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咒圓因往生集
[佛光大辭典]全一卷。宋代智廣、慧真編集。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六冊。本書收集金剛幢所譯諸經之神驗祕咒,包括觀自在菩薩六字大明心咒、阿彌陀佛根本咒、大佛頂白傘蓋心咒等,共三十三首(一說二十九首)。所列舉之陀羅尼多被認為具有往生成佛之功用。旨在倡導如法念誦其中任一陀羅尼,皆能往生淨土之思想。與「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一書相類似,此二書乃了解五臺山華嚴密教之必讀書籍。 p4477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一字輪王咒
(真言)金輪佛頂尊之咒文Bhrūṁ,見密咒圓因往生集。
(真言)最勝王經長者流水品說之,又密咒圓因往生集亦說之。但與前不同。
(真言)祈雨止之神咒。見密咒圓因往生集。
(術語)宗鏡錄九曰:「纂靈記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無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為二人引至地獄,於地獄門前見一僧,云是地藏菩薩,乃使誦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夜摩天宮品,覺林菩薩之偈)。菩薩授經已,謂之曰:誦得此偈,能破地獄之苦。其人誦已,遂入見王。王問此人有何功德?答云:唯受得一四句偈。具說如上。王遂放逸,誦此偈時,當聲至處,受苦之人,皆得解脫。」又謂無量壽經之「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文。漢朝玄通律師,破戒到閻魔廳。誦此文,閻魔禮拜。又法華經譬喻品之「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又壽量品之「每自作是念,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為破地獄之文。又密咒圓因往生集有智炬如來心破地獄咒。陀羅尼也。
祈雨停止之神咒。密咒圓因往生集舉出其咒文(大四六‧一○一三上):「唵
薩唥末
麻馬合囉麻帝
吃呤帝
吽,某甲等願擁護如此神咒。」此咒可誦三遍、七遍或二十一遍。 p5814
(一)明‧初刻南藏︰中國明初在京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巿)刻成的官版大藏經,通稱為《南藏》。《南藏》實際刻過兩次,初刻於洪武年間,再刻於永樂年間。初刻完成不久就遭火災毀滅,印本流傳既少,文獻記載又不分明,因而後人都只將永樂刻本認為《南藏》,而不知道有刻本兩次的事。真正的洪武初刻,直到1934年才在四川崇慶的上古寺重新發現。
《初刻南藏》開雕的年代很早,洪武五年(1372)四方名僧集合於蔣山點校藏經,就已做刻版準備(參照《釋鑑稽古略續集》卷二)。刻事進行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藏大體完成,又續將各宗乘的要籍編入(見居頂〈續傳燈錄序〉)。最後有禪籍數種,都是洪武二十七年(1394)以後由淨戒重校,所以刻事的結束大概即在洪武末年(1398)。經版收藏於京城南關天禧寺。永樂元年(1403),開放流通(見《釋鑑稽古略續集》卷三)。次年,寺僧對禪宗語錄等缺版進行了修補(見《古尊宿語錄》卷十七尾跋)。但到永樂六年(1408)僧人本性縱火燒了全寺,經版就隨著毀滅無存(參照《金陵梵剎志》卷三十一)。上古寺的印本,是永樂十四年(1416)蜀獻王贈送的,(全部略有殘缺,並有少數複本),現在收藏於四川人民圖書館。
《初刻南藏》全部六七八函,約七千餘卷。其基本部分五九一函(千字文編號從「天」到「煩」),純係《磧砂版藏經》的翻刻,大體區分為《開元錄》入藏經、入藏著述、宋代新譯、補遺等。所收典籍約一千五百餘種,六千三百餘卷。但從五百函以下,也稍有補充。如兵字函九補《救度母二十一種禮讚經》一卷,輕字函八補藏文《藥師功德經》一卷,曲字函補《番大悲神咒》一卷,法字函八、九補義忠《百法論疏》二卷等。這些書都是在北方流行,而為《磧砂藏》所未及收入的。
此外,《初刻南藏》的補充部分共八十七函(編號從「刑」到「魚」),所收著述八十餘種,七百三十餘卷,大致如下︰
刑、起、翦三函︰《四十華嚴》,四十卷。
頗、牧二函︰《淨土十疑論》等十七種,二十三卷(這些和《再刻南藏》起、翦二函所收者相同)。
用、軍二函︰《六祖壇經》、《萬善同歸集》、《明覺語錄》等,約二十卷。
最、精二函︰《圜悟語錄》,二十卷。
宣、威二函︰《宗門統要續集》,二十卷。
沙、漠、馳三函︰《大慧語錄》,三十卷。「譽」到「九」四函︰《古尊宿語錄》,四十八卷。「州」到「碣」二十六函︰天台三大部等三十六種,二六六卷(這些和《再刻南藏》從「實」到「刑」各函所收者相同)。「石」到「熟」三十函︰《華嚴清涼疏》等十六種,一一二卷(這些和《再刻南藏》從「煩」到「禹」各函所收者相同)。
貢、新、勸三函︰《頌古聯珠集》,四十卷。「賞」到「孟」四函︰《佛祖統紀》,五十四卷。
軻、敦二函︰《翻譯名義集》,二十卷。
素、史、魚三函︰《嘉泰普燈錄》,三十三卷。
在這些書裏,絕大部分都是當時南方流行的本子。
《初刻南藏》翻刻《磧砂藏》的部分即用《磧砂藏》的版式,每版五頁,每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其補充部分也大都沿用此式。《磧砂藏》各經常刻有寫經人名字,翻刻本刊落未盡,即時存原樣。惟有《般若》等大部經的品題,《磧砂藏》比較簡單,《南藏》翻刻則多數加上經名作某經某品,這便成為辨別兩版印本的一種標準。
但是,從大體上說,《初刻南藏》還是保存著《磧砂藏》的原來面目的。現存的《磧砂藏》印本不算完全,有了明《初刻南藏》的參校,很多缺略或差錯的地方都可得到增訂。像《磧砂藏》從「武」到「遵」的二十八函《祕密》等經,原來目錄散失了,現存印本函號不齊,究竟缺些什麼書,這本是個難以猜測的問題,但一對勘《初刻南藏》,也就基本解決了。至於從校勘方面看,《初刻南藏》是對《磧砂藏》原本點勘過的,並還在《般若》等大部經裏更多用一些精校的妙嚴寺刻本,所以它的優點要比《磧砂藏》為多。另外,《初刻南藏》收入禪宗語錄一類的書較多,啟發了後來的刻藏向這一方面大大的發展,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二)明‧再刻南藏︰明《再刻南藏》是永樂時所刻官版藏經。明代《南藏》初刻版燬於永樂六年(1408),次年明成祖就準備重刻,召集名僧善啟等校勘底本(參照《大明高僧傳》卷三)。此版開雕的確實年代,未見記載。但雕版地點所在的南京大報恩寺是永樂十年(1412)就天禧寺舊址上動工重建的,而永樂十五年(1417)文琇作〈增集續傳燈錄凡例〉已有報恩寺重刊大藏的說法,大概刻藏就在其前數年之間。刻到永樂十七年(1419)即已全部完成(參照《金陵梵剎志》卷二)。
《再刻南藏》全部函數有過幾次變動。最初計劃刻版似乎只有六二八函(到塞字號為止,未收大藏目錄),但刻完時即追加七函,成為六三五函(到碣字號為止,其末尾四函《佛祖統紀》還是管藏經僧募緣刊入的)。萬曆年間補刻三函(石、鉅、野三字號),最後又經調整定為六三六函(到石字號為止),六三三一卷。它受了元代《至元法寶錄》的啟發,在全部編次方面作了一大改革。其前各版藏經都以《開元錄》為據,先分大小乘,再各別細分經律論,並將宋代陸續入藏各書、譯典和著述交互夾雜地附在後面,顯得凌亂無序。《再刻南藏》改變了這一編法,先分經律論,再各分大小乘,而將宋元續入各書分別附在三藏之末,這就清楚得多了,不過它緊接著大小乘經就是西土撰集,其中又附帶有唐譯祕密經軌,還不能說完全合理。
《再刻南藏》的全部內容,可分析如次︰
(1)大乘五大部經,一三四函(千字文編號「天」至「駒」)。
(2)五大部外重單譯經,七十函(「食」至「賢」)。
(3)小乘經,四十六函(「克」至「當」)。
(4)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三十七函(「竭」至「安」)。
(5)西土聖賢撰集,十九函(「定」至「伏」)。
(6)大小乘律及續入諸律,五十五函(「登」至「交」)。
(7)大小乘論,一二四函(「友」至「漆」)。
(8)續入藏諸論,五函,(「書」至「羅」)。
(9)此方撰述,一四六函(「將」至「石」)。
此藏全體編次對《初刻南藏》說來是有很大的出入的,只有一些內容相當的各函,所收各書次第還大體相同。〈此方撰述〉部門則據初刻本一再增減。像初刻中的藏文《藥師經》、《百法論疏》、《嘉泰普燈錄》都刪去了,另外增加《密咒圓因往生集》、《護法論》、《大明三藏聖教目錄》,後來續增《圓覺經略疏之鈔》、《維摩經註》、《翻譯名義集》(見寂曉《大明釋教彙門標目錄》),最後又將此三種歸入續藏,而另增《圓覺略疏註》、《心經集註》。因此這一部門的函數也屢經變動,末後才定為一四六函。
《再刻南藏》的版式依照其前各版作梵筴本,每版三十行,摺成五頁,每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字體仍用歐書,但沒有初刻本那樣工整。初刻殘留的《磧砂藏》題記,大都給 除了,只留少數有關校勘的說明(像《傳法正宗記》首卷題記說明用開元寺本重刊等)。
再刻版完工後即藏於報恩寺,供應各地的請印。這比後來藏版宮中的北藏印刷便利得多了,因而現在各處保存它的印本也較多。明‧萬曆十二年(1584)北藏續刻著述四十一函(千字文編號從「鉅」至「史」),南方無版,後經南京禮部郎中葛寅亮代為計劃,利用印藏的板頭錢,陸續補刻(改用宋體字),在萬曆三十四年時已刻成十四函,全部何時刻齊,還不明瞭。
這部藏經刻版是在《初刻南藏》的基礎上加以改編的,成為後來各種刻藏的依據,而和它關係最密切的,要算《明刻北藏》。(呂澂)
〔參考資料〕 《大明三藏聖教南藏目錄》(《昭和法寶總目錄》第二冊);蔡念生《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小野玄妙著‧楊白衣譯《佛教經典總論》。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