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性遮二戒約違理一義定二名

[南山律學辭典]

子題:二人同罪不受戒輕受戒者重、佛法罪、世界罪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問:『遮性兩惡,皆有二能,一能違制,一能妨道。云何為遮?但以草木由教而生,名之為遮。以性惡者,亦教遮故。』答:『(一、約過分別)性罪三過:一﹑違理惡行,二﹑違佛廣制,三﹑能妨道業。遮罪具二;體非違理,故名為遮。(二、引文以證)如三千威儀,四句辨之:或有犯佛法罪,非世界罪,如制戒後,畜財離衣等;二﹑是世界罪,非佛法罪,謂未制前,行殺盜等;三﹑俱是者,制廣教後,犯婬欺等;四﹑俱非者,未制廣前,殺草木等。(三﹑約義以推)以此義推,未制廣前,無問道俗,以無教違,隨作性惡,但犯業行。故經云,是殺生,是殺生報等。此豈唯俗不攝道耶?而出家犯重,俗人者輕。由有無作戒可違故,又違略教。是以律文最初犯戒,明違略也。如善生云:二人同罪不受戒輕受戒者重,違佛語故。』」行宗記釋云:「問中,初牒二戒過齊。二能,即前釋遮中二義。云下,難得名不等。此躡後義為難。答中,二過雖齊;然今但約違理一義,以定二名。引證中,四句可解。佛法罪,即佛制教也;世界罪,即違理業道也。一、三明業制單複;二、四論業道有無。此中正用一、三兩句,證前遮性,違理有無,對文可見。義推中,即準第二一句,以明業道,初明道俗同犯;下引淨名,證通兩眾。而下,次簡重輕不同。此中乃據未制廣前;若制廣後,自可知故。僧有受體,略教可違,故重於俗。是下,引證,初引律本,證上違略。後引經文,證上違體。」(戒疏記卷五‧五九‧七)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