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感善趣行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七十一卷九頁云:感善趣行者:謂戒性福業事。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五種行名為調善

瑜伽七十一卷八頁云:復次有五種行,名為調善。一、感財富行。二、感善趣行。三、感無苦行。四、感自義行。五、感他義行。感財富行者:謂施性福業事。感善趣行者:謂戒性福業事。感無苦行者:謂修性福業事。感自義行者:謂聲聞獨覺道。感他義行者:謂菩薩道。為得彼故,應修五想。一、於諸欲中,修不淨想。二、於自身命,修速滅想。三、於欲界中,修有怖想。四、於諸行中,修無常想。五、於諸眾生,修哀愍想。


得淨信者四種正行

瑜伽十九卷十三頁云:頌曰:惠施、令福增;防非、滅怨害;修善、捨諸惡;惑盡、得涅槃。此頌所明、謂如有一、於佛所證法毘奈耶,獲得正信。雖處居家;而心遠離慳垢纏縛,受持七種依福業事。由此因緣,若行若住;廣說如經。乃至生長如是福德。若有復能於善說法毘奈耶中,清淨出家。既出家已;具足忍力。為護尸羅,雖遭他罵侵惱訶責,或以身手瓦礫刀杖歐擊傷害;恐壞尸羅、當為障礙,心無惡念,不出惡言。唯緣彼境、與慈俱心、於一切方,遍滿而住。由此因緣,於現法中,自他相續所有怨害、并皆止息;當生無惱樂世界中,無多怨敵,為世欣仰,眾所樂見,如是善修正方便已;依增上戒,起增上心。依增上心,發增上慧。當於聖諦入現觀時,則能永捨趣惡趣業、及諸惡趣。又修如先所得道故;漸次永除所有諸結。於有餘依涅槃界中、而般涅槃。如是後時,於無餘依涅槃界中,復般涅槃。復次今當略辨上所說義。謂薄伽梵、此中略示得淨信者四種正行。一、感財富行,二、感善趣行,三、離惡趣苦清淨修行,四、離一切苦清淨修行。當知是名此中略義。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