人如玉。」於是泊然而化。實貞和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

時,圓通有燈上人,隱几假寐,夢一僧告之曰︰「海藏和尚已治裝,子盍送之乎﹖」乃以手指空示之,見師立雲端,飄然而去。因問之曰︰「和尚將何之﹖」其僧曰︰「兜率燈仰望久之。」俄有鄰僧至,拊其背曰︰「海藏和尚遷化矣!」燈愕然驚寤,與鄰僧述其夢。乃知夢時,正師示寂之時也。師世壽六十九。法臘六十。荼毗獲舍利無算,門弟子塔於海藏,賜號曰「本覺國師」。

師生平稟性恬澹,嗜禪晏,不與物交。緇白相看者,略敘寒溫而已。一日,閱《楞嚴》至「如來藏性廓爾現前」處,忽然開悟。如夢忽醒,如忘忽記。自是,佛祖機緣語句、諸方咬嚼不破者,如觀掌果。每謂徒曰︰「人以古教照心,我以心照古教。」此師所履真實受用境界,豈諛聞膚見者所能測識耶!故其接人之際,如入如意寶藏。七珍八寶,信手拈弄,初無窮盡。其演法也有四無礙辯,縱橫放肆,如舞太阿,莫之能敵。其見於著述者,有《佛語心論》、《元亨釋書》、《十勝論》、《正修論》、《濟北集》,及語錄等若干卷,並行於世。師自懸弧及痙履,其間異迹頗多,具在紀年錄中,茲不贅。

贊曰︰「國師吾宗遠祖也。師嗣三聖覺,覺嗣東福爾,爾嗣無準範。師實範和尚四世孫也,親得徑山正脈,故家法光大若此。嗚呼凡為宗師,傳道弘法,何代無之。至於學集大成,禪備眾體,奮佛祖爪牙,揭人天眼目,能為末世光明幢,如師者實未之有也。潡嘗詣東福,禮師肖像。見其骨相清奇,道容肅穆,直如遠水孤嶺,寒潭皎月,輒令人瞻仰不忍捨云。或問,燈上人夢師生兜率,蓋偶然耳﹖或真生乎﹖曰,考師行業,不生兜率將奚生哉﹖雖然若論國師,佛國且不生,況天上耶﹖或曰,畢竟安身在什麼處﹖曰,待汝夢醒,卻向汝道。」

〔參考資料〕 《海藏和尚紀年錄》;《虎關和尚行狀》;《續史愚鈔》卷十七;《延寶傳燈錄》卷十一;《扶桑禪林書目》。


普門

日本臨濟宗僧。信濃國(長野縣)保科人,俗姓源。字無關,諱玄悟,房號普門。七歲投越後(新潟縣)正圓寺寂圓門下,十三歲剃染受戒。後歸信濃,寓居鹽田。十九歲從上野(群馬縣)長樂寺榮朝受菩薩戒,且習顯密二教。時,東福寺圓爾辨圓法席甚盛,往而謁之,依止五年,參透玄旨。年四十入宋,參謁會稽(浙江省)靈隱寺荊叟如珏、淨慈寺斷橋妙倫,受印可。此後巡歷兩浙達十二年之久。返國後,復隨侍辨圓,後住越後安樂寺,大振法道。及辨圓示寂,眾推繼席,師婉辭不就,避居攝津(兵庫縣)難波光雲寺。弘安四年(1281),應請住東福寺,十一年間,規制肅整,大揚辨圓宗風。

正應年間(1288~1292),龍山離宮有妖怪出沒,師奉詔入宮,安居禪坐,妖怪乃止。龜山上皇大喜,執以弟子之禮,並改離宮為寺,勒師為開山第一世,此即南禪寺。正應四年示寂,世壽八十,法臘六十二。追諡「佛心禪師」、「大明國師」。其法流稱為龍吟派或南禪寺派,為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之一,法嗣有道山玄晟、玉山玄提、釣叟玄江、金光竺翁、巖竇明投等人。

〔參考資料〕 《元亨釋書》卷六;《扶桑禪林僧寶傳》卷三;《延寶傳燈錄》卷十;《本朝高僧傳》卷二十二。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