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戲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ㄒㄧˋ ㄏㄤˊ
演戲的行業。《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家本是幾代的戲行,如今仍舊做這戲行營業。」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八念

(名數)智度論二十一謂「佛弟子於閑靜處乃至山林曠野,善修不淨等之觀,厭患其身,忽生驚怖及作惡魔種種之惡事,惱亂其心,憂懼轉增,是故如來為說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無量拔苦與樂也。二、念法,念法力廣大能滅煩惱也。三、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世間無上之福田也。四、念戒,念戒遮諸惡為無上菩提之本也。五、念捨,念布施能生大功德,又捨斷煩惱得大智慧也。六、念天,念四天王乃至他化天,果報清淨,利安一切也(已上六念),七、念出入息(又云念阿那般那),念出息入息也(即數息觀),此是治散亂之良藥,入禪定之捷徑。八、念死,死有二種:一、自死,命報盡而死者,二、他緣死,遇惡緣而死者,念此二種之死,由生以來,常與身俱,欲避無所也。」法界次第中之上曰:「通言念者,內心存憶之異名也。專心存憶八種功德,故名為八念,非但能除世間驚怖,若能善修,亦除世間三界生死一切障難也。」

又大人之八念也,佛為阿那律說大人之八念法,一道從無欲,非有欲得。二道從知足,非無厭得。三道從遠離,非聚會得。四道從精勤,非懈怠得。五道從正念,非邪念得。六道從定意,非亂意得。七道從智慧,非愚痴得。八道從戲樂,非戲行得。見八念經。


如來舞

(術語)稱如來以種種善巧之神變悅可眾心而攝化之之作業也。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佛又告金剛手:諸如來有意生名業作戲行舞,廣演品類攝持四界,安住心王,等同虛空,成就廣大見非見果,出生一切聲聞及辟支佛諸菩薩位,令真言門修行諸菩薩一切希願皆悉滿足具種種業,利益無量眾生。」


[翻梵語]
羅摩伽國

譯曰戲行


[佛光大辭典]
大人八念

中阿含卷十八「八念經」載,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諸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從無欲,非有欲得,乃至道從智慧,非愚癡得。於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現其前,為說大人八念。即:(一)道從無欲,非有欲得。又作少欲覺、無欲覺。謂比丘修道,當於一切塵境不生希欲之心,雖自得無欲,而不令他知,所以得道。(二)道從知足,非無厭得。又作知足覺。謂比丘修道,衣但覆形,食但支命,一切所需悉當知足。(三)道從遠離,非聚會得。又作樂寂靜覺、隱處覺、遠離覺。謂比丘修道,於世間諸法及己身心俱當遠離。(四)道從精勤,非懈怠得。又作不疲倦覺、精進覺。謂比丘修道,當常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恆自起意,專一堅固,不捨方便。(五)道從正念,非邪念得。又作正念覺、正憶覺、不忘念覺、守正念覺、制心覺。謂比丘修道,當觀察身心內外諸法悉皆空寂,無有邪念。(六)道從定意,非亂意得。又作定意覺、定心覺、正定覺。謂比丘修道,當遠離諸惡,凝心禪定,無有散亂。(七)道從智慧,非愚癡得。又作智慧覺、正慧覺。謂比丘修道,當觀察世間興衰之法,而得智慧明達,悉除惑業,盡生死苦。(八)道從不戲樂,非戲行得。又作無戲論覺、不戲論覺。謂比丘修道,當常寂靜,遠離嬉戲之樂、遊觀之行,安住無為之理,正意而解。

此大人八念與八大人覺經所說覺悟世間無常等八覺,名稍異而意義略同,第一覺無常即今之第六,第二覺多欲苦即今之第一,第三覺知厭足即今之第二,第四覺知懈怠即今之第四,第五覺知愚癡即今之第七,第六覺知貧苦即今之第五,第七覺知五欲過即今之第三,第八覺生死熾然即今之第八。〔阿那律八念經、遺教經論記卷中、八大人覺經略解〕(參閱「八大人覺」270) p750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八念

1.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捨、念天、念出入息、念死。2.阿那律八念經中所說的八念是:一、道從無欲,非有欲得;二、道從知足,非無厭得:三、道從遠雜,非聚會得;四、道從精勤,非懈怠得;五、道從正念,非邪念得;六、道從定意,非亂意得;七、道從智慧,非愚痴得;八、道從戲樂,非戲行得。


[國語辭典(教育部)]
老郎庵

ㄌㄠˇ ㄌㄤˊ ㄢ
供奉老郎神的地方。是梨園界行禮、議事的處所。《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這戲行裡,淮清橋是三個總寓,一個老郎庵。」


營業

ㄧㄥˊ ㄧㄝˋ, 1.職業、行業。《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家本是幾代的戲行,如今仍舊做這戲行營業。」

2.經營業務。指經商、做生意。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