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ㄎㄜˋ ㄒㄧㄥˊ
出外遊旅。《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唐.溫庭筠〈商山早行〉詩:「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商-口+貝]賈
上書陽反鄭注考工記云[(商-口)/貝]販買也客行販曰[(商-口)/貝]說文從貝從商省也經作商非也下姑五反杜注左傳云賈賣也鄭注周禮云居賣曰賈說文從貝西聲假借字也
上客行反下鵲良反玉篇云鏗鏘皆物之聲也說文並從金也
上客行反禮記子夏曰鍾聲鏗鏗是也撞擊之鏗為摼字說文從車從真作[車*真]或作銵字皆聲也下音宏毛詩傳鍾皷鍠鍠傳曰和樂也爾雅亦云鍠樂也郭璞曰鍠皷聲也說文鍾聲也字書為鍠字或為喤字皆一也傳中作鋐俗字也
上客行反禮記云子夏曰鐘聲鏗鏗是也又撞擊之聲也下音宏毛詩傳云鐘鼓鍠鍠爾雅云鍠鍠樂也說文云鐘鼓聲也從金皇聲也傳文作鍧音呼宏反鐘鼓相雜聲也
(一)梵語 yogin。乃指觀行者,或泛指一般佛道之修行者。又稱行人、修行人。一般修念佛法門者,稱「念佛行者」。密教中,誦持真言、修供養法、護摩法等真言門之修行者,稱為真言行者。專持法華經之行者,稱法華行者。〔觀無量壽經、大日經卷一具緣品〕
(二)禪林中,行者乃指未出家而住於寺內幫忙雜務者。有剃髮者,亦有未剃髮而攜家帶眷者。據釋氏要覽卷上行者條載,善見律毘婆沙謂,善男子欲出家,而未得衣鉢,欲依寺中住者,稱為畔頭波羅沙。此畔頭波羅沙即行者之意。又據禪林象器箋職位門行者條載,舊說日本與我國之行者有別,日本之行者,雖剪除鬚髮,而行事與俗人同;在中國,則唯有僧人及沙彌剃髮而已,行者不剃髮,持守五戒。然若據日本之諸宗階級卷上載,喝食行者皆有髮。故知日本行者未必剃髮。
禪林之行者,依其職務不同而有諸多種類,如參頭行者、六局行者、副參行者、客頭行者、方丈客頭行者、茶頭行者、供過行者、門頭行者、喪司行者、執局行者、堂司行者、庫司行者、供頭行者、眾寮行者、方丈行者、庫司客頭行者、喝食行者、直殿行者、監作行者、直靈行者等。此外方丈之行者略稱方行,西堂之行者略稱西行,後堂之行者略稱後行,監寺之行者略稱監行,副寺之行者略稱副行,維那之行者略稱維行,典座之行者略稱典行,直歲之行者略稱直行,知客之行者略稱客行,首座之行者略稱首行、辨事,知殿之行者略稱殿行。又年少之行者,或寺院中服雜役之小沙彌,稱為童行、行童、道者、童侍、僧童。行者之居所,稱行堂、行者房、童行堂。行堂之主首,稱行堂主,或單稱堂主。〔敕修百丈清規卷二住持章訓童行條、持寶通覽卷下〕
(三)日本修驗道之「山伏」,亦通稱行者。彼等為得神驗之法,而於山野作苦行修練。山伏二字,具有「入法性真如之寶山,降伏無明煩惱」之義。例如修驗道之祖「役小角」即以常年跋涉深山幽谷、修練種種苦行而被稱為「役行者」。又近代日本有著一定之行裝,巡拜名山靈蹟者,亦稱行者。(參閱「山伏」947) p2557
為禪林中司掌迎送與應接賓客之職稱。又作典客、典賓。係西序六頭首之一。其居處稱為客司或知客寮;於僧堂中,其座位設於外堂後門之南邊,稱為知客床、知客板頭;隸屬於知客之下而受其使令者,則稱知客行者。凡官員、檀越、尊宿或諸方名德之士來訪,知客皆以香茶迎待,隨即令行者通報方丈,然後引見;若為高官、大施主,當鳴鐘集眾於門迎候。若為普通客人,則僅就其知客寮接待即可。其職以接待賓客為主,故凡來客之食宿、聽法、拜謝等禮法,皆由知客引領。此外,其職務尚有:(一)有新到僧(新近掛搭之僧)時,知客須特加關照。(二)維那若告假不在寺中,則由知客代其行事。(三)於僧堂前,管照檢視客僧之粥飯。(四)寺中有僧人入寂,知客須會同侍者點算其遺物、帳務等。(五)若遇暫到新僧(因事暫留於寺中,未久即將離去之僧)忽爾去世,知客須主其喪事。(六)若有亡僧遷化,於其喪儀中,知客與都寺、維那、聖僧侍者等諸人分別擔任各種重要事宜。(七)於後世禪林中,知客亦常兼任副寺一職。準此而知,知客一職乃常住各種重要職務中之上首。昔時,雪竇大師在大陽座下之時,禪月大師(貫休)在石霜座下之時,均擔任此一職務。〔敕修百丈清規卷四西序頭首之知客條、禪苑清規卷四、禪林象器箋職位門〕 p3461
禪林職役名稱。略稱客行。於禪寺中,隸屬於知客(接待賓客之職稱),而受其使令以擔任職務之侍者。〔敕修百丈清規卷四方丈特為新舊兩序湯、禪林象器箋卷八〕 p3775
亦名:與尼說法至日暮戒開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不犯者
俱舍論十八卷十二頁云:由所施田、差別云何?頌曰:田異、由趣苦恩德有差別。論曰:由所施田、趣、苦、恩、德、各有差別,故名田異。由田異故;施果有殊。由趣別者,如世尊說:若施傍生,受百倍果。施犯戒人,受千倍果。由苦別者,如七有依福業事中,先說應施客行病侍園林常食,及寒風熱,隨時衣藥。復說若有具足淨信男子女人,成此所說七種有依福業事者,所獲福德,不可取量。由恩別者,如父母師,及餘有恩,如熊鹿等本生經說諸有恩類。由德別者,如契經言:若施持戒人,受億倍果等。
ㄉㄢˋ, [動]
1.吃。如:「啖飯」、「啖粥」。《初刻拍案驚奇.卷三》:「煽起炭火做煎餅自啖,連啖了百餘個。」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八齣》:「癩蝦蟆妄想天鵝啖。」
2.給人食物吃。《漢書.卷七二.王吉傳》:「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唐.顏師古.注:「啖,謂使食之。」唐.李白〈俠客行〉:「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3.誘使別人聽從自己。《新唐書.卷一四九.劉晏傳》:「其有口舌者,率以利啖之,使不得有所訾短。」
[名]
姓。如五胡十六國時前秦有啖鐵,唐代有啖助。
(二)ㄗㄨㄥ, [名]
1.直的線、面,南北稱為「縱」。同「從」。《楚辭.東方朔.七諫.沉江》:「不開寤而難道兮,不別橫之與縱。」
2.足跡、形影。同「蹤」。唐.李白〈估客行〉:「譬如雲中鳥,一去無縱跡。」
ㄅㄤ ㄗㄨˊ
邦國和宗族。即指故國鄉里。《詩經.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借問邦族閒,惻愴論存亡。」
ㄅㄧㄠ ㄏㄤˊ
古代保護顧客行旅途中生命及財物安全的行業組織。《金瓶梅.第五五回》:「家裡開著兩個綾段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近的利錢也委的無數。」也稱為「鏢局」。
ㄇㄤˊ ㄇㄤˊ, 1.廣大的樣子。《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文選.張衡.思玄賦》:「建罔車幕幕兮,獵青林之芒芒。」
2.遠的樣子。《文選.左思.魏都賦》:「綷以藻詠,芒芒終古。」
3.疲倦的樣子。《孟子.公孫丑上》:「宋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
4.無知的樣子。漢.武帝〈李夫人賦〉:「驩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
5.多的樣子。《文選.束皙.補亡詩》:「芒芒其稼,參參其穡。」
6.盛的樣子。《文選.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墳?日月多,松柏鬱芒芒。」
ㄉㄧㄠ ㄙㄤˋ
傷亡。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親友多零落,舊齒皆彫喪。」
ㄌㄧㄡˊ ㄈㄤ, 1.香氣瀰漫。三國魏.曹植〈七啟〉:「薰以幽若,流芳肆布。」比喻美名流傳後世。如:「他英勇救人的事蹟將流芳萬世。」《文明小史》第六○回:「諸君流芳遺臭,各有千秋。何必在這裡頭混呢?」
2.光陰。宋.劉鑠〈擬明月何皎皎〉詩:「誰為客行久,屢見流芳歇。」宋.歐陽修〈訴衷情.清晨簾幕卷輕霜〉詞:「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
3.色彩絢麗。三國魏.曹植〈七啟〉:「揮流芳,燿飛文,歷盤鼓,煥繽紛。」三國魏.嵇康〈琴賦〉:「新衣翠粲,纓徽流芳。」
ㄌㄧㄥˊ ㄌㄨㄛˋ, 1.草木凋落。《禮記.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楚辭.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2.死亡。比喻人事衰頹。《文選.孔融.論盛孝章書》:「海內知識,零落殆盡。」《樂府詩集.卷四○.相和歌詞十五.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親友多零落,舊齒皆凋喪。」
3.身世落魄。唐.杜甫〈佳人〉詩:「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紅樓夢.第九二回》:「豈知甄士隱弄到零落不堪,沒有找處。」
4.景色蕭條殘敗。《三國演義.第六回》:「關中殘破零落。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
5.稀疏不全。《大宋宣和遺事.貞集》:「皆零落骨殖,復合取二木函殮之。」
ㄑㄧ ㄔㄨˇ
悽涼悲苦。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尋思涉歷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梁書.卷三四.張緬傳》:「在客行而多思,獨傷魂而悽楚。」也作「淒楚」。
ㄑㄧㄝˋ ㄗㄟˊ
偷盜他人財物的人。唐.元稹〈俠客行〉:「事成不肯藏姓名,我非竊賊誰夜行?」
ㄒㄩㄢˇ ㄏㄜˋ
名聲或威望盛大的樣子。唐.李白〈俠客行〉:「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ㄓˋ ㄍㄨㄥ ㄨˊ ㄙ
秉公處理,毫無偏私。宋.蘇軾〈乞將臺諫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數年已來,親見陛下以至公無私治天下。」《鏡花緣.第六○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也作「大公無私」。
ㄔㄨˊ ㄅㄠˋ ㄢ ㄌㄧㄤˊ
除去殘暴之徒,安撫善良百姓。《鏡花緣.第六○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ㄖㄨˊ ㄐㄧ
停留。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念君久不歸,濡跡涉江湘。」
ㄘㄜˋ ㄔㄨㄤˋ
悲憂、哀傷。晉.陸機〈門有車馬客行〉:「借問邦族間,惻愴論存亡。」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及相如之弔二世,全為賦體,桓譚以為其言惻愴,讀者嘆息。」也作「惻怛」。
ㄘㄤ ㄑㄩㄥ
上蒼、天空。唐.李白〈門有車馬客行〉:「大運且如此,蒼穹寧匪仁。」唐.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詩:「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也稱為「蒼昊」、「蒼玄」。
ㄙㄨㄟˋ ㄕˋ, 1.農事。《尚書大傳.卷五.略說》:「歲事已畢,餘子皆入學。」
2.一年的政事。《禮記.王制》:「成歲事,制國用。」
3.四時的祭祀。《儀禮.特牲饋食禮》:「某薦歲事,吾子將?之。」
4.四時的朝覲禮。《詩經.商頌.殷武》:「歲事來辟,勿予禍適。」
5.季節。宋.蘇軾〈再過泗上〉詩二首之二:「客行有期日月疾,歲事欲晚霜雪驕。」
ㄧㄢˇ ㄏㄨㄚ ㄦˇ ㄖㄜˋ
飲酒微醉,精神振奮的樣子。唐.李白〈俠客行〉:「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ㄧㄣˋ ㄐㄧㄢˇ
信函上蓋印封題的地方。隋.何妥〈門有車馬客行〉詩:「故鄉有書信,縱橫印檢開。」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