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包含此關鍵字的其餘詞彙

引業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對滿業之語。牽引眾生五趣四生之業也。又名引因,索引業,或總報業。但大小乘解其名義,其說少異。毘婆娑論十九及俱舍論十七等,謂業能引眾同分等,為引業。圓滿莊嚴其同分,謂之滿業。是蓋引業約因而解,滿業約果而解之故,業果相對也。唯識論述記二等,則別有業業相對,果果相對之二解。總報業,感總報之果,同時扶其餘劣弱之業,使彼亦能感別報,謂之引業,別報業圓滿莊嚴第八總報之果體謂之滿業,是業業相對也。又總報之果起時,其果能為增上緣,引生其餘別報之果,故謂之引業,又此別報之果,能使總報之果圓滿,故謂之滿業,是即果果相對也。然此引業限於一業耶?抑於多業亦通耶?引一生耶?抑於多生亦通耶?此問題大小乘說之亦不同。小乘之說,引業限於一業,又唯引一生。俱舍論十七曰:「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光記十七曰:「非多業引一生,又非一業引多生,唯一業引一生,多業引多生。」即其意也。是蓋以一業若引多生,則當於熟時生先後之別,多業若引一生,則有於眾同分生差別之難故也。然大乘之說,則一多互為不定。雜集論所謂:「或一業力牽一身,乃至一業力牽多生,多業力得一身」是也。小乘中經部,亦如大乘,許一業引多生之義。


[佛光大辭典]

牽引五趣四生等果之業。又作引因、牽引業、總報業。為「滿業」之對稱。即感有情總報果體之強勝業。大小乘解其名義,其說有異。(一)小乘之說:俱舍論卷十七謂,業能引眾同分等為引業,圓滿莊嚴其同分者為滿業。即引業約因,滿業約果而解,此即業果相對。又業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順不定業四種,大毘婆沙論卷一一四中,就順現等四業配於引、滿二業,舉出三師之異說,即:(1)順次生受業與順後次受業皆能引眾同分果,亦能滿眾同分果;順現法受業與順不定受業則能滿眾同分果,不能引眾同分果。(2)順現法受業能滿眾同分果,不能引眾同分果;餘三業皆能引眾同分果,亦能滿眾同分果。(3)四業皆能引眾同分果,亦能滿眾同分果。俱舍論卷十五即取此中之第二說。

(二)大乘之說:成唯識論述記卷二、唯識論泉鈔等有二解,其中,總報業感總報之果,同時扶其餘劣弱之業,使彼亦能感別報,稱為引業;第六識之別報業圓滿莊嚴第八總報之果體,稱為滿業。此即業業相對。又總報之果起時,其果能為增上緣,引生其餘別報之果,稱為引業;此別報之果能使總報之果圓滿,則稱滿業。此即果果相對。

此外,引業唯限於一業或通於多業,引一生或通於多生,大小乘之說亦有不同。小乘主張引業唯限於一業,唯引一生,大乘則主張一多互為不定。然小乘中之經部亦同於大乘之說,主張一業引多生之義。〔大毘婆沙論卷十九、成唯識論卷二、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七、俱舍論寶疏卷十七〕 p139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引業

指決定某一有情在次一生將轉生於何處的業。為滿業的對稱。譬如促使我們生而為人的業,便是引業。而促使我們為男為女、為貧為富、為美為醜的業,便是滿業。亦即引出「總報」之業為引業,使「別報」圓滿之業稱為滿業。大、小乘間對此二業的解釋略有出入,玆分述如下︰

〔小乘的看法〕 《大毗婆沙論》卷十九云(大正27‧98a)︰「問諸造業者為先造引眾同分業,為先造滿眾同分業耶,有作是說︰先造引業後造滿業。若先不引後無所滿,猶如畫師先作模位後填眾彩。」例如吾人同在人間受生,此為引業所感;其中有男女、貴賤、賢愚、美醜等差別,此為滿業所感。

業有順現業、順生業、順後業、順不定業四種。關於引業、滿業,《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四提出三說(大正27‧594a)︰
「或有說者,二能引眾同分果,亦能滿眾同分果,謂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二能滿眾同分果,不能引眾同分果,謂順現法受業、順不定受業。復有說者,三能引眾同分果,亦能滿眾同分果,謂除順現法受。一能滿眾同分果,不能引眾同分果,謂順現法受。復有欲令順現法受業,亦能引眾同分果。若作是說,此四種業,一切皆能引眾同分果及滿眾同分果。」

《俱舍論》卷十五謂︰「能引唯三,除順現受。」此與上列之第二說相同。

引業是多業相合引生,還是以一業引生﹖所引的生是唯一生或多生﹖關於此,《俱舍論》卷十七云(大正29‧92a)︰
「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中略)雖但一業引一同分,而彼圓滿許由多業。譬如畫師先以一色圖其形狀後填眾彩。是故雖有同稟人身,而於其中有具支體、諸根、形量、色力、莊嚴。或有於前多缺減者,非唯業力能引滿生。」

即以「一色畫一物之形體」譬喻以一業引一生。以「眾彩填之」譬喻以多業能莊嚴一生的滿業。

〔大乘的看法〕 唯識宗以為︰以引業感第八識的異熟,以滿業感前六識的異熟。《成唯識論》卷二云(大正31‧7c)︰「異熟習氣為增上緣感第八識,酬引業力恒相續故立異熟名。感前六識酬滿業者從異熟起名異熟生,不名異熟有間斷故。」

引業是勢力最強勝的業種子,引第八識總報之果。滿業雖也引果,但引業除引果外,也能引滿業。如此能引之義勝,故名為引業。滿業是劣業,隨引業成滿果報,故名為滿業。即在前六識的別報,有賢愚、美醜等差別,是由於滿業的力量。

有關一業引一生、一業引多生,一生是一業所引、多業所引等問題,《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七云(大正31‧728b)︰
「復次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一身,謂由一業力長養一生異熟種子故。或有業由一業力牽得多身,謂由一業力長養多生異熟種子故。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一身,謂由多業剎那數數長養一生異熟種子故,或有業由多業力牽得多身,謂多剎那業更相資待,展轉長養多生異熟種子故。」

〔參考資料〕 《阿毗達磨集論》卷四;《俱舍論》卷十五、卷十七;《大毗婆沙論》卷一一四;《成唯識論》卷二;《俱舍論光記》卷十七;《俱舍論寶疏》卷十七;《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大乘對俱舍抄》卷七。


[法相辭典(朱芾煌)]

顯揚一卷十九頁云:復有引業。謂作及增長、能引種種有情世間及器世間果及異熟。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又名引因、牽引業、總報業,即牽引眾生到五趣四生中去的業因。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